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

图片来自line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英语:Special Announcement on Flooding in the northern New Territories)是每当新界部受大雨影响,引致该区的低洼地带出现水浸或将会出现水浸时,香港天文台便会发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该项报告会透过电台及电视台向市民广播,并在适当时候更新,直至大雨过去为止。[1]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独立于其他气象警告,例如强烈季候风信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暴雨警告信号雷暴警告山泥倾泻警告,这些警告可同时生效,但由于恶劣天气下不会出现结霜,因此此警告不会与霜冻警告同时生效。

概述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对农民、渔塘负责人、工程师、承建商及其他容易因水浸而引致损失的人士有预警作用。但犹如其他天气警告一样,这项特别报告是根据最新资料而判断出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因此难免在发出特别报告后,大雨并未造成水浸;又或者突然形成的大雨在特别报告发出前已经在新界北部造成水浸。

新界北部(即元朗区东部及北区,包括元朗、八乡、锦田、新田、牛潭尾、上水、打鼓岭、沙头角等)经常出现地区性的暴雨,引致该区严重水浸,但对香港其他地方则没有影响。例如在1993年9月27日,当台风黛蒂掠过香港之后,新界北部的低洼地带便完全被雨水淹没。另外在1994年7月22日,新界西北部录得超过300毫米雨量。大雨导致300公顷农地及150公顷渔塘遭浸没,消防员须动用橡皮艇拯救受困村民。此外深圳受大雨影响,深圳水库需要排洪,亦会令新界部份地区出现水浸,例如1997年8月2日深圳受台风维克托影响,下起大雨,令深圳水库水位上升,需要在当晚9时紧急排洪,新界北部如打鼓岭及沙头角出现水浸。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的天气稿如下:“新界北部,尤其是[元朗/八乡及锦田/新田及牛潭尾/上水/打鼓岭/沙头角]一带,正受大雨影响。在过去几/_小时,该区录得超过_毫米雨量。新界北部可能受大雨影响的市民,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避免水浸可能引致的损失。乡村附近若有防洪警钟,村民亦应留意。”

水浸警告历史

由于1971年连日大雨,令城门水塘的水位超越警界线,故天文台就设立“城门水塘水浸警告”,表示城门水塘或城门下水塘存水量超过警界线,可能导致水塘满溢[2]

1983年,天文台引入“水浸警告”,是根据降雨量多少而发出。直至1998年3月天文台修改暴雨警告系统,加上市区排水系统改善,水浸情况减低及短暂,因此同期取消水浸警告服务,但新界北部地区由于有较广阔的集水区和地势平坦,雨水积聚和退却都较为缓慢,往往要一两小时,因此水浸可能长达数小时,因此天文台设立“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

注意事项

  • 留意电台电视台广播有关最新警告的消息。遇上紧急事故,应立即致电就近警署求助。
  • 应做好预防措施,以防止因水浸引致的人命及财物损失。
  • 农民及渔塘负责人应采取必须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 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 香港天文台. 2020-02-06 [2020-04-06]. 
  2. 何佩然. 《风云可测:香港天文台与社会的变迁》 (PDF). 香港: 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 317及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