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擂鼓墩古墓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擂鼓墩古墓群

擂鼓墩古墓群位于随州市西北2.5公里。这里曾经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曾侯乙墓所在地。古为隋国领地。该墓建在红砂岩坡之上,凿石为穴,墓室面积220平方米,深约20米。主棺分内外两层,全为彩绘。另发现殉葬棺21具,殉葬人多系13-25岁的青少年女性。随葬物品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及竹简等达7000多种。

2018年12月,擂鼓墩古墓群被纳入国家保护项目库。

基本内容

中文名:擂鼓墩古墓群

深:20米

墓室面积:220平方米

位 置:随州市西北2.5公里

基本概况

钟、磐、鼓、瑟、琴、笙、箫、笛等 乐器,种类繁多,排列有序,宛如一间古代乐 厅。尤其是其中一套拥有64件的铜编钟,它设计精巧,铸造瑰丽;出土时,尚完整地悬挂在钟架之上,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古今乐曲均能演奏,实令人惊叹不已。据编钟下层中央的一个甬钟的铭文记载,这套编钟是 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送给这位毕生爱好音乐的曾侯乙做殉葬品的,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这批珍贵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现墓地已加盖厅庑,保存了墓坑、棺室及大部分棺木,并陈列着相应的文物及其复制品等。

在距 曾侯乙墓约500米的地方, 又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初步查明为24座,出土文物200余件,主要是铜器、仿铜陶礼器和兵器, 尤以青铜剑为最多。据考证,这座墓群很可能是当时的一个公族墓,即古文献所说的“族坟墓”。

内部构造

主棺分内外两层,全 为彩绘,外棺长3.2米,高2.19米,殉葬棺21具,除一格只髹红漆外,皆施彩绘,殉葬人多系13-25岁之青少年女性。随葬物品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竹简等达1.5万余件。以九鼎、八簋为中心的铜礼器,品类齐全,造型奇妙, 浮雕、透雕、细镂,错金嵌玉,巧夺天工。 金杯、金盏,光灿夺目。壁、环、璜、佩等玉器玲珑璀璨,刻技精湛。漆器造型新颖,图案繁缛, 蟠龙、卧鹿,栩栩如生。

地理区域

在随州市城关西北2.5公里的擂鼓墩。擂鼓墩古为随国领地,北望桐柏,南面涡山(即大洪山),东临极水,山岭绵亘,古冢森森。曾侯乙系战国早期曾国君主,其墓营建于 红砂岩坡之上,凿石为穴,墓扩面积220平方米,深近20米,停分四室,均以巨木镶隔。

擂鼓墩古墓群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西北郊。传说春秋时期 楚庄王讨伐 随国,曾在这里筑台擂鼓指挥将士作战,故而得名“擂鼓墩”。擂鼓墩一带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墓地,已探明古墓70多座,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墓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该墓以出土大量的珍贵文物,特别是举世罕见的、完整的古代乐器编钟而闻名于世。

历史概况

曾侯乙墓建于红砂岩坡上,凿石为穴,墓圹面积约220平方米,分东 、中、西、北四室,都是用巨形的木材隔成小室。主棺分为内外两层,全是彩绘的;殉棺21具,多施彩绘,殉葬人多是13~25岁的青少年女性。墓内随葬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 竹简等珍贵文物七千余件,其中的铜礼器以鼎、簋为主,共有一百多件,品类齐全,造型奇妙,浮雕透雕错金嵌玉,巧夺天工;金盏金杯金勺等金器琳琅满目;璧、环、磺、玦诸玉器玲珑璀璨。

在曾侯乙墓所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124件古代的乐器,其中有一套由64件钟组成的编钟,设计精巧,铸造瑰丽,出土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铜铸的钟架上,只要敲击镌刻在钟上的标音位置,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音阶的乐音,虽然埋藏于地下2400余年,但音乐性能仍然很好,音域宽广,音乐优美,古今的乐曲都能演奏。1981年,在擂鼓墩二号墓也出土了包括30件编钟在内的大量古代乐器。擂鼓墩出土的古代乐器中,还有鼓、瑟、琴、排萧和横吹竹笛,制作精致,造型美观,为研究中国古代的音乐史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

擂鼓墩古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并在原地加盖亭楼,保存了墓坑、椁室及大部分的棺木,还陈列着相应的文物和复制品。

荣誉记录

2018年12月,擂鼓墩古墓群被纳入国家保护项目库。[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