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扶桑号战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扶桑号战舰

图片来自gamer

扶桑(ふそう)是大日本帝国海军战舰扶桑型战舰1号舰。为日本第一艘独自设计的超弩级战舰(即西方的超无畏舰)。舰名的来源是中原王朝对日本的旧称之一,也是使用该名称的第二艘舰只。[1]

概要

日俄战争后的1906年(明治39年),在英国的无畏舰(即日本所称的弩级战舰)“无畏”号服役后,各国列强就开始了建造无畏舰的竞赛。在无畏舰进化成超无畏舰(超弩级战舰)后,日本海军亦随即在英国订造了金刚型巡洋战舰金刚”,后在其姊妹舰进行国产化期间,成功导入了最新的技术。扶桑型战舰为日本海军最初的超弩级战舰,并暂以“第三号战舰”为名,于1911年(明治44年)在吴海军工厂开始建造,于1914年(大正3年)3月28日在伏见宫博恭王的见证下下水,后于1915年(大正4年)11月8日竣工并正式命名为“军舰 扶桑”。在使用船渠建造3万吨级的巨舰,为世界上的首次。由于在船渠内进行进水式(下水典礼)并没有船台进水那样的气派,为此“扶桑”下水时就使用压缩空气吹起大量的五彩纸屑来充撑场面。

根据日本海军的“个舰优越主义”,扶桑型搭载了6座联装炮塔,总数共12门的主炮。在当时为世界上武装最为强大的舰只。不过,如果只计算主炮塔数量,拥有7座30厘米联装炮塔的英国战舰“阿金科特”号就压过扶桑型。达40000匹马力的引擎所提供到的速度,在当时的战舰中亦算为高速达到22.5节,刚完工的扶桑型不但优胜于同时期建造,美国的内华达级战舰、英国的铁公爵级战舰及德国的国王级战舰,亦为世界上最大、武装最重并且速度最快的战舰。

但是,扶桑型与英国的狮级战斗巡洋舰、战舰“阿金科特”号及德国的国王级战舰同样,使用了炮塔夹著锅炉房的配置。而扶桑型的情况,就是锅炉被第3与第4炮塔夹著,结果导致在往后进行近代化改装时增设锅炉相当困难。另外扶桑型还存在多个问题,例如占舰身全长约5成的地方为被弹危险区域(即被击中后有机会引起爆炸的地方,如弹药库等)、近6成用以配置炮塔(金刚型为33%)等多个防御上的弱点,以及由于第3、第4炮塔的主炮塔配置并不适当,在齐射时其爆风会波及整个舰体等。虽然准同型舰伊势型战舰针对上述各点作出改善,但以当时日本的技术力来说仍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舰只的防御能力较同时期各列强的战舰低劣。

历史

  • 1912年3月11日 吴海军工厂动工
  • 1914年3月28日 下水典礼
  • 1915年11月8日 竣工
  • 1923年9月6日~22日 投入关东大地震救援行动
  • 1928年4月9日~14日 与战舰长门陆奥、轻巡洋舰天龙、驱逐舰16艘至香港进行访问
  • 1930年4月19日~1933年5月12日 在吴海军工厂进行第一次近代化改装(新增设重油专烧锅炉、强化船腹)
  • 1934年 因移动力及战力低下而一时不能回归战列(与榛名交替后改装及复归)              
  • 1934年9月16日~1935年2月19日 于吴海军工厂进行第二次近代化改装(第三主炮塔系留位置变更、装设弹射器)
  • 1939年秋~1941年春 太平洋战争出师准备改装(舰尾延长、重设弹射器位置、更换10公尺测距仪、增设应急注排水装置、装设舷外电路)
  • 1942年
4月18日~22日 追击东京空袭的美国航母部队 
5月29日~6月17日 在中途岛海战担任支援舰队的其中一员,结束后返回横须贺港
11月15日~1943年1月15日 在濑户内海用作练习战舰
  • 1944年
1月   进入楚克泊地
2月25日 第一舰队解散,编入连合舰队附属。
5月中旬 与长门共同编入机动部队・临时编入乙部队进入塔威塔威泊地。
5月27日 根据美军于比亚克登陆期间,作为间接援护队旗舰出击、6月15日达沃入港。
7月15日 回到吴工厂进行增设机枪、电探的工程,并于8月14日出渠。9月10日编入第二舰队第二战队(西村舰队二号舰)。
10月4日 与栗田舰队于楚克泊地会合。8日进入汶莱。
10月22日 投入捷一号作战。
10月25日 于苏里高海峡海战,被美国舰队的4枚鱼雷击中弹药库引起殉爆沈没。全舰阵亡。
  • 1945年8月31日 除籍

第一次近代化改装

因为战争经验,扶桑级在服役初期一直在改装修正,直到1923年第一次大改装,为该级舰首次有计画性的全盘改良;第一次改良主要为因应远距离炮战适性实施,主炮最高仰角提升到30度、增厚主炮顶盖装甲、舰桥加装基线长8公尺光学测距仪、舰桥扩建,增设射击指挥所、主炮观测所、高射指挥所等部门、罗经舰桥改为密闭化等。增建后的舰桥为了避免烟囱废气影响而造得非常高耸,但也被嘲笑是违章建筑。但只要风向不对第一烟囱的废气仍然会灌入舰桥内,让操作人员相当诟病;虽然舰政本部装设了烟囱罩避免废气灌入,但效果形同虚设。

第二次近代化改装

第二次改装把整个前动力舱(1号、2号锅炉舱)撤除,空出的舱间下部2/3容积作为重油燃料槽、上部1/3作为士官寝室用;改装后的动力机组,锅炉更换为舰政本部式重油水管锅炉、集中置于后锅炉舱,每部锅炉采独立舱间配置提升生存力,携带燃料也变成5,100长吨重油,轮机组更换4部舰政本部式全减速齿轮型蒸气涡轮机,出力输出达75,000匹轴马力。发电机组运用的是蒸气涡轮发电机,发电机设置在Q炮塔后、主机械室前的水线下舱间区域。改良后的轮机组,仍受限较差的舰体设计增加的阻力问题未能完全解决,扶桑号的海试表现即便达成输出76,889匹轴马力的表现,极速仍然只有24.7节,未能达成25节的计画极速。

武装方面,扶桑号主炮接受了增加仰角更新工程,最高仰角由30度增加到43度、副炮由15度增加到30度,此外主炮的后座装置更换为液气压设计,提高主炮射速;但是,A、B炮塔开火时会火炮爆焰会干扰观测设备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原本装设的4挺76公厘高射炮也全拆除,预留炮位全更换为当时最新颖的双连装八九式127公厘高射炮,该炮为了抵御主炮暴风增设炮盾保护操作人员。

在1930年代时,战舰炮击射程开始达到地平线视距极限,因此扶桑级也加装了水上飞机弹射器提供更精准的远程弹著观测;扶桑号实验性的将弹射器装在3号炮塔上,但是发现操作空间与动线会被干扰,因此修改了第3主炮方位,让原本朝舰艉方向的主炮反转180度朝舰艏,这样飞机组员就可以自烟囱旁的支架结构登上主炮塔顶登机,不过这个改装到后来发现不实用。之后虽然水上飞机发射器与折叠式起重机改设置在舰艉,但没有再把炮塔方向回复,这样子的变动也造成扶桑号的舰桥基部空间不足难以设置作战司令室,成为在唯一一艘没担任过联合舰队旗舰的扶桑级。

本次改装也强化装甲防御力,但日军评估改装后的扶桑级装甲,顶多承担金刚级14英吋主炮搭配旧型的三年式披帽穿甲弹在20-25公里的贯穿力;增加的水下防御隔舱可抵挡约200-250公斤鱼雷弹头的攻击,弹药库并增装纵向的50公釐厚装甲。但是这些防护评估基本上面对美军战舰的16英吋舰炮根本有如纸糊,即便是14英吋舰炮,美军也开发了弹头重1500磅、以远程炮击大仰角贯穿为设计导向的Mark 16重型穿甲弹。该舰弹药库等要害区域仍然防御不了250公斤炸弹级以上的俯冲轰炸破坏力,当然更防不了更新式的大仰角重磅穿甲弹。

实战

1944年的雷伊泰湾海战是扶桑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实战。扶桑号的诸多缺陷在苏里高海峡海战时表露无遗,该战中扶桑号战舰在被1枚鱼雷命中后引起弹药库殉爆沉没,全舰无任何一人生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