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教育技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移动信息通信技术[1]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双十洪纪承,2015)[本定义是基于何克抗的定义进一步完善而来的,是对何定义的补充]

教育技术定义

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 )与术语委员会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其英文原文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而AECT在2004年的“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中,教育技术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教育技术学源于电化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最早的学术领袖是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萧树滋(河北大学)两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归国硕士。萧树滋和南国农创办的全国电化教育培训班培训了大批电教骨干。在20世纪90年代,第二代学术领袖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促进了从原先的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转变。何克抗的主要贡献包括:引入美国AECT'1994定义,引入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概念,倡导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李克东的主要贡献是推动了中国学界和外国学界的交流,在华南师范大学筹办了多起全球性的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教育技术学人才的培养

今天的教育技术学在中国有200多个本科专业,这和中国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有关;80多硕士点;10多个博士点。总体上看,教育技术学的高级人才仍然匮乏。 目前研究的问题是缺乏一套公认的研究方法。由于中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多源于理工科,目前多以网络课程开发为主,缺乏对学习者的心理研究。 中国自1978年开始筹办教育技术专业,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中心、河北大学教育技术、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四个单位首次创办了四年制本科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自此,中国的教育技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逐渐形成了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2]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

视频

教育技术 相关视频

教育技术学宣传片
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