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斜塘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塘,古称胥塘、斜塘,又名平川,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在嘉善县城北10公里处,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面积约1平方公里,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环境幽静,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廊棚沿河而建,连为一体,绵延不断,总长近千米,类似北京颐和园的长廊。9条水道在镇中纵横交织,27座石桥架于其上。在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等不同时节呈现出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

2019年被评为中国文化百强镇[1]

历史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后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镇西塘时有感而发而写的。

西塘古镇还有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09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发起人是吴江著名诗人柳亚子,他在西塘发展南社社员18人,较为著名的有余十眉、李钟琪、郁佐梅、沈禹钟、江雪塍等。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后来,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诗友,又组织了胥社,宗旨不变,人员不变,成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胥社成员的诗文绝大多数保留了下来,这些诗和他们的“宗师”柳亚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诗文一起,并且共同成为西塘的千古绝唱。

2001年西塘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3年10月8日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定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

电影《谍中谍3》曾在此处取景。周杰伦的歌曲《天涯过客》也在此处拍摄。

景点

西塘建筑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王宅、卧龙桥、五福桥、圣堂、护国随粮王庙、钟介福药店、倪宅(倪天增祖居)和袁宅八处文物点,除此之外的其他景点有送子来凤桥、石皮弄、烟雨长廊、醉园、西园、种福堂等。

行政区划

现辖:

西街社区、朝南棣社区、塘东社区、西园社区、荷池村、沈道村、邗上村、翠南村、华联村、地甸村、东汇村、茜墩村、荻沼村、钟葫村、大舜村、下甸庙村、星建村、金明村、鸦鹊村、红菱村、新胜村和礼庙村。

视频

西塘古镇——梦回西塘 相关视频

西塘古镇——梦回西塘
西塘古镇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