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悟真篇

增加 95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悟真篇 》是北宋道士张伯端在熙宁八年(1075年)所作 .jpg|24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dingyue.ws.126.net/iOefc28lxl4pd=sbLBBRu2BrqRikaz9tnFj=4G62=VqEG1523288093473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https://dy.163.com/article/DF055LNL0525PQJ5.html;NTESwebSI=784CE50CF5FB555733C9DAF17008BD09.hz-subscribe-web-docker-cm-online-rpqqn-8gfzd-no6gz-957844fpwj7-8081 来自 网易订阅 一部论述内丹修炼的著作,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其丹经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全书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图片]]]
四库全书总目 '''悟真篇''' 称:“ 书专明金 北宋道士张伯端<ref>[https://www.sohu.com/a/281363866_99927741 道教人物丨张伯端] ,搜狐,2018-12-12</ref>在熙宁八年(1075年)所作的一部论述内丹修炼的著作,是[[道教]]内丹 法的主要经典 其丹经地位 与魏伯阳 的《周易 参同契 ,道家并推为正宗 》相仿 ”《悟真篇》一 在《宋史·艺文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明《道藏》及清《古今图书集 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 》中皆有着录。其传世本很多,作注者不乏其人
《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悟真篇》一书在《宋史·艺文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明《[[道藏]]》及清《古今图书集成》中皆有着录。其传世本很多,作注者不乏其人。 全书以诗词形式论述内丹修炼,包括七言四韵16首,绝句64首,五言1首,续添西江月12首。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内单方术,继承了钟离权、 [[ 吕洞宾 ]] 的性命双修学说,并且对陈抟《 [[ 无极图 ]] 》中“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
16首七言律诗为总论,指出修炼内丹才是得道成仙的唯一途径,各种旁门小术难以得道成仙。并且指出了内丹修炼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所述思想==
与后世性命合一之论不同, [[ 张伯端 ]] 其在修炼方法上,明确区分命术、性宗为二途 <ref>[https://www.doc88.com/p-3117685352701.html 张伯端《悟真篇》浅析],道客巴巴,2015-12-12</ref> ,其性命双修之丹道修炼思想,至为清晰,其法: 一、先修神仙命脉,要在寻真药、辨鼎器、明火候。所谓真药非外丹所用之三黄([[雄黄]]、[[雌黄]]、[[硫黄]])、四神(石、砂、铅、银)及草木药之类,而是“真种子”,即真铅,有真阳、阳精、先天一气、先天真一之气、太乙含真气等种种异名,所指皆一,真铅也就是金丹大药。修炼金丹,分安炉立鼎、交媾采药、温养脱胎等几个主要步骤。第一步安炉立鼎,是准备好诱产先天一气的真阴(离)真阳(坎)两般器物;第二步交媾采药,是通过真阴真阳的作用自虚无之中招至先天一气,盗而采之,金丹成就;第三步温养脱胎,是通过细密的火候修炼,育培金丹真气,最终脱胎神化。 二、继承道家黄老列庄之学,参透性命,若得《悟真篇》真意,立见三清太上翁。有浓厚的内丹学的本位[[特色]]。 ==视频=====<center> 悟真篇 相关视频</center>===<center>道教经典 悟真篇(卷上)</center><center>{{#iDisplay:d050505202f|560|390|qq}}</center>
一、先修神仙命脉,要在寻 <center>道家《悟 药、辨鼎器、明火候。所谓真药非外丹所用之三黄 篇》 雄黄、雌黄、硫黄 、四神(石、砂、铅、银)及草木药之类,而是“真种子”,即真铅,有真阳、阳精、先天一气、先天真一之气、太乙含真气等种种异名,所指皆一,真铅也就是金丹大药。修炼金丹,分安炉立鼎、交媾采药、温养脱胎等几个主要步骤。第一步安炉立鼎,是准备好诱产先天一气的真阴(离)真阳(坎)两般器物;第二步交媾采药,是通过真阴真阳的作用自虚无之中招至先天一气,盗而采之,金丹成就;第三步温养脱胎,是通过细密的火候修炼,育培金丹真气,最终脱胎神化。颂读版视频</center><center>{{#iDisplay:j3069pl0xxc|560|390|qq}}</center>
二、继承 ==参考文献==[[Category:230  家黄老列庄之学,参透性命,若得《悟真篇》真意,立见三清太上翁。有浓厚的内丹学的本位特色。教總論]]
247,5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