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恕是漢語詞彙,漢語拼音為 shù 。

一般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恕"的解釋

"恕",從字面來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

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恕

拼音; shù

注音; ㄕㄨˋ

部首; 心

基本信息

恕,拼音:shù 注音:ㄕㄨˋ

部首:心,部外筆畫:6,總筆畫:10

五筆86&98:VKNU

倉頡:VRP

鄭碼:ZMJW

筆順編號:5312514544

四角號碼:46330

UniCode:CJK

漢字釋義

摺疊〈名〉 (1) (形聲。從心,如聲。本義:恕道,體諒) 同本義 [kind-heartedness]。

恕,仁也。--《說文》

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

以心度物曰恕。--《聲類》

以己量人謂之恕。--《賈子道術》

恕,明也。--《墨子經上》

忠恕違道不遠。--《禮記·中庸》。注:"恕,忖也。忖度其義於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

(2) 又如:恕直(寬仁正直);恕心(仁愛之心);恕實(忠實,老實);恕道(寬仁之道)。

摺疊〈動〉 (1) 饒恕,寬恕 [forgive;pardon]。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戰國策·趙策》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2) 又如:恕諒(寬諒,原諒);恕免(饒恕;寬免);恕辭(開脫或原諒的言辭)。

論語

每個人通過對自己的"心"的觀察,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進而據此推斷他人會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因為自己喜歡什麼,而成全別人的喜歡,這就叫"忠"(為其一部分含義),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因為自己不喜歡什麼,而知道別人也不喜歡什麼,因而不願意將這些別人不喜歡的事情強加到別人身上,這就是"恕"。

字源演變

shù 書紐、魚部;書紐、御韻、商署切。

會意兼形聲字。從心,從如,如亦聲。本義為恕道,由己之心推想他人之心,即所謂"如心"。《說文》:"恕,仁也。" 《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由本義引申為原諒、寬恕,如"恕罪"、"饒恕"。金文、《說文》古文均為從"心"、"女"聲(但戰國金文文例用如"怒");小篆為從"心"、"如"聲;隸楷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寫作"恕"。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㣽《唐韻》《集韻》《韻會》商署切《正韻》商豫切,並書去聲。《說文》仁也。《傳曰》仁者,必恕而後行也。《禮·中庸疏》恕,忖也,忖度其義於人也。《論語》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程注》恕者,仁之施也。《朱注》恕非寬假之謂。

又曰:推已及物為恕。 《說文》長箋》如心為恕,會意。

經籍籑詁

~如也一切經音義二引【蒼頡】○以心揆心為~【離騷】羌內~已以量人兮注○以心度物曰~一切經音義二引【聲類】○以已量人謂之~【賈子道術】○中以應實曰知~【大戴記小辨】○~謂忖我以度於人也【論語裡仁】忠~而已矣皇疏○~仁也【廣雅釋詁四】又【漢書杜欽傳】集注○~者仁也【漢書成帝紀】集注○【詩大序箋】中心~之釋文~本作念。

方言集匯

◎ 粵語:syu3

◎ 客家話:[客英字典] shu5 [海陸豐腔] shu5 [梅州腔] shu5 [東莞腔] su5 [客語拼音字彙] su4 [沙頭角腔] su5 [陸豐腔] shu6 [寶安腔] su5 [台灣四縣腔] su5[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