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恕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shù 。

一般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的解释

"恕",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恕

拼音; shù

注音; ㄕㄨˋ

部首; 心

基本信息

恕,拼音:shù 注音:ㄕㄨˋ

部首:心,部外笔画:6,总笔画:10

五笔86&98:VKNU

仓颉:VRP

郑码:ZMJW

笔顺编号:5312514544

四角号码:46330

UniCode:CJK

汉字释义

折叠〈名〉 (1) (形声。从心,如声。本义:恕道,体谅) 同本义 [kind-heartedness]。

恕,仁也。--《说文》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

以心度物曰恕。--《声类》

以己量人谓之恕。--《贾子道术》

恕,明也。--《墨子经上》

忠恕违道不远。--《礼记·中庸》。注:"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 又如:恕直(宽仁正直);恕心(仁爱之心);恕实(忠实,老实);恕道(宽仁之道)。

折叠〈动〉 (1) 饶恕,宽恕 [forgive;pardon]。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战国策·赵策》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又如:恕谅(宽谅,原谅);恕免(饶恕;宽免);恕辞(开脱或原谅的言辞)。

论语

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的"心"的观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进而据此推断他人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为自己喜欢什么,而成全别人的喜欢,这就叫"忠"(为其一部分含义),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为自己不喜欢什么,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什么,因而不愿意将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恕"。

字源演变

shù 书纽、鱼部;书纽、御韵、商署切。

会意兼形声字。从心,从如,如亦声。本义为恕道,由己之心推想他人之心,即所谓"如心"。《说文》:"恕,仁也。"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本义引申为原谅、宽恕,如"恕罪"、"饶恕"。金文、《说文》古文均为从"心"、"女"声(但战国金文文例用如"怒");小篆为从"心"、"如"声;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写作"恕"。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㣽《唐韵》《集韵》《韵会》商署切《正韵》商豫切,并书去声。《说文》仁也。《传曰》仁者,必恕而后行也。《礼·中庸疏》恕,忖也,忖度其义於人也。《论语》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程注》恕者,仁之施也。《朱注》恕非宽假之谓。

又曰:推已及物为恕。 《说文》长笺》如心为恕,会意。

经籍籑诂

~如也一切经音义二引【苍颉】○以心揆心为~【离骚】羌内~已以量人兮注○以心度物曰~一切经音义二引【声类】○以已量人谓之~【贾子道术】○中以应实曰知~【大戴记小辨】○~谓忖我以度于人也【论语里仁】忠~而已矣皇疏○~仁也【广雅释诂四】又【汉书杜钦传】集注○~者仁也【汉书成帝纪】集注○【诗大序笺】中心~之释文~本作念。

方言集汇

◎ 粤语:sy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u5 [海陆丰腔] shu5 [梅州腔] shu5 [东莞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u4 [沙头角腔] su5 [陆丰腔] shu6 [宝安腔] su5 [台湾四县腔] su5[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