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徐元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元文
徐元文

《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徐元文像


大清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籍贯 江南苏州府昆山县
族裔 汉族
字号 字公肃,号立斋
室名 含经堂
出生 崇祯七年(1634年)
逝世 康熙三十年(1691年)
亲属 (父)徐开法、(母)顾氏(顾炎武妹)
(兄)徐干学徐秉义(弟)徐亮采
出身
  • 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进士及第
经历
著作
  • 《含经堂集》
  • 《得树园诗集》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探花徐干学徐秉义之兄,兄弟三人皆官贵文名,号称“昆山三徐”、斋号“集义居”。舅舅顾炎武 ( 1613~1682 )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生平简介

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 治学严谨,严肃学规。康熙九年,徐元文升任国子监祭酒,充任经筵讲官。徐元文就任国子监祭酒四年,任职期间各种规章制度得以认真遵守执行,端正了学风。他还同其他学者一起致力于教授众监生,徐元文举止文雅端庄,学识广博,他的讲解流畅明了,声音洪亮,学生们都很敬佩。他离开国子监以后,康熙皇帝曾经对群臣说:"徐元文为祭酒,条规严肃,满族子弟不认真学习的,也一定要加以斥责,甚至鞭挞,至今监生们还畏服他,以后难得这样的人了。" 康熙十四年四月,改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充任日讲起居注官。每天在弘德殿进讲,颇受康熙皇帝赞许。"有一天,康熙皇帝对徐元文说:"《四书》屡经讲解,已通晓文义,每观《资治通鉴》,详细地记载了前代得失,很有种子治国理民,应与《四书》掺杂讲解"。于是徐元文从《通鉴纲目》中选择那些有关国君的品德,治国理民的方式的事例,让翰林院分别撰写讲章,他亲自审订,按照顺序为康熙皇帝讲读。康熙皇帝对于徐元文等人讲授的《通鉴》非常满意,称赞他们览讲的各章都很精当详细。对于他的学问和处理政务都有很大帮助。为了表达他是尊师重教的,特令徐元文等讲官一讲结束后,免于行礼。 康熙十五年冬,徐元文母亲去世,去官回家服丧。康熙十八年,设立史局。二月,徐元文丧服尚未满,康熙皇帝诏令他出任《明史》监修总裁官。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经筵讲官,受命任职那天,他到乾清门谢恩,康熙皇帝降旨嘉奖他从前的讲解之功,赐给他手迹3幅,其中一幅写的是"鸢飞鱼跃。"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隔年,清廷为建立界碑,用汉、满、蒙、拉丁、俄五种文字将条约刻于碑上。刻碑汉文由徐元文根据《实录本》润饰写定,前有徐元文所写序言。《清朝通志》、《清朝经世文篇》、《中俄约章会要》所载即为徐元文汉文本,一共有六条。 徐元文与其兄徐干学、徐秉义都是进士出身,很有名望,号称“ 昆山三徐”。顾炎武曾勗勉徐元文:“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弹劾徐干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被解职。闰七月二七日“惊悸呕血而死”,享年五十八岁。 徐元文一生无其他嗜好,唯独喜爱购书,是个藏书家。著有《含经堂集》、《得树园诗集》。[1]

在《清史稿•徐元文传》里有记载:

“京师奸人,多掠平民卖旗下,官吏豫印空契给之,屡发觉,元文疏请禁止。又八旗家人投水、自经,报部者岁及千人,疏请严定处分。上俱从之。” 徐元文的的哥哥干学和其弟弟秉义,都被贵族、朝廷奸臣或者八旗等权势收买,纷纷与他们为伍,走上了结党营私的犯罪道路,最终以贪污受贿获刑并解除职务。 [2]

主要成就

吏治主张

徐元文认为,吏治清明首先要严格官吏的选拔,清朝初年连年用兵打仗,国库已告贫匮,于是决定实行捐纳授官。规定凡是捐纳做官的人,任期满3年以后,称职的给予升迁或转任,不称职的则予以罢免。但是,却没有坚持实行下来。后来又规定3年满期,如果再有捐纳,则一律升迁转任。这样实行捐纳就造成了吏治腐败。那时各部寺院有数千名笔帖文书一类的小官,他们一致要求依照旧例捐纳当个州县官吏。徐元文极力主张不可以这样。有些人惧怕激成事端,主张让步,满员大臣也好言相劝。徐元文和他们争论了3天,他对同僚们说:"这事除此别无它法,若出了事,由我一人承当,决不连累大家。

编修史书

明史(1368—1644)是中国所谓的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记载了从朱元璋洪武元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历史。清顺治二年四月十一日,御史赵继鼎上疏“奏请纂修明史,并博选文行鸿儒充总裁、纂修等官。”但中途多次停止,直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随著三藩之乱的基本平定,政治稳定,经济富裕,才正式开始明史的纂修工作。 康熙诏举博学鸿儒百四十三人于体仁阁,取上等二十人,二等三十人,成立明史编纂小组,以徐元文为监修,张廷玉为总撰,加上布衣万斯同纂修明史。 当时,史局已建立5年,但修书未成。徐元文为修史,终田孜孜不倦,他取来史局的人们所写的纪传稿,考订史实,参用诸家之说,以年为经以月为纬,亲自编辑。如果遇有疑难问题,就写信花钱请来熟知前朝典故的人,虚心求教,细心商榷,经常直到深夜。经过一年的努力,完成十分之六七的传记,缮写7卷本纪,撰稿15卷列传,呈进宫内。[3]

个人作品

含经堂集

得树园诗集

着作

着有《含经堂集》、《得树园诗集》。

参考资料

注释

昆山三徐
徐乾学 - 徐秉义 - 徐元文
官衔
前任:
王日藻
户部汉尚书
康熙二十七年十二月戊午-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乙巳
(1689年1月10日-1689年6月26日)
继任:
王骘

Template:顺治十六年己亥科殿试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