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4日 (三) 21:02 由 123456王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安提基特拉机械是古希腊时期为了计算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而设计的青铜机器,属于模拟计算机。该机器是于1901年在希腊安…”)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提基特拉機械是古希臘時期為了計算天體在天空中的位置而設計的青銅機器,屬於模擬計算機。該機器是於1901年在希臘安提基特拉島附近的安提基特拉沉船里發現的。該機械的製造年代約在公元前150到100年之間,至今已有二千多年。類似的如此複雜工藝技術直到14世紀時歐洲製造了天文鐘後才重新出現。

法國海洋學家雅克-伊夫·庫斯托最近一次探查該沉船是在1978年,但並未發現該機器其他相關的殘骸。最近研究該機械的卡迪夫大學麥可·埃德蒙教授說:「該機器是如此的非凡,而且是僅此一件。這個設計是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丹麥語:Skandinaviske halvø,瑞典語:Skandinaviska halvön,挪威語:Den skandinaviske halvøy,芬蘭語:Skandinavian niemimaa),位於歐洲西北角,其瀕臨波羅的海、挪威海及北歐巴倫支海,與俄羅斯和芬蘭北部接壤,北至芬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兩個國家即西部的挪威和南邊的瑞典,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橫恆於兩個國家之間,整個半島長1850公里,面積75萬平方公里,是歐洲最大的半島,半島西部屬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島嶼和峽灣;東、南部地勢較平整,半島的氣候屬溫帶氣候,其北端嚴寒。

地理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整個半島長約1850公里,寬度在370到805公里之間。

半島上的瑞典和挪威兩國以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為界,半島瀕臨諸多水域包括東側的波羅的海(含波的尼亞灣),自治的奧蘭群島位於瑞典,芬蘭和哥得蘭島之間。

  • 西面和西南面的北海(包括卡特加特海峽和斯卡格拉克海峽)
  • 西面的挪威海
  • 北面的巴倫支海

最高點位於挪威的Glittertinden,海拔2470米,面前最高點是位於挪威的格利特峰(加爾赫峰),海拔2469米。歐洲大陸最大的冰川約斯特達爾布林,就在這些山脈中。半島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區域位於北極圈以北,最北點為諾爾辰角。

半島氣候分布多樣,北部是凍土帶和亞寒帶氣候,西北部海岸到羅弗敦群島北部是涼爽的亞寒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部是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南部和西南部為海洋性氣候。

木材、鐵和銅礦藏資源豐富,瑞典南部有優良的農場。在北海和大西洋的挪威沿岸發現了大規模油田和天然氣礦藏。

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半島南部;最大的幾個城市是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哥德堡,以及挪威的奧斯陸。

地質概況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占據了部分波羅的地盾,這一穩定和巨大的地殼(crust segment)成分是古老的晶體變質岩。絕大部分地層土壤受大陸冰川作用被刮離,最為顯著的是北部地區,那裡地盾距地表最近。在這些刷離,海平面上升和氣候變化影響下,耕地面積只占很少的比例(挪威3%)。冰川加深河谷,當冰層融化時,海水傾入,就形成了著名的峽灣。冰川南部貯存着大量的沉積物,構成了(configuring)非常多樣的自然景觀(chaotic landscape)。

儘管波羅的地盾很大程度上非常穩定且不受臨近的地質構造影響,但幾乎四千米冰層的重量致使岩層下陷。冰層消失後,岩層再次上升,這種趨勢現在還在以每個世紀一米的速度持續。 另一方面,南部地區趨於下陷,在低地國家和丹麥地區引發洪水。

晶體底層和土壤剝離暴露了多種礦產資源,如鐵,銅,鎳,鋅,銀和金。麗的,其天文周期極為精確。這個機械的設計會讓所有人驚訝得下巴脫落。無論是誰設計的都是非常仔細……在歷史性和稀有度上,我必須承認這個機械比蒙娜麗莎還有價值」。

安提基特拉機械現在和德瑞克·約翰·德索拉·普萊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製造並捐贈的重建品一起收藏於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其餘重建品位於美國蒙大拿州波茲曼市的美國電腦博物館、紐約市的曼哈頓兒童博物館和德國卡塞爾。

由來

安提基特拉機械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複雜科學計算機。該機器內含多個齒輪,有時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模擬計算機,雖然其結構的完美代表在希臘化時代可能還有些更老的類似儀器尚未被發現。該機械可能是依照古希臘天文學家發展的天文學和數學理論製造,其年代大約是公元前150到100年之間。

現代學者的共識是該機械是在希臘語使用區域製造,所有機械上組件的文字都是通用希臘語。一個假設是該機械是在希臘當時的天文和機械工程中心羅德島上的斯多亞學派學者波希多尼製造,而天文學家喜帕恰斯參與了設計,因為該機械採用了喜帕恰斯的月球運動理論。但最近由安提基特拉機械研究計劃於2008年7月31日發表在《自然》期刊的論文則宣稱該儀器概念是來自於古代科林斯的殖民地,並可能和阿基米德有關聯。

機制

安提基特拉機械以其小型化和其部分裝置的複雜性可與19世紀機械鐘錶相比而聞名。它有超過30個齒輪,雖然麥可·萊特認為它可多達72個有正三角形齒的齒輪。當藉由一個曲柄(今日不存)輸入一個日期,該機械就可算出日月或行星等其他天體位置。因為該機械是以地球表面觀測天球者為參考座標,因此該儀器是基於地心說建立。

該機械有三個轉盤,一個在前方,另外兩個在後方。前方轉盤有兩個同心圓刻度,外圍刻度是基於「天狼周期」(Sothic cycle)的365天古埃及曆法,或稱為天狼年。內圈刻度是古希臘的黃道帶符號,並以角度區分。曆法的轉盤可以取下,並藉由在毎四年將後方轉盤往之前迴轉一天以補償每個回歸年中多出的四分之一日(一個回歸年有365.2422日)。第一個有閏年的儒略曆是在公元前46年出現,但該儀器在儒略曆之前一個世紀就已完成。

前方的轉盤可能至少有三個指針,第一個指針指示日期,另外兩個則分別指示太陽和月球位置。月球的指針已被調整過代表月球軌道的變化,因此相信太陽的指針也有過類似的調整,但相關機制的齒輪(如有)已經不存。前方轉盤的第二個功能則是有一個月球的球形,做為月相指示。

該機械上有火星和金星的刻字,這代表其製造者知道如何配置齒輪顯示這兩顆行星在天球上的位置。有些推測認為該機器可以指示所有古希臘人知道的五顆行星。但目前關於行星位置的部分除了一個齒輪存在以外,其餘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