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徐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寅(894-923)“寅”一作夤,字昭梦,莆田(今属福建)人。出生于名门望族,先祖徐晦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曾经官至礼部尚书。博学多才,尤擅作赋。为唐末至五代间较著名的文学家。在年轻时就拜读了莆田前辈名人欧阳詹、林藻、林蕴等人的诗文,又结识涵江黄巷的黄璞、黄滔两兄弟。

生平简介

臣宁无官,赋不可改

屡举进士不第,到了唐乾宁元年(894年)才得中进士,此时他已两鬓皆白。梁开平元年(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因梁太祖要他把《人生几何赋》中“三皇五帝,不死何归”句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就取消了他的状元,徐寅拂袖南归。

积极兴修水利

福建当时是闽王王审知当政,他欣赏徐寅为人正直,学识渊博,邀请他商讨治闽大事,礼聘他入幕,授秘书省正字。徐寅提出“轻徭薄敛,抚民休息”之策,协助王审知修长乐海堤,建十个斗门,旱可蓄水,涝可泄洪,灌溉千亩良田,粮食丰收,民心安定。自此,八闽大地积极兴修水利,漳、泉等地仓廪盈实。

厌恶黑暗的官场,隐居在延寿溪畔

曾途经大梁,作《游大梁赋》献朱全忠。时全忠与沙陀李克用为仇敌,克用眇一目。寅欲曲媚全忠,故赋有“一眼匃奴,望英威而胆落”之句。后归闽,为闽王王审知辟为掌书记。及克用子唐庄宗即位,闽王遣使朝贺,庄宗因寅讥刺其文,命审知杀之。审知惧后唐,不敢复用寅。徐寅身处乱世,厌恶黑暗的官场,就萌生回乡之心。回到家乡莆田延寿村后,隐居在延寿溪畔。他时而游山川,时而泛舟绶溪垂钓,过著悠闲的生活,写了不少的诗文。

延寿万卷书楼

延寿村位于九华山下,绶溪蜿蜒而过,青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于是,倾注所有积蓄在延寿桥头南侧建一座书楼,书楼建成后又亲题“延寿万卷书楼”匾额,藏书达万卷。书楼不仅借书给学子阅读,还定期举行讲学,书楼遂成书院前身,在历史上赢得了“壶公山下千锺粟,延寿桥头万卷书”的美称。可见徐寅对莆仙教育文化发展功不可没。

作品

在唐代福建文坛上,徐寅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晚唐诗坛上,徐寅也占有一席之地。《全唐诗》收录他的诗262首;《全唐赋》收入他的赋27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他的赋“句雕字琢,不出当时程式之格,而刻意锻炼,时多秀句。” 并收入《徐正字诗赋》二卷,收赋8首,收诗368首;他还著有《钓矶文集》《探龙集》《雅道机要》等书。他的赋诗被雅称为“锦绣堆”,可见徐寅在赋、诗方面成就之大,同时也为刚刚崛起的唐代莆田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1]

诗词

《题金山寺》

【原文】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首诗是徐寅在镇江金山寺观日出时所写的诗,此时辞去官职的徐寅心态是安宁恬淡的,金山寺日出之美在他的诗句中,透露出意兴盎然的美感。

而倒著读也非常具有美感,不信大家瞧。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如果说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

由于构思奇特,组织巧妙,从而形成了一首典型的回文诗。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