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慈修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慈修庵,是一个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榛岭街15号的古建筑,为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内容

慈修庵庵址,今榛岭街15号,为上海市市级建筑保护单位。慈修庵创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该庵原为上海黄氏家族家庵,因黄氏在其他地方另有家庵,故俗称“新庵”。清同治年间,为迎尼胜愿入庵为住持,改名为慈修庵[1]。占地1132平方米,建造大殿三开间和两个厢房,计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清光绪年间,胜愿之徒福根接位任住持,至1917年庵毁于火灾,建筑全部被焚,当时无力修复。传至福根之徒谛参任住持,多亏老师太德行具足,信众甚多,又重修了大殿三开间和两厢房,增建韦驮殿上下六间,使得庵貌得以重现光辉,并正式成立念佛堂,建立净土道场,终日至诚念佛,对外 挂单结众,招待过往朝圣尼众, 广结善缘。

慈修庵现在有两处庵房,其正院在榛岭街这条小街巷中,大门对着西面,入内即是传统上海民居的小天井院落,即江南民居四合院式建筑。在天井中央设有香烛台,其南侧为韦驮、弥勒的山门殿形制,其北侧为大雄宝殿,中供释迦牟尼,左侧为观音菩萨,右侧供地藏王菩萨。大雄宝殿的两侧厢房分别为接待室、斋堂和祖堂。整座慈修庵是砖木结构,在大门额上有砖雕花饰和明旸法师于“甲子(1984)孟冬”所题的“慈修庵”三字,背面有“菩提场”三字横额,额坊厚重。1994年2月15日,慈修庵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为优秀历史建筑。

由于慈修庵本院属于弄堂厢房,十分狭小,使该庵的宗教活动和法师的生活受到一定影响。2001年,在政府的支持关心下,将原黄浦区教育局方浜中路593号建筑面积832平方米的小洋楼及院落置换给慈修庵,作为新设道场。该建筑为两层灰色外墙小洋房,圆拱型门窗,与其本院的江南四合院形成了鲜明的建筑差异,使同一庵中融汇了中、西两种风格[2]

慈修庵本院是处于上海老城厢内的唯一一处天井式房屋结构的佛寺,其形制和建筑充分显示了上海民间佛寺的特点与特色。

视频

慈修庵 相关视频

上海慈修庵前来常熟兴福禅寺扫墓祭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