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溫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溫州

中文名: 溫州

外文名: Wenzhou,Yujeu

別 名: 甌、東甌、鹿城、白鹿城

行政區劃代碼: 330300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浙江省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東南部

面 積: 12110 km?(陸域面積)

下轄地區: 4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政府駐地: 鹿城區

電話區號: 0577

郵政區碼: 325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57.29 萬(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雁盪山、楠溪江、百丈漈、南麂島、江心嶼、印象南塘

機 場: 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火車站: 溫州站、溫州南站、溫州北站等

車牌代碼: 浙C

地區生產總值: 6870.9 億元(2020年)

城市定位: 區域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貿城市

市 長: 姚高員

城鎮化率: 70.50%(2019年)

港 口: 溫州港

溫州市,簡稱「溫」或「甌」,是浙江省地級市,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全市共轄4個市 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陸地面積121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649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溫州市常住人口為957.2903萬人。


2020年溫州市實現生產總值6870.9億元,同比增長3.4%。


溫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浙江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東瀕東海、南毗福建省、西及西北部與麗水相連、北和東北部與台州接壤,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中國海鮮雞蛋之鄉、中國鞋都,溫州人被國人稱之為東方猶太人。

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公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


唐朝時(公元675年)始稱溫州,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建城歷史。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改革開放初期,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是我國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37位。

2018年12月,溫州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

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從2014年的4351億元提升到6606億元,總量邁進全國城市30強。[1]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浙江通志》引《圖經》:「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 火耕,雖隆冬恆燠」。意思是溫州地處溫嶠嶺以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唐時始稱溫州,簡稱「甌」或「溫」。甌是一種陶製器皿,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着原始甌人製作陶器。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甌語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

溫州歷史上以造紙、造船、鞋革、繡品、漆器着稱,亦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之一。


北宋時成為當時的港口重鎮,被朝廷闢為對外貿易口岸,南宋時海上貿易尤其發達,是四大海港之一,現仍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晉人郭璞在《山海經》中描述溫州的地形為「甌居海中」,這是有關「甌」的最早文字記載之一。據晚清學者孫詒讓考證,夏為甌,殷為漚,周為歐,因世異字,故「甌」從夏始。

建制沿革

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前2500年),在溫州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00餘處,出土有石犁、石鐮、石斧、石錛、石刀、石鑿、石鏃 、石網墜、石矛及紡輪等勞動工具。尚有夾炭陶片和夾粗沙陶片,先民從事漁獵和耕作。

夏商周時期溫州地屬百越之東甌。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威王破越國,殺越王無疆,越部分族遷東甌定居。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劃天下為三十六郡,溫州地屬閩中郡。

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惠帝劉盈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溫州地屬東海國(俗稱東甌國)。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東甌國滅。

漢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屬會稽郡回浦縣。

東漢章帝章和元年(87年),為章安縣東甌鄉。

東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分章安縣之東甌鄉置永寧縣,西猶兼處州地,戶不滿萬,縣始於甌江北岸,是為溫州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析臨海郡溫嶠嶺以南地區置永嘉郡,轄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治永寧,建郡城於甌江南岸。

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謝靈運貶寧永嘉,遍歷諸縣,多有題詠,成為山水詩鼻祖。前此數年,鄭緝之撰《永嘉群記》,是 溫州最早的地方志,今存孫詒讓輯本一卷。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永寧、安固、橫陽、樂成四縣合併,稱永嘉縣,屬處州。後三年,處州改名為括州。州治設於括蒼(今麗水 市)。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郡治仍於括蒼。轄永嘉、括蒼、松陽、臨海四縣,計10542戶。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永嘉郡為括州。622年,析括州之永嘉縣置東嘉州,轄永嘉、安固、樂成、橫陽四縣。貞觀元年(627年), 廢東嘉州重隸於括州。

上元二年(675年),從括州析永嘉、安固兩縣置溫州。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溫州為永嘉郡,轄四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永嘉郡為溫州。

天復二年(902年),安固縣易名瑞安。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王錢俶納土降宋,溫州節度州降為溫州軍事州,轄永嘉、樂清、平陽、瑞安4縣,屬兩浙路。政和七年(1117年)溫州軍額為應道軍節度,升溫州軍事州為應道軍節度州。建炎三年(1129年)罷應道軍軍額,溫州由節度州降為軍事州,屬兩浙東路。咸淳元年(1265年),以度宗潛邸升溫州為瑞安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瑞安府為溫州路,屬浙東宣慰司,先隸江淮行省,後隸江浙行省,轄永嘉、樂清、瑞安、平陽4縣。元貞元 年(1295年)升瑞安、平陽2縣為州。

明洪武元年(1368)廢路置府,溫州路改為溫州府,轄永嘉、樂清2縣及瑞安、平陽2州〔洪武二年(1369)、洪武三年(1370),瑞安、平陽仍為縣〕。屬浙江行省,洪武十五年(1382)改屬浙江布政使司。永樂年間(1403—1424),司下設道,溫州府屬溫處道。其後以至清末,四五百年間,名稱隸屬相沿無變。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11月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徐定超任臨時都督。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7月,廢溫州軍政分府,置溫州府。民國三年(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 ,建立溫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市。

建國後改稱為溫州區專員公署。其後,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

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併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1981年9月12日,析原溫州市郊區置甌海縣。

1984年1月,市郊區6個鄉劃歸城區,稱鹿城區。

1984月2日,劃市郊狀元鎮、龍灣鄉和甌海縣永中鎮的黃石、黃山二村建龍灣區。

1987年4月18日,改瑞安縣為瑞安市(縣級)。

1992年3月9日,改甌海縣為區。

1993年9月18日,改樂清縣為樂清市(縣級)。

2015年,國務院同意撤銷洞頭縣,設立溫州市洞頭區,將溫州市龍灣區靈崑街道劃歸洞頭區管轄,以原洞頭縣和龍灣區靈崑街道的行政區域為洞頭區的行政區域。洞頭區人民政府駐北岙街道縣前路12號。

2019年8月27日,撤銷蒼南縣龍港鎮,以原龍港鎮的行政區域為龍港市的行政區域。龍港市由省直轄,溫州市代管。


區劃詳情

溫州市共轄1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5個縣,分別是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洞頭區、瑞安市、樂清市、龍港市 、永嘉縣、平陽縣、蒼南縣、文成縣、泰順縣。溫州市人民政府駐鹿城區繡山路321號。


溫州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和麗水地區的縉雲、青田、景寧畲族自治縣相接,北和東北與台州地區的仙居、黃岩、溫嶺、玉環四縣為界。全境介於北緯27°03』~28°36′,東經119°37′~121°18′之間。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西部屬浙南中山區,迤東高度逐漸降低為丘陵地,東部是沿海平原。陸域面積121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649平方公里,海區負200米等深線以內的面積6.67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溫州市的地貌受地質構造的影響,地勢自西向東呈梯狀傾斜。洞宮山脈自福建省東北東走向延伸於泰順、文成二縣,括蒼山脈從永嘉西部東北東走向至黃岩、仙居,海拔多在千米以上,又因斷裂作用,構成巍峨的中山山地。和它們平行,南雁盪山脈和北雁盪山脈逐漸降低成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再東是沖積和海積平原,平原上散布着蝕余的孤山和孤丘。海岸有基石質和淤泥質二種。由於河流多和山脈直交割切,河口常成溺谷形。沿海島嶼是山地入海的延續,都是大陸島,在海岸和海之間,有或寬或窄的灘涂,是新生的土地。


氣候

溫州市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着,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3-19.4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4.9-9.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7-29.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間。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熱帶 氣旋,無霜期為241-326天。年日照數在1442-2264小時之間。


水文

溫州市河流發育受地質構造制約,沿華夏式斷裂線流向。幹流大抵西向東流,又因縱橫斷裂影響,支流多構成羽狀水系。許多河流左右岸流域面積不對稱,如甌江支流大部分發育在左岸;飛雲江更甚。河流多為山溪性強潮河。源頭海拔1000米以上,下游則在濱海平原,河床比降大。上游谷深坡陡,河床呈V形,水急灘險。河口為溺谷,深受潮汐影響,水流緩而多泥沙沉積。集水區域的降雨形式以梅雨和颱風 雨最多。各河流汛期的出現主要在6~9月,而12~1月水位最低。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變幅,平原河流一般是2~3米,山區河流可達10多米。由於氣候溫暖濕潤,植被保存較好,河流的含沙量較少,南雁山區、括蒼山區是浙南暴雨中心,暴雨強度大,沖刷能力強。飛雲 江、鰲江、蒲江等沿河坡地土壤遭受嚴重沖刷,含沙量高;河口感潮段,因受潮汐頂托作用,河水特別混濁。各河流的水溫年平均值在19℃左右,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最高月平均水溫多出現在7月,最低月平均水溫在1月或2月;年際變化不大。


溫州市瀕臨東海,有大小河流150餘條,水資源較豐富。據市水利部門估算,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41.1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約2240立方 米。在水資源中,地表水資源為111.8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29.28億立方米。由於地質地貌等因素影響,水資源在地區的分布上並不均衡,其中山地丘陵約75.04億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總量67%;東部平原地區約36.68億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總量32.8%;而海島僅占0.2%。


植物資源

溫州市位於中亞熱帶南緣,原始植被是典型闊葉林,組成樹種以殼斗科的栲、甜櫧、水青岡、桑科的二種榕樹、樟科的香樟、山胡椒、潤楠、以及多種冬青為主。因受人類活動影響較深,原生林已少見,多為殘存的次生林。如泰順的烏岩嶺、天關山、上佛蛘、羅陽,文成的石蛘、葉勝、金朱、山華,瑞安的奇雲、紅雙,平陽的懷溪、滿田,蒼南的莒溪,永嘉的四海山等處尚可見成片的次生林分布。


動物資源

溫州市野生動物資源尚未作過全面調查,習見野生動物屬哺乳類的,山區有:野豬、獾、豪豬、雲豹、金錢豹、毛冠鹿、黑鹿、獐、野山羊、青羊、金貓等。鳥類最習見的有麻雀、鷹、隼、梟、喜鵲、畫眉等留鳥,家燕、沙燕、豆雁、秋沙鴨、伯勞等候鳥。也有一些珍稀種類如黃腹角雉、白鷳。爬行類有龜、鱉等。


海洋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424種、貝類有430餘種。


礦產資源

溫州市已發現各類礦產38種,有資源儲量的固體礦產18種,礦產地32處,其中有基礎儲量的礦產11種,分別為鉬、鉛、鋅、銀、葉蠟石、明礬石、伊利石、高嶺土、硫鐵礦、石英閃長岩、鉀鈉長石等。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以非金屬礦產占主導地位,其中明礬石(主要產地在蒼南礬山鎮)、葉蠟石(主要產地在泰順仕陽鎮)礦藏量巨大,素有「世界礬都」、「世界蠟都」之稱。伊利石、花崗岩石材、高嶺土、礦泉水和地熱資源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及金屬礦產中永嘉石染鉬礦。

人口

截至2019年末,溫州市戶籍人口832.4萬人,常住人口930萬人。


溫州市境內有畲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畲族是溫州市主體少數民族,也是在溫州居住生活歷史最為悠久的少數民族。

《溫州市區戶口遷入暫行規定》於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戶口遷入市區分為人才引進落戶、親屬投靠落戶、居住社保落戶、政策性 落戶四種類別。按照《規定》遷入戶口的人員,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可隨遷落戶。《溫州市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中ABCDE類人才、本科(含技工院校技師班)以上學歷和應屆大專(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畢業生可先落戶後擇業。


根據5‰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樣本數據推算,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930萬人,比上年增加5萬人,其中市區人口305.2萬人;城鎮化率為70.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832.4萬人。從性別看,男性人口430.9萬人,女性人口401.5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8%和48.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溫州市常住人口為9572903人。


友好城市

國際

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GDP)6606.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8.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1.7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2811.9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3642.5億元,增長10.1%。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2.3:42.6:55.1,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122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10325美元),增長7.7%。


2018年,溫州市生產總值(GDP)6006.2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1.8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2379.5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3484.9億元,增長8.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505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9831美元), 增長7.3%。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2.4∶39.6∶58.0,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年末溫州市戶籍總人口828.7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72.4萬人。從性別看,男性人口429.1萬人,女性人口399.6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8%和48.2%。年末溫州市常住人口為925萬人,比上年增加3.5萬人;城鎮化率為70.0%,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3%。其中:食品煙酒、醫療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娛樂、生活用品及服務、衣着、交通和 通信類分別同比上漲4.0%、3.1%、2.2%、2.1%、1.3%、0.8%、0.7%;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同比下降0.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上漲2.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3.5%。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5.3億元和547.6億元,分別增長15.0%和17.7%。剔除一次性因素,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862.5億元和514.8億元,分別同口徑增長10.8%和10.6%。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74.1億元,增長14.8%。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1.7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同比下降0.03%,創歷史新低。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全年處置「殭屍企業」3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為80.4%。規模以上工業中,八大高耗能行業增 加值占21.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末下降17.3%,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下降19.4%。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0.9%,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3.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3.0元。交通投資、生態保護和環境 治理業投資分別增長12.5%、14.6%。


2020年,溫州GDP同比增長3.4%,達6870.9億元。


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87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3.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9.8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2834.5億元,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3876.6億元,增長3.7%。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2.3∶41.3∶56.4。 按照我國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經最終核實,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660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2%,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2.3∶42.1∶55.6。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年溫州市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4.8億元,同比增長2.1%。在經濟作物中,蔬菜播種面積101.1萬畝,增長3.2%;油菜籽8.1 萬畝,增長1.9%;中草藥材13.4萬畝,增長6.6%;果用瓜17.5萬畝,增長2.0%;花卉苗木5.5萬畝,增長10.7%。

全年肉類總產量10.0萬噸,比上年增長0.3%。其中,豬肉產量6.1萬噸,增長4.5%;牛肉產量0.5萬噸,增長4.9%;羊肉產量0.2萬噸,增 長19.9%;兔肉產量0.1萬噸,下降3.2%。全年水產品總產量60.4萬噸,比上年下降2.6%。其中,海洋捕撈43.3萬噸,下降7.7%;淡水捕撈0.6萬噸,增長23.6%;海水養殖14.7萬噸,增長14.9%;淡水養殖1.9萬噸,下降3.7%。

新建成糧食高產示範區40個,糧食生產功能區提標改造4.08萬畝。新增高標準農田28.8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31萬畝,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9.1%。新建美麗牧場25個,新植珍貴樹315萬株,新建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村268個。全年共組織農村實用人才 (含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2萬人次,新建省級農業科技創新載體6家。新建電商專業村255個,創建休閒鄉村16個,接待休閒農業和鄉村 旅遊3996萬人次。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921.2億元,比上年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618家,實現工業增加值996.2億元,增長8.4%,其中輕 、重工業增加值分別為359.3和637.0億元,增長6.2%和9.7%。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4571.7億元,增長8.5%,其中出口交貨值651.0億元 ,增長6.3%。

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0.9%、11.5%、10.1%,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4.4%、48.8%、18.6%。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高端裝備、環保、健康、時尚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8%、13.4%、12.4%、4.3%、9.7%。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28.4%;新產品產值率為32.0%,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5.4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製造業利潤總額237.1億元,同比增長7.8%;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利潤總額分別增長9.0%、5.7%。全年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4.7萬元/人,比上年提高11.7%。

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59.1億元,占GDP的比重為7.6%。具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築企業793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018.2億元, 增長9.7%;工程結算收入1480.0億元,增長11.5%;稅金總額56.4億元,增長9.7%。


第三產業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1%。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2.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0.3%,工業投資和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0.4%和8.5%。159個全省集中開工項目全部進場施工,省「152」工程落地開工42個。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4.9%。房屋施工面積4866.8萬平方米,增長3.1%;商品房銷售面積1165.8萬平方米,增長8.9%。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37.1億元,比上年增長9.0%。從城鄉消費情況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800.8億元,增長8.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36.3億元,增長9.4%。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2845億元,增長8.1%;餐飲收入492.1億元,增長14.5%。全市網絡零售額1968.2億元 ,增長25.5%;居民網絡消費額1127.5億元,增長24.4%。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9.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3.4%,日用品類增長2.2%,中西藥品類增長29.1%,通訊器材類增長25.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1.3%,化妝品類增長22.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1.1%,家具類增長42.3%,汽車類同比零增長,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5.3%。

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191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8%;實現旅遊總收入1334.4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其中,接待國內遊客11861萬人次,實現收入1315.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9%和19.2%;接待海外遊客56萬人次,實現海外創匯2.9億美元。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507.2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進口204.7億元,增長20.9%;出口1302.4億元,增長12.5%。民營企業出口1190億元,增長14.5%,占全市貨物出口總額的91.4%,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474.9億元,同比增長13.1%, 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102.9億元,同比增長65.3%。全市累計獲自營進出口權企業達1.7萬家,比上年末增長15.2%,其中本年度自營出口超千萬美元企業數403家,比上年末增加50家,出口超5000萬美元企業數40家。全市國際服務貿易進出口額165.4億元,同比增長24.3%;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額87.8億元,增長54.8%。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5.34億美元,同比增長49.2%。在「一帶一路」沿線建成經營俄羅斯越南烏茲別克斯坦3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塞爾維亞、烏茲別克斯坦2個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全市境外投資中方投資總額達5.92億美元,新批境外投資項目35個,其中「一帶 一路」沿線國家投資3.81億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資比重64%。

全年電信業務總量600.9億元,電信業務收入119.1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數13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1238.5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 入用戶410.3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1036.6萬戶。

全市郵政業務總量(含快遞)194.4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全年函件2059.1萬件,包裹17.1萬件,匯兌6.0萬筆,訂銷報紙9397.2萬份 ,訂銷雜誌398.5萬份。全市快遞業務量9.15億件,增長26.5%。

全市電力系統最高負荷861.6萬千瓦,增長4.5%。全年用電量423.3億千瓦時,增長6.1%。其中工業用電量250.2億千瓦時,增長4.7%;建 築業用電量9.8億千瓦時,增長13.7%;服務業用電量65.9億千瓦時,增長13.2%;居民生活用電量96.6億千瓦時,增長4.7%。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196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7%,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11737億元,增長7.9%。年末住戶人民幣存款餘額6621億元,增長17.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0051億元,增長16.1%,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9971億元,增長15.9%。

全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4家,累計達27家;新增新三板掛牌(含報股轉)企業10家,累計掛牌和報股轉達88家;新增股份制改造企業226家,累計達1260家。全年證券交易額18522億元,期貨交易額17295億元。全市民間融資綜合年化利率指數(簡稱溫州指數)為15.9%,比 上年提升0.3個百分點。

全年保險業保費收入265.2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176.6億元,增長10.0%;財產險保費收入88.6億元,增長9.0%。 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人身險賠付27.6億元,增長29.9%;財產險賠款46.7億元,增長8.9%。


2018年,年末全市擁有國家高新區1家、省級高新區2家;國家級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5個、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7個;國家級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孵化器)4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1個(其中星創天地6個),省級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孵化 器)7個、省級眾創空間47個(其中星創天地6個)、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3家;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創建4家、培育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企業研究院111家(其中省級企業重點研究院1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358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843家。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91家,有效高新技術企業1305家,新培育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802家,累計6216家。全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 為5.3萬件和3.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3415件,增長23.8%。全年評出溫州市技術發明獎8項,溫州市科技進步獎79項。


2020年舉辦世界青年科學家(溫州)峰會——營養論壇。


教育事業

2018年,年末全市共有小學562所,招生11.20萬人,在校生62.86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生均校舍建築面積7.75平方米 。共有初中339所,招生9.2萬人,在校生27.20萬人。初中生均校舍建築面積17.95平方米。全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7所,招生2.87萬人,在校生8.08萬人;普通高中104所,招生3.91萬人,在校生11.73萬人,畢業生4.03萬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本科獨立學院2所),在校生9.36萬人。義務教育中小學專任教師5.84萬人,比上年增長1.9%。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專任教師0.47萬人。全 市共有幼兒園1423所,在園幼兒30.02萬人。


高等院校

基礎教育

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

浙江省三級重點中學

文化事業

2018年,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85個,文化館12個,博物館47個,公共圖書館13個,電影放映單位82個,城市書房68家,百姓書屋42家, 文化驛站60家,文化禮堂1882家。公共圖書館藏書12444千冊,比上年增加1242千冊。全年院線電影放映121.61萬場次,觀眾1455.4萬人 次;農村數字電影放映5.14萬場次,觀眾700.1萬人次。年末擁有人類非遺代表性項目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4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45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47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7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6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33人。全市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75%,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06%。


國家一級圖書館:溫州市圖書館、溫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溫州市龍灣區圖書館、溫州市甌海區圖書館、鹿城區圖書館、洞頭區圖書館、樂清市圖書館、瑞安市圖書館、永嘉縣圖書館、文成縣圖書館、泰順縣圖書館、蒼南圖書館、平陽縣圖書館


2020年7月,入選浙江省級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名單。


醫療衛生

2018年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676家,其中醫院145家,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63家,村衛生室2317家,各類診所(衛生所、醫務室)2221家。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2363張,增長6.05%;衛生技術人員66743人,增長4.7%;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8422人,註冊護士27418人,分別增長6.6%和5.4%。醫院年診療3641.17萬人次,增長5.4%。孕產婦死亡率2.88/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48‰,嬰兒死亡率2.16‰。


體育事業

2018年全市共有公共體育場館36個,獨立設置的業餘體校9所,各類公共體育場所19238個。全年我市運動員在全國以上比賽獲世界冠軍5 個、亞洲冠軍10個。現有省級體育強鎮135個,省級體育強縣11個。全年新增公共健身設施2083個,年末擁有公共健身設施19238個。全年發行體育彩票25億元。


社會保障

2018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20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增長6.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分別為56097元和27478元,增長8.2%和9.2%,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5.8%和6.7%。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1213元,比上年增長9.0% ,扣除價格因素增長6.5%。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36709元和19568元,增長9.0%和7.7%,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6.5%和5.3%。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為29.8%和35.7%。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5.8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9.8平方米。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58.4輛,每百戶農村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34.1輛。

全市設鄉26個,鎮93個,街道66個。城市社區260個,居委會146個,建制村5385個。年末實有社會團體3645個、民辦非企業單位4980個、基金會58個。

全年全市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9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17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93.6萬人 ,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94.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24.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258.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22.2萬人。全市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水平為2600元;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月標準155元;全市社會保險基金(五大險種)支出總額460.5億元。

年末全市在冊低保對象14.71萬人,其中城鎮1.27萬人,農村13.44萬人,低保資金(含各類補貼)支出約8.83億元。新增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0.72萬張,建成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6個。全市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55528對、離婚登記18135對;辦理收養登記213件、解除收養登記3件。


環境保護

全年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912.3毫米(折合降水總量225.3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28.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為1391.5立方米。全市完成營造林面積13107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342公頃;森林撫育面積8391公頃。


全市已建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3個,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13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街道)147個。


2018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一級標準的有111天,二級標準的有236天,全年溫州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5.1%,PM2.5年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76個,水質在Ⅰ至Ⅲ類的站位46個,市控以上監測斷面水質類別均達到或優於Ⅴ類。市區區域 環境噪聲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54.9分貝;交通噪聲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66.8分貝。


城市建設

2019年10月31日,溫州入選首批5G商用城市名單。


截至2018年底,溫州市年末公路總里程1461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65千米,一級公路552千米,二、三級公路1919千米。年末實有公共汽 (電)車營運車輛3812輛,年載客量3.73億人次,年末實有出租車7572輛。


年末機動車保有量244.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4.6%;其中汽車保有量218.5萬輛,增長10.1%;私人汽車保有量201.6萬輛,增長10.0%。全 年公路和水路完成貨物周轉量431.7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8.9%;旅客周轉量95.6億人千米,下降6.9%。鐵路客運量2658.2萬人次,增長8.2%;貨運量530.1萬噸,增長13.3%。航空旅客吞吐量1121.9萬人次,增長20.8%;貨郵吞吐量8.0萬噸,增長6.2%。港口貨物吞吐量8239 萬噸,下降7.7%。


公路

溫州市是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也是全國25個主樞紐港之一。高速公路有通往麗水,金華的金麗溫高速公路(編號G1513)通往 寧波,台州方向的瀋海高速甬台溫高速段(編號G15),2010年2月完工的諸永高速公路(編號S26)、溫州繞城高速公路(編號S10)(北線)讓出行更加方便。

甌海大道是橫貫城區東西走向最主要的快速交通之路,是串聯鹿城、龍灣、甌海三大城市中心區域及機場、鐵路的門戶之路,並成為溫州最重要的迎賓大道之一。它也是穿越三垟濕地,展現溫州山水特色的景觀之路。另有在建中/即將開工的高速公路龍麗溫高速,溫州繞城 高速公路西南線,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沿海線)。

航空

原圖鏈接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地處溫州東南甌江口,場址海拔4.4米(原海拔2.8-3.4米),距市中心僅21千米,可通過甌海大道,進出機場僅20分鐘。溫州機場的實際輻射範圍約2000萬人,經濟腹地面積達16萬平方千米(包括溫州地區、台州地區、麗水地區、寧德地區)。台州、寧德、麗水三地旅客到達溫州機場都只需1.5小時。

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可以通往全國許多城市,並開通了香港的定期航班,溫州正着手完成龍灣國際機場的擴建工程,擴大空港口岸對外開放。

2012年7月24日,由國家口岸辦牽頭,會同公安部、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民航總局、總參謀部組成的驗收組對溫州航空口岸擴大開 放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通過驗收。這標誌着溫州航空口岸正式躋身國家一類對外開放航空口岸行列。

2013年5月,溫州永強機場正式更名為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2018年6月1日,溫州龍灣國際機場新建T2航站樓正式啟用,國內進出港航班全部轉場到T2航站樓運行,國際(地區)進出港航班仍然使用T1航站樓國際廳。

港口

溫州港是全國最大的沿海集裝箱碼頭之一。溫州港地理坐標為120°38′50″E,28°01′35″N,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鄰寧波港、南毗 福州港,東南與台灣的高雄、基隆港隔海相望、居於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內,擁有350千米海岸線,地理位置優越,是 浙南地區南北沿海海運、遠洋運輸的中心樞紐,也是中國沿海25個主要港口之一,在全國綜合運輸網中居於重要地位。

鐵路

金溫鐵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合資鐵路,第一條由地方政府、鐵道部和香港三方合資興建的鐵路。2015年12月26日新的金溫鐵路正式通車運營,這條188千米的雙線電氣化鐵路,將武義、永康、縉雲、麗水和青田等地一齊拉進了長三角的高鐵網絡中,大大縮短了浙南城市之 間的出行時間。新金溫鐵路杭州東至溫州南最快的G9333次,運行時間只有2小時4分鐘。

溫福鐵路、甬台溫鐵路也已於2009年9月底開通動車組,溫州成為鐵路樞紐城市。

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一期工程,西起桐嶺,東至靈崑島,全長51.9千米,設置車站15座,預留車站7座,平均站間距3.5千米,速度目標值120千米/時。S1線已於2011年11月11日開工,2019年1月23日載客試運營。

溫州軌道交通S2線一期工程北起樂清市城東街道下塘,南至瑞安市區,線路長度63公里,與S1線未來將在靈崑站交會。

溫州軌道交通S3線線路確定為溫州站至瑞安新城廣場站,線路長度35.8公里。


地鐵

溫州軌道交通M1線為西南—東北骨架線,構建中心城區、甌海中心區、樂清輔城間快速連接通道,並服務溫州南站。線路西起於溫州高鐵站以南區域,到樂城新區終止。線路全長57.3千米,設車站32座,平均站間距1.85千米。

溫州軌道交通M2線為西北—東南骨架線,隨溫州機場遠景改擴建增設一個車站,構建中心城區、龍灣區(以及濱海新區)快速連接通道。線路西起雙嶼,沿甌江南岸布置,串聯甌江南岸所有節點。全長35.2千米,設車站24座,平均站間距1.53千米。

溫州本地方言以甌語最為重要,一般泛指通行溫州各地的溫州話。溫州話是吳語的一種,屬於吳語甌江片,是南吳語的代表。民間一般公認溫州鹿城區通行方言為溫州話。溫州方言除甌語外,還有閩語、蠻話、蠻講、畲客話、金鄉話、大荊話和羅陽話等。


非遺

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着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溫州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餘條,有價值項目27000餘個。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 藥發木偶、永嘉崑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攔街福

溫州城內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從康樂坊開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舉行祈福活動,稱「攔街福」,為地方性傳統節日。攔街福舉行之日通衢設紅樓,扎花門,張布幔,懸燈結彩,氣氛熱烈。街頭上演戲曲、彈詞、木偶,以及滾龍、踏高蹺、猜燈謎幾集各種文娛活動。人晚燈燦輝煌管弦齊作,城門大開,任由出入、活動至午夜才息。第二天,街道又舉辦攔街福。


芥菜飯

農曆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誌》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吃巧食

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三朝

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五月忌

農曆五月,多陰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爛,稻田亦易遭蟲害,認為五月諸事不吉,稱為「惡月」,採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迴避的辦法。


三月三

畲族的「三月三」家家戶戶都吃傳統的烏米飯,村前村後都飄蕩着清香。烏米飯是用烏飯葉柴的葉子煮湯,然後用這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米撈起來以後放在容器里一蒸即可。

溫州居民,自古喜食海鮮。生食海鮮,是溫州人飲食的一個重要特點。遠古四五千年前,已有吃蛇蛤、喜生吃海鮮的記述。生食海鮮,最具特色的是吃江蟹、牡蠣肉,現仍是溫州的風味菜餚。生食江蟹,要活蟹,洗淨切碎,拌以糖醋、姜、椒即可供食。

炒粉干

在溫州,炒粉干算是最常見的小吃,街頭小吃、排擋、餐館或是酒店都可以看到炒粉乾的身影。

燈盞糕

溫州小吃燈盞糕。據說,清光緒年間溫州有姓陳的兄弟二人,在市區東門陡門頭路亭制賣一種形似燈盞的點心,形似燈盞,獨具風味,一時名聲大振,便被稱為「燈盞糕」。

豬油糕

豬油糕是把一個糯米糰,攤成薄薄的,放在豬油里煎到外皮稍脆時就可以吃了,吃時撒上些白糖,然後用粽子葉包着,豬油糕簡單而古樸。

雙炊糕

雙炊糕是瑞安的特產,雙炊糕的特點是:細、軟、韌、香、甜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將糯米與鐵砂一起炒制,這樣做成的雙炊糕才更香,之所以叫「白糖雙炊糕」,是因為需要用糯米粉加白糖,經過兩番炊制而成。

長人餛飩

1930年前後,樂清人陳立標經營餛飩,注重質量,餛飩皮薄,用鹼得當,餡心新鮮,蓋料講究,有紫菜、蛋絲、肉鬆、酒浸蝦米等。所煮餛飩,湯清見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陳立標個子很高,人稱長人餛飩。

矮人松糕

矮人松糕為溫州有名的特產,因創製人谷進芳矮小而得名。此糕選用純糯米,過水磨成細粉,拌以醃漬了幾天的豬臀肥肉丁,並配以上等桂花和白糖拌勻,炊熟成板,切成方塊即可。

楠溪江麥餅

楠溪江麥餅的做法是把麵粉和好,裡面放入梅菜,肥豬肉,包好,擀成薄薄的,放進爐中烤就可以了。和面、做陷、包的時候皮的厚薄和烤的時間和火候都是十分講究的,正是這一步步的精工細作才會有鬆脆弱、噴香的美味麥餅。

魚丸

其並不是一個丸子,而是珊瑚一般的,或者說像樹杈更合適。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店麻心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名閒食」。

牛雜

牛雜是蒼南縣江南片區主要龍港一帶的小吃,歷史比較悠久,主要挑選牛屁股最有韌性肉切成丁放入鍋中加入十幾味香料包慢慢煮一天以上,以醬色為主,越煮越有嚼勁久煮不爛,乘熱加醋、辣椒粉,配上蔥,是溫州地區為數不多以酸辣為主的小吃。

清明餅

溫州民間,農村現仍保留農曆一年到頭都講「吃」的習慣。如二月二,吃芥菜飯;三月,吃清明餅兒;清明節前,鄉村戶戶磨糯米粉、采清明草做餅。清明草俗稱綿菜,清明季節,會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採摘葉頂,洗淨搗爛和之糯米粉,餡以豬肉丁、筍絲、蒸熟而食。吃芥菜飯和清明餅都有清熱解毒之效。

溫州旅遊景區集山、江、海、湖、島、泉之大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溫州擁有1個2處世界地質公園,3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1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5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3個6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8處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6家全 國工業旅遊示範企業,1個旅遊經濟強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5處國家級森林公園、9處省級森林公園,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處國 家重點文保單位、50處省級文保單位、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村鎮),100家星級飯店 、148家旅行社。


著名景點

雁盪山

位於樂清市東北,總面積450平方千米。雁盪山古負盛名,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主峰百崗尖海拔1150米。靈峰、 靈岩、大龍湫為全山風景中心。大龍湫瀑布高達190米,直瀉龍潭。2004年雁盪山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初被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


雁盪山始開發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雁盪有三絕:「大龍湫飛瀑,靈岩飛渡,靈峰夜景」。


楠溪江

楠溪江風景名勝區位於永嘉縣境內,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楠溪江幹流全長145千米,江流蜿蜒曲折,兩岸綠林蔥鬱, 呈典型河谷地貌景觀。風景區沿江分布,有台灣水青岡、銀杏、華西楓楊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珍貴樹種。大若岩山麓江濱村寨風貌獨特,保存有宋代以來的亭台樓閣、廟觀祠殿牌樓等古建築。


南麂島

南麂島位於溫州以東海域,屬平陽縣管轄,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海島海域生態系自然保護區。由23個海島、14個暗礁、55個明礁組成,總面積20106公頃,海域面積19071公頃。


南麂島區內貝藻類豐富,是中國海域的重要貝藻類基因庫。有海洋貝類403種,約占全國貝類總數的20%;海洋藻類174種,約占全國藻類 總數的20%。


江心嶼

江心嶼公園位於甌江中游,現有面積1070畝,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歷代着名詩人謝靈運、李白、杜甫、孟浩然、韓愈、陸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歷代名賢留有嘆詠江心嶼着名詩章近800篇。東西雙塔凌 空,映襯江心寺,別具匠心。嶼中名勝古蹟眾多,如宋文信國公祠、浩然樓、謝公亭、澄鮮閣及博物館、革命烈士紀念館、工人療養院均系省市級文保建築。


濕地

溫州東部平原地區有眾多連片濕地。其中最着名的甌海三垟濕地民間稱「南仙垟」,比鄰市區中心,面積13.6平方千米,河道縱橫,星羅棋布,間有161個形態各異的泥洲。這片濕地自古盛產「甌柑」、「黃菱」和淡水魚蝦,又是各種候鳥、留鳥棲息覓食之處。

林景熙,高則誠,郭沔,周去非,周達觀,徐照,徐璣,趙師秀,翁卷,玄覺,王十朋,葉適,上官鼎,王振鵬,謝庭循,任道遜,趙士楨,劉基,項喬,張璁,黃公望,陳傅良,王瓚。

近現代名人

黃景行,孫詒讓,陳虬,陳黻宸,宋恕,夏承燾,蘇步青,楊忠道,夏鼐,南懷瑾,陳漢元,鄭振鐸,林斤瀾,葉永烈,曾聯松,陳光振,王季思,戴家祥,姜立夫,阿袁(即陳忠遠),洪氏閭,張肇騫,張淑儀,潘懷素,趙超構,葉芳,陳光中,戴金星,施立明,吳啟迪,谷超豪,馬星野,陳繼嚴,朱子常,唐湜,謝俠遜,琦君,黃運特,林海帆,夏煊澤,朱啟南,黃豆豆,葉蓓蕾,諸宸,曹眾,周韻,張翎,楊煥明,李慧珍,陶慧敏,毛戈平,葉榮光,周小菁,陸善鎮,戴麗麗,林建海,林之源,謝作偉,瞿佳,葉志鎮,滕錦光,劉化章,張嗣良,戴黎明,蔡亦鋼,鍾順時,林瑞光,蔣加倫,伍獻文,徐賢修,項黼宸,伍榮生,項武忠,陳式剛,孫義燧,孫大業,李啟虎,方國洪,鄭曉靜,姜伯駒,王克明,張超然,金振民,李邦河,蕭政,李大鵬,葉公杼,徐遐生,徐筱傑,陳均遠,周瑞金,施昌東,曾成鋼,蔡笑晚,蔡天西,蔡天武,蔡天文,吳朝暉,吳方敏,陳智勇,黃賢登,周禎,潘富恩,翁玉林,伊犁,姜嘉鏘,白雪,董荷斌,孔繁培,池長庚,吳滌清,劉迎宏,張仁壽,蔣川,黃立錫,何新、錢明鏘,繆天榮,繆天瑞,李毓蒙,陳正祥,陳孝曙,陳志歲,張鵬翼,張俊森,黃宗洛,李銳夫,殷體揚,殷為宏,陳克旻,殷作雷,殷作超,葉良中,林劍丹,張梓軒,陳學冬,方介堪,章錦湘,趙錦剛,湯國琛,湯敏中,王碎奶,何穗,林思意、黃明昊等。


參考來源

  1. 溫州溫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