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凯旋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凯旋门

图片来自pinterest

新凯旋门(法语:Grande Arche,意为“大拱门”),全名拉德芳斯新凯旋门(La Grande Arche de la Défense,Arche de la Défense),是法国首都巴黎西部拉德芳斯商业区的一个地标建筑,位于巴黎著名的历史轴线西侧末端,与艾菲尔铁塔成为法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建筑之一。[1]

设计

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起草)与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由Jean Willerval起草)任内都曾提议在巴黎历史轴线上进行重大工程,但是直到弗朗索瓦·密特朗任内才进行改变巴黎市区景观的工程。弗朗索瓦·密特朗在1982年推动一项庞大的国家建筑设计竞赛,后来丹麦建筑师约翰·奥托·冯·施普雷克尔森(Johann Otto von Spreckelsen,1929年至1987年)与丹麦工程师埃里克·赖策尔(Erik Reitzel)设计的作品获得最后的优胜,他们的作品是一个20世纪的凯旋门:具有人类人道主义理想的纪念碑,而不具有军事胜利带来的意义。这个纪念碑于1985年开始动工。

施普雷克尔森后来则因身体不适在1986年7月辞职,并将他所有的建筑工程责任转交给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而赖策尔则继续他的工作,直到1989年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完工为止。施普雷克尔森直到去世之前皆未亲眼看见新凯旋门完工。

建筑完工

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于1989年7月14日正式揭幕,并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以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当年的七大工业国组织高峰会也选择在这里举行。对外开放则是从1989年8月26日开始。新凯旋门完成后,成为贯穿巴黎市区历史轴的一部份。

而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与历史轴线之间则有一个6.33的夹角。造成新凯旋门与历史轴产生夹角最重要原因是技术上的问题:因为一个巴黎地铁车站、一个区域快铁车站及高速公路皆位于新凯旋门的下方,所以为了建造新凯旋门巨大的地基,只好让新凯旋门与历史轴线之间产生夹角。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为了建筑物的地基深度考量,而且如此一来新凯旋门跟位在历史轴另一端的罗浮宫有相同的夹角。

除此之外,新凯旋门与巴黎两栋最高的建筑:艾菲尔铁塔蒙帕纳斯大楼构成巴黎市区第二条轴线。

外部

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立方体(高110公尺、宽108公尺、深112公尺),从建筑结构的角度来看,新凯旋门外表像是一个四维超正方体(一个超立方体)被投影到三维空间中。新凯旋门有一个预力混凝土的框架,外表则是覆盖著玻璃与来自义大利卡拉拉大理石,并由法国的土木工程公司布依格(Bouygues)所建造完成。新凯旋门中间则有一片“”,建筑师当初设计的目的是保护访客可以不受到风雨的侵袭。“云”是采用工程师彼得·赖斯(Peter Rice)的设计,使用铁氟龙材质,并以缆索来支撑覆盖铁氟龙的布。

内部

凯旋门的两侧都是政府机构的办公室,面积约为87,000平方公尺。屋顶的部分则是一个展览中心。安装在新凯旋门两侧门柱之间的几部通体透明的圆柱形全景观光电梯可将游客带至100多米高的新凯旋门顶部,从这里可以俯视由著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命令他的首席园艺师安德烈·勒诺特尔所建造的历史轴线,也可以望见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协和广场杜乐丽花园与10公里外的罗浮宫。

交通

影片

GRANDE ARCHE de LA DEFENSE - PARIS, FRANCE 4K

参考文献

  1. Grande Arche,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