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战略核武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战略核武器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战略核武器

作用距离: 上万公里

爆炸威力: 数十万吨、数百万吨等

战略核武器,用于执行战略任务,打击敌方战略目标或保卫己方战略要地的核武器。分战略进攻性核武器和战略防御性核武器两类。战略核武器系统一般是由威力较高的核弹和航程较远的投掷发射系统以及相应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组成,战略核武器是核武器国家的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柱。战略核武器可以分为战略进攻性武器与战屡防御性武器。

战略进攻性核武器:作战距离可远至上万千米,核弹的爆炸威力大多数为数十万吨TNT当量,有的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吨TNT当量。被称为"三位一体"的战略攻击性核力量一般由陆基洲际核弹道导弹潜射核弹道导弹和携带核弹的战略轰炸机等系统组成的。[1]

基本概述

战略核武器用于攻击敌方战略目标或保卫己方战略要地的核武器的总称。战略核武器一般是由威力较高的核弹头和射程较远的投射工具组成的武器系统。战略核武器主要有陆基洲际弹道核导弹、潜地弹道核导弹、携带核航空炸弹、近程攻击核导弹、巡航核导弹的战略轰炸机,以及反弹道导弹核导弹等。战略核武器作用距离可远至上万千米,突击性强,核爆炸威力通常为数十万吨、数百万吨乃至上千万吨梯恩梯当量。可用以攻击军事基地,工业基地,交通枢纽,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等战略目标。

性能特点

战略核武器是用于攻击战略目标的核武器,作用距离可达上万公里,核爆炸威力通常有数十万吨、数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梯恩梯当量。主要运载工具有陆基战略导弹、携带孩航弹的远程轰炸机、潜基战略核导弹,以及近程攻击核导弹和巡航导弹等。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和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等。

战术核武器是用于打击战役战术纵深内重要目标和战斗力量的核武器,一般是由威力较低的核弹头和射程较短的投射工具组成的武器系统。如战术核导弹、核航弹、核深水炸弹、核地雷核水雷核鱼雷核炮弹以及一些单兵核装备等。主要运载和发射工具有火炮、导弹、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等。战术核武器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命中精度高,爆炸威力大,一般可达数百吨或10万吨梯思梯当量。战术核武器主要打击对军事行动有直接影响的重要目标,如导弹发射阵地、指挥所、集结地、飞机舰船坦克集群、野战工事、港口、机场、铁路、桥梁等具有战术意义的目标。现代战术核武器往往对核爆炸效应做特殊的剪裁,比如中子弹冲击波弹核电磁辐射弹等,因此附带的破坏效果大幅减小,比如一枚千吨级的中子弹爆炸效力在半径1000米以内,各种核爆污染一周基本可降到安全水平。因此部分战术核武器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实战作用。我国战术核武器,有资料表明与美俄不相上下,上世纪70年代实现核武器小型化,80年代掌握中子弹技术,我国最小当量的核试是1000吨当量左右。据说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掌握了冲击波弹的技术。

战术核武器属于战略核武器的从属,在核战条件下,战术核武器的使用和战略核武器的使用一样具有巨大的杀伤性效果,可以对敌对方的大规模部队实施集群式杀伤。其区别在于战术核武器不仅仅适用于核战条件下,常规战争中也可以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当然这种价值可能引发极其危险的后果),如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战术核武器的打击对象更多是敌对方的军事目标,而不会像战略核武器那样对敌方目标进行概略打击而不区分军事还是民用目标。

中国核武

中国目前的第一代战略核武主要以陆基弹道导弹为主加上数量不多的中程潜地战略弹道导弹,主要由DF2、DF3、DF4、DF5、JL1等共三大类五个主要型号的地地、潜地战略弹道导弹组成。这些陆基海基导弹基本都是用60、70年代技术制造的,每枚导弹只能装载一个弹头(不包括少量被升级的载体),命中精度也较差。因此,形成的全面核打击力度也相对有限。

进入到了80年代后,现有的核武能力已经日显窘迫与落后,急需有新的装备替代老旧技术产品。这个迫切性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尤为突出,因为部分的战备核武已经进入或即将要进入超龄服役的阶段,所以汰换新一代的核武导弹也就成为了中国军工建设中相当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第二代核武的研制启动可以追溯到80年代中期,而预研甚至更早些。当时中国提出的步骤是以发展陆基核武,强化海基核武,装备空基核武为方针进行的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战略计划。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