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方偕
圖片來自36O

方偕 方偕(992~1055),字齐古,原兴化县百俊(今涵江区庄边镇)人,后迁入莆田城内义门上坊。他14岁能文,莆田知县薛奎甚器重之。大中祥符五年(1012),方偕登进士,初授温州军事推官。庆历三年(1043),擢天章阁侍制知杭州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卓有能声。后再迁太常少卿分司西京,进光禄卿。

人物简介

方偕平生性喜饮酒,酣宴往往无节制,但醉后却记忆清楚。任福清县知县时,他的部属乘他醉时偷懒不理事,他醉醒后竟件件清楚,部属幕僚十分惊异,从此不敢偷懒。后方偕又出使西北契丹国。据说契丹每宴请宋朝使臣,使用的酒器都大小不一。最大者,剖大瓠留一半,托以金,可以受三升。宋朝前后派出的使者都不敢饮下那半水桶的酒。唯有方偕到此端那半水桶之酒,一举饮尽,但未醉倒。契丹国王见此大惊,对他愈加尊重,喜赠西北之名马,并号那半水桶之器为“方家瓠”。

方偕此举名闻朝廷内外,后朝中之人每宴会必请他出席。他因常饮无度,至和二年(1055)即中风卒,年六十四。其人《宋史》有传,其事《东轩笔录》《莆田县志·丛读》有载。

人物生平

方氏望族,如日东升,叔达由睦州徙家泉州兴化县,初居莆阳方山(地处府城西北,属常泰里),子孙散居郡境,后代称为“方山派”,为入莆方姓三大支系之一(方山派、长史派、白杜派)。唐天宝年间(742-756),叔达裔孙偕曾祖讳京,仕伪唐为清源长史。祖讳守禋,漳州漳浦县主事,有诗三百篇,曰《仙岩集》。由方山迁居游洋大房,方祐传迪吉,始居百俊,当传至偕父鼎时,虽僻处万山中,但“溪声寒走涧,海色月流沙”,泉石奇秀,幽深莹洁,一年四季旖旎如春,故地灵人杰,英才齐发,登科出仕者众。

方鼎初仕陈洪进,太平兴国三年(978)四月己卯,时已归宋的平海节度使陈洪进,采纳幕僚南安刘昌言之计,携方鼎诸随从赴开封,上表献所管漳、泉二州,得县十四,户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兵一万八千七百二十七。癸未,宋太宗以陈洪进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改镇徐州。鼎因佐洪进《纳地表》有功,累赠工部侍郎。

鼎传子二:长曰偕,次曰任。偕幼聪明,学莫先于立志,“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常数墨人。”鼎严课条,勤教诲,偕与弟任,谨厚孝友,笃志古学,尤明典礼,爱惜芳时,“春华不自赏,壮岁求其根。”偕年十四能文,落笔多奇,以文呈薛公,莆田知县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仁宗朝官参知政事,卒谥简肃),“意其少年,倩词于人,延坐,令作赋一篇,立就。薛公器其甚远。” 大中祥符五年(1012),偕赴京应试,廷试时所作《铸鼎象物赋》,为时人所推崇,遂擢徐奭榜进士。其年二十,仪状俊伟,举止庄重,为饱学之士,深得太宗喜爱。初授温州军事推官,清严明敏,文理密察,省府行事,后以为法。

偕再调涟水军判官,其地有浮屠(佛教徒)人曰娄道者,能以术却寒暑,惊眩民俗。所至受施金缯无量,其徒以高资为奸横。偕令密捕,一夕辄病死,没收其财而逐其党。转运使梁楚闻公才能,每委以难事,固而保荐。

偕迁汀州判官,时建安多讼事,积牒数千,原泰州司理参军唐肃,字叔元,素以平反冤狱有声,就辟观察推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拜监察御史,累迁工部郎中,时改江南东路转运使,肃知偕贤,使权知县,檄令前往审理。偕为人谨重廉慎,胸次磊落,尤晓狱事,听讼不施鞭朴,谆谕理道,民胥向化,所办积牒,旬月而清。其地盛产茶叶,岁以社前调民数千人,鼓噪山房,以达阳气,偕谓陋俗害农,奏罢之。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