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心源性哮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源性哮喘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发作性气喘,该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高发年龄在40岁以上;心源性哮喘是在心脏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心脏衰竭,它不是一个遗传疾病;心源性哮喘多发生在冬季,因为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冬季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现在空气中的雾霾、粉尘会损害气道,也会加重心源性哮喘的发生;心源性哮喘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时,严重的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心源性哮喘的治愈率主要取决于患者心脏疾病的情况[1]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征的主要病因有:①左心室心肌病变,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充血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等;②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梗阻型心肌病等;③左心室容量负荷过度,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某些有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④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减低,主要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梗阻型心肌病及伴有左心室肥厚的疾病;⑤严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⑥心外疾病,如肺栓塞、脑血管意外、吸入刺激性气体、静脉补液过量、肾炎肾衰竭等。

(二)发病机制

左心衰时,左心室充盈压即舒张末压增高,随着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左心房及肺静脉压也增高,使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导致肺淤血、肺水肿。本征的发病机制可能系卧位时有较多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同时,卧位时周围水肿液重新被吸收,使回心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更为加重。[2]

临床表现

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典型发作多发生在夜间熟睡1~2h后,患者因气闷、气急而突然惊醒,被迫立即坐起并打开窗户,意欲减轻窒息感,伴以阵咳、哮喘性呼吸音或咳泡沫样痰。轻者取坐位十余分钟至1h左右,呼吸困难可自动消退,患者又能入睡。严重者可持续发作,频频咳嗽,气促加重,发绀,大汗淋漓,手足厥冷,咳出粉红色泡沫性痰,并可发展为急性肺水肿。体征除原发疾病的体征,如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抬举性搏动、S4及瓣膜杂音外,尚有左心衰的体征,如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两肺湿啰音(特别是左肺基部的细湿啰音)及哮鸣音、胸腔积液(特别是右侧胸腔积液)、血压可因代偿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引起小动脉收缩致血压暂时性升高。

根据有引起左心衰的心血管疾病及肺淤血、左心肥厚和(或)扩大的表现,临床以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为特征,诊断不难。但本征仅夜间发作,轻者常可自行消退,白天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无明显心力衰竭的阳性体征而被漏诊。[3]

检查

并发感染时可有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X线检查示两肺门阴影增加,不同程度的肺淤血如上叶肺静脉扩张、肺叶间水肿、KerleyB线或肺水肿(肺野呈云雾状阴影)。左心室扩大、左心房与肺动脉段增大等。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ST-T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内径增大,室壁运动振幅减弱等。 [4]

诊断

心源性诊断根据病人病史、临床表现、相关检查来进行确诊:1.临床表现:首先看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其次询问患者是否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查看患者是否在平卧位时症状会加重;2.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X片、CT等检查患者是否肺部有淤血、是否出现心衰等情况;3. 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心肌酶谱检查患者肌酐蛋白或B型脑钠肽是否增高,当增高时就考虑患者发生心源性哮喘。[5]

治疗

应努力寻找发生本征的病因并进行病因治疗,如二尖瓣狭窄所致的阵发性呼吸困难,行二尖瓣分离可使本征症状完全消失。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的治疗与其他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相同,如镇静、输氧、取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用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心功能。

预后

本征预后与原发病性质有关,如二尖瓣狭窄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而主动脉瓣疾病、冠心病引起者预后差,病情常迅速恶化,很快累及右心室而出现全心衰。

预防

心源性哮喘的预防:

1.病人尽量不要剧烈运动,减轻心脏的负荷

2.控制情绪

3.注意肝、肾疾病的控制

4.改善基础的心肺功能,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患者饮食上应多吃水果、维生素和钙类食品,注意不要摄入高钠的食物,因为钠离子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的负担。[6]

视频

1.什么是心源性哮喘[7]


2.心源性哮喘的视频[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