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孝孺」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方孝儒'''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
 
Man對話 | 貢獻
(removed Category:明朝政治人物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方孝儒'''
+
=='''方孝儒'''==
  
  
  方孝孺 (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
 (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行 9: 行 9:
 
 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被处死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明史》中为施以凌迟。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被处死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明史》中为施以凌迟。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File:方孝儒.jpg|无框|左|方孝孺]]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方孝孺 
  
  
 +
| 图像    =
 +
[[File:方孝儒.jpg|无框|左|方孝孺 
 +
[https://gss1.bdstatic.com/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3069e08e45c2d562f208d7ebdf2af7d2/f9198618367adab4c3bc55ad81d4b31c8601e4f4.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pic/%E6%96%B9%E5%AD%9D%E5%AD%BA/1454971/0/f9198618367adab4c3bc55ad81d4b31c8601e4f4?fr=lemma&ct=single ]]] 
 +
 
 +
 +
| 出生日期 =1357年
 +
| 出生地点 =浙江台州府宁海县 
 +
| 逝世日期 =1402年
 +
| 逝世地点 = 直隶应天府 
 +
| 国籍    =中国(明朝初期) 
 +
| 别名    =斋名逊志斋,世称正学先生   
 +
| 职业    = 翰林院文学博士 
 +
| 主要成就 =著作甚丰,内容醇深雄迈 
 +
| 知名作品 =《逊志斋集》</br>《方正学先生集》 
 +
}}
 +
 +
[[Category:人文社科学家]][[Category:文学家]]
 +
[[Category:思想家]]
 +
[[Category:中國古代軍政人物]]
 +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的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在《明史·循吏》中自有传记。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成年后跟着宋濂学习,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就连前辈的胡翰,苏伯衡也自认不如。方孝孺反而轻视文辞写作的学问,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他曾因病卧床,家中粮食断绝。仆人将情况向他报告,他笑着说:“古人三十天仅进食九次,贫穷困扰何止我家啊!”父亲方克勤因“空印”事获罪而被处死,他扶持灵柩归乡安葬,哀情感动了行路的人们。
 +
 +
'''步入仕途'''
 +
 +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吴沉、揭枢的推荐,被朱元璋召见。朱元璋欣赏他  方孝孺侧身画像 举止就庄严肃,对皇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后来,被仇家连带举发,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释放了他。 
 +
 +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朱元璋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每天给众儒学生员讲学,毫不倦怠。蜀献王朱椿听说方孝孺的贤名,聘请他当世子的教师。他每次见面,就向世子陈说道德。蜀献王以特殊的礼遇表示对他的敬重,把他读书的庐舍命名为“正学”。 
 +
 +
到朱允炆即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朱允炆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朱允炆临朝,百官奏事,决定群臣的面议可否施行时,朱允炆有时命令方孝孺趋身屏风之前批答文书。当时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诸多典籍,方孝孺都担任总裁。更定职官制度时,方孝孺的官职改为文学博士。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
 +
 +
'''辅佐建文'''
  
 +
建文三年(1401年),燕军攻掠大名府。朱棣听到齐泰、黄子澄已经奔窜的消息,上书请求朱允炆命盛庸、吴杰、平安诸将停止军事行动。方孝孺建议:“燕军长期驻扎在大名府,天气暑热降雨,他们应该会不战自疲。火速命令辽东诸将进入山海关,进攻永平府,真定府诸将过卢沟桥直捣北平,燕王他一定回军救援。我方以大量军队追随燕王之后,可以取得擒拿他的结局。现在他的奏事文书恰好送到,应暂且给以答覆,文书往返时间超出一月,就会使得他的将士心 意懈怠。我方商定合击的态势,进而消灭燕军,就不会很费事了。”朱允炆表示赞同,命令方孝孺起草诏书,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岩乘车马疾行,答覆燕王,完全赦免燕王的罪行,让他罢兵回归自己的属地。又写下传布的谕旨数千字交给薛岩,拿到燕军之中,秘密散发给众将士。薛岩到燕军中,他将谕旨藏匿起来,不敢出示给将士们,燕王也没有尊奉诏令。 
  
 +
建文三年(1401年)五月,吴杰、平安、盛庸派遣军队扰乱燕军粮饷运输线。朱棣又派遣指挥武胜上书朱允炆,伸诉以前的请求。朱允炆想要应允,方孝孺说:“此时若停止军队作战,以后就难以再次凋动集中了,愿皇上不要被燕王所迷惑。”朱允炆便杀了武胜来,拒绝朱棣的请求。不久,燕兵抢掠了沛县,烧毁粮船。这时候,讨伐河北的军队疲乏无功,而德州运送粮饷的道路又被断绝,方孝孺以此深感忧虑。由于朱棣的世子朱高炽性情仁厚,他的弟弟朱高煦则狡狯谲诈,又得到朱棣的宠爱,曾想夺取世子的地位,方孝孺谋划用计策离间他们,造成他们内部变乱。于是将这一建议禀报朱允炆,派遣锦衣卫千户张安携带着有皇帝玺印的书信,前往北平赐予燕世子。世子收到书信没有启封,连同张安一起送往燕王军前,方孝孺的离间计谋无法实行。 
 +
 +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军到达江北,朱允炆下诏征集各地军队。方孝孺说:“事情太紧迫了。派人前去以割地向燕王作许诺,拖延几天,东南一带征募的军队会渐渐汇集,北方军队不善于驾舟操揖,决战于江上,胜负还是难见分晓的。”朱允炆派遣燕王的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中,陈述割地议和的条件,燕王不听。朱允炆命众将调集水军于江上,而陈瑄率战舰投降了朱棣,燕军便渡过了长江,时间是六月乙卯日。朱允炆忧虑畏惧,有人劝他前往别的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池以待援军,即使事不成功,也应为社稷而死。乙丑日,金川门大开,燕军入城,朱允炆自焚。这一天,方孝孺也被抓进了监狱。 
  
 +
'''被诛灭族'''
  
 +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  方孝孺像 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 
  
 +
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或者另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时年四十六岁。他的门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他的遗骨,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
方孝孺有位兄长方孝闻,他致力学问,举止淳厚,先于方孝孺去世。弟弟方孝友与方孝孺一同赴刑场,也赋诗一首而死。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中宪、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 
  
 +
方孝孺的著作从此也被列为禁书,永乐年间凡藏书者皆为死罪。但是,仍有人冒死藏之,如《侯城集》等,使方孝孺的文章得以传世。[1] 
  
 +
'''身后之事'''
  
 +
朱高炽即位后,吩咐礼部:“建文朝众臣,已遭处决示众。他们  方孝孺题跋像 的家属沦为官籍奴仆者,都释放为民,发还他们田地。其外亲戍边者,只留下一人于戍守之处,其余释放还乡。” 
  
 +
万历十三年(1558年)三月,释放因方孝孺获罪而被贬谪守边者的后裔,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共有一千三百多人。然而方孝孺一家死绝,无后代,惟有方克勤之弟方克家有儿子名孝复。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复曾上书皇帝,请求减损信国公汤和增收的宁海县的赋税,被贬谪戍守庆远卫,因编入军籍,在诛灭方孝孺“十族”时得以免死。方孝复的儿子方琬,后来也获释为民。明世宗时,松江人俞斌自称是方孝孺的后裔,一时士大夫们都相信了他的话,还为此纂成《归宗录》。不久方氏觉察到其中的虚假,告到官府,才了结此事。明神宗初年,有诏旨褒扬、编录建文朝的忠臣,在南京建起表忠祠,被旌表者,徐辉祖为首,其次就是方孝孺。
  
 +
=='''文学成就'''==
  
 +
方孝孺的政论文、史论、散文、诗歌俱佳,绝大部分收集在《逊志斋集》中。其文学作品,如《蚊对》、《指喻》、《越巫》、《鼻对》、《吴士》、《越车》等等,都有其特色。   
  
 +
“主题鲜明,议论大胆”。这是方孝孺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如他写的《越巫》一文,通过一个以“治鬼”术骗人的越巫,最后被人装鬼反其道吓死的故事,辛辣地嘲讽了社会上巫祝欺人为生的邪恶与自欺,落得个身赴黄泉的可悲结局。   
  
 +
他还善于以“寓热于冷、以形传神”的手法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如《吴  方孝孺塑像 士》一文即属此类。文中借张士诚的形象讽刺那些偏听偏信、轻于用人的当权者,又借与吴士交游的“钱塘无赖”的群体形象,揭露了浮夸之风的社会基础。   
  
 +
“选材严、开掘深”,这也是他文学作品的特色。《指喻》可视为范例,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由叙事和论理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叙事,后一部分阐发所叙之事中蕴含的道理。借“喻”立说,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
第四个特点是善于借喻,运用对比寓言等写作技巧。最具代表性的属《鼻对》和《蚊对》。《蚊对》是一篇探讨生活哲理的伦理散文,即事论理,从被蚊虫叮咬这件具体的日常生活琐事,升华到人生重大的哲理原则。   
  
 +
《明史》说,“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四库全书总目》在评其文章更是“纵横豪放,颇出入东坡、龙川之间”。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2827314,2827314&lemmaId=12171222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7343%2F20170906135024-380831408.jpg%2F0&type=1
+
此外,方孝孺撰有《周礼考次》、《大易枝辞》、《武王戒书注》、《宋史要言》、《帝王基命录》、《文统》等。 方孝孺所撰写的《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收入宁海县文物办库房。该书在宁海一藏家处发现,全套18本,每本书长26.5厘米、宽16.6厘米、厚1厘米,内收集有方孝孺绝大部分的政论文、史论、散文、诗歌等,其文学作品《蚊对》《指喻》《越巫》《鼻对》《吴士》《越车》等皆在其中。因方孝孺殉节后其书被禁,故流传甚少。1928年,宁海乡绅胡撝谦深感“宁海为其生长之乡,宁海诚不可无刻本”,以成化本为底本重刊,名为《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共40卷,包括拾遗卷和附录卷;书中篇目一如成化本,但内容已远超成化本范围。
  
 +
=='''历史评价'''==
  
  姓名 方孝孺
+
  朱元璋:此庄士,当老其才。
  
  别名 斋名逊志斋 世称正学先生
+
  姚广孝:杀孝孺 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字号 字希直 又字希古
+
  朱高炽:若方孝孺辈 皆忠臣,诏从宽典。
  
  所处时代 明朝初期
+
  李贽:孝孺自幼精敏绝伦,双眸炯炯,日读书积寸。为文雄迈深醇,乡人呼为小韩子。
  
  民族族群 汉
+
  钱士升:孝孺十 之诛,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至于断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顾。
  
  出生日期 1357年
+
  乾隆帝:当时永乐位本藩臣,乃犯顺称兵、阴谋夺国,诸人自当义不戴天。虽齐泰、黄子澄等轻率寡谋,方孝儒识见迂阔,未足辅助少主;然迹其尊主锄强之心,实堪共谅。及大势已去,犹且募旅图存、抗词抵斥;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
  
  地 浙江台州府宁海县
+
  张廷玉:帝王成事,盖由天授。成祖之得天下,非人力所能御也。齐、黄、方、练之俦,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 气。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观之,固未可以成败之常见论也。
  
  逝世日期 1402年
+
  蔡东藩:方孝孺一迂儒耳,观其为建文立谋,无一可用,亦无一成功。至拒绝草诏,犹不失为忠臣,然一死已足谢故主,何必激动燕王之怒,以致夷及十族,试问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怨,而必令其同归于尽乎?
  
  地 直隶应天府
+
  胡适:①方孝孺是明初一个了不起的人。外人常说中国很少殉道的人,或说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很少,但仔细想想,这是不确的。我们的圣人孔夫子在2500年前,就提倡‘有杀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这是我们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而殉道的不少。方孝孺就是为主张、为信仰,为他的思想而杀身成仁的一个人。方孝孺在燕王进入南京后,因拒绝起草即位诏被杀了十族。当时姚广孝曾劝明成祖给读书人留个种子,明成祖不听,终于把他灭九族,灭十族。甚至留有方孝孺片纸只字也是有罪的,这是明成祖要毁灭方孝孺的政治思想。②所以以后明朝200年,再没有政治思想家。我国政治思想在14 纪以前,决不逊于欧洲,但近500年来何以不振,这是由于方孝孺被杀的惨剧所造成的。
  
官职 翰林院文学博士
+
=='''轶事典故'''==
 
   
 
   
 代 表作品 逊志斋集 》、《 正学 先生集 主要成就 著作甚丰 内容醇深雄谥号 文正
+
'''读书种子'''
 +
 
 +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这一美誉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参姚广孝的创意。
 +
 
 +
姚广孝了解方孝孺,破城之前,曾请求朱棣,称看重气节的方孝孺不会轻易归顺,希望手下留情不要加害,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
 
 +
朱棣当初是应允的,但在金銮殿上,由于方孝孺的极不配合,朱棣灭了他的十族。
 +
 
 +
说到方孝孺,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心情都会非常沉重。惟有“读书种子”这一美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知识改变命运,不管改朝换 ,沧海桑田,读书求知永远是人间真理。
 +
 
 +
'''被灭十族'''
 +
 
 +
历史上只有“灭九族”的酷刑,有史以来,“灭十族”惟方孝孺与景清两人。
 +
 
 +
朱棣即位后,请“读书种子”、第一大儒方孝孺为他起草登基公告,当然为思想正统、极端忠于前皇的方孝孺所拒绝。
 +
 
 +
因为有求方孝孺,当方孝孺批驳朱棣将篡位辨解为“法周公辅成王”时,朱棣还是保持耐性说是皇室家事,意为让方孝孺回避。偏偏方孝孺顶真到底,拒不同意。 初见“诛十族”于祝枝山《野记》,一般认为非正史。
 +
 
 +
 《 明史·方孝孺列传 是“丁丑,杀齐泰、黄子澄 方孝孺,并夷其族”也就是说明成祖只杀了方孝孺父系一族。根据另一则史料 立斋闲录》里面的记载是:“今校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簿除前编缺坏外所存簿籍载 正学 宗族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族叔文度文恭海敏族侄谅经良族弟希定希崇希用希善族侄孙起宗起成起庄小荀居安渊胜族孙崇俭等”。根据《立斋闲录》的记载被杀的这些人都是方家父系这一系的,没有有母系和妻系的人名被列出。与《明史 中记载的“(杀)方孝孺 并夷其族“可以相互印证。
  
  墓葬 江苏南京聚宝门
+
  《明史·方孝孺列传》并未记载被灭十族,株连坐死847人(一作873人)等字眼,但明崇祯《《宁海县志·方孝孺传》、《明史纪事本末》、明末乡贤大家黄宗羲的《方正学孝孺》、《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等大量文献都记载他被灭了十族。另 ,崇祯年间编纂的《熹宗实录》也记载了方孝孺被夷十族的故事,而且还记载了当年方孝孺的幼子被人救出,逃出生天,假借余姓延续方姓一脉,至天启二年,方孝孺十世孙伏阙 书以闻,得以赠恤的故事。 所谓诛十族只不过是后人为了造成戏剧性的效果,夸大事实所产生的。
  
''' 人物生平'''
+
==''' 家族成员'''==
  
'''早年经历'''
+
父:方克勤
  
 方孝 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的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在《明史·循吏》中自有传记。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成年后跟着宋濂学习,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就连前辈的胡翰,苏伯衡也自认不如。方孝孺反而轻视文辞写作的学问,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他曾因病卧床,家中粮食断绝。仆人将情况向他报告,他笑着说:“古人三十天仅进食九次,贫穷困扰何止我家啊!”父亲方克勤因“空印”事获罪而被处死,他扶持灵柩归乡安葬,哀情感动了行路的人们。
+
  兄: 方孝
  
'''步入仕途'''
+
弟:方孝友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吴沉、揭枢的推荐,被朱元璋召见。朱元璋欣赏他  方孝孺侧身画像 举止就庄严肃,对皇太子朱标说 “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后来,被仇家连带举发,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释放了他。 
+
  郑氏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朱元璋说 “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每天给众儒学生员讲学,毫不倦怠。蜀献王朱椿听说方孝孺的贤名,聘请他当世子的教师。他每次见面,就向世子陈说道德。蜀献王以特殊的礼遇表示对他的敬重,把他读书的庐舍命名为“正学”。 
+
  子女
  
  到朱允炆即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朱允炆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朱允炆临朝,百官奏事,决定群臣的面议可否施行时,朱允炆有时命令 方孝孺 趋身屏风之前批答文书。当时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诸多典籍 方孝孺都担任总裁。更定职官制度时 方孝孺的官职改为文学博士。燕王朱棣起兵 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
+
 方孝孺 有二子:方中宪、方中愈 还有二女 京城破后 投秦淮河而死
  
''' 辅佐建文'''
+
==''' 史书记载'''==
  
  建文三年(1401年),燕军攻掠大名府。朱棣听到齐泰、黄子澄已经奔窜的消息,上书请求朱允炆命盛庸、吴杰、平安诸将停止军事行动。方孝孺建议:“燕军长期驻扎在大名府,天气暑热降雨,他们应该会不战自疲。火速命令辽东诸将进入山海关,进攻永平府,真定府诸将过卢沟桥直捣北平,燕王他一定回军救援。我方以大量军队追随燕王之后,可以取得擒拿他的结局。现在他的奏事文书恰好送到,应暂且给以答覆,文书往返时间超出一月,就会使得他的将士心 意懈怠。我方商定合击的态势,进而消灭燕军,就不会很费事了。”朱允炆表示赞同,命令方孝孺起草诏书,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岩乘车马疾行,答覆燕王,完全赦免燕王的罪行,让他罢兵回归自己的属地。又写下传布的谕旨数千字交给薛岩,拿到燕军之中,秘密散发给众将士。薛岩到燕军中,他将谕旨藏匿起来,不敢出示给将士们,燕王也没有尊奉诏令。 
+
  •《明实录》
  
  建文三年(1401年)五月,吴杰、平安、盛庸派遣军队扰乱燕军粮饷运输线。朱棣又派遣指挥武胜上书朱允炆,伸诉以前的请求。朱允炆想要应允,方孝孺说:“此时若停止军队作战,以后就难以再次凋动集中了,愿皇上不要被燕王所迷惑。”朱允炆便杀了武胜来,拒绝朱棣的请求。不久,燕兵抢掠了沛县,烧毁粮船。这时候,讨伐河北的军队疲乏无功,而德州运送粮饷的道路又被断绝,方孝孺以此深感忧虑。由于朱棣的世子朱高炽性情仁厚,他的弟弟朱高煦则狡狯谲诈,又得到朱棣的宠爱,曾想夺取世子的地位,方孝孺谋划用计策离间他们,造 他们内部变乱。于是将这一建议禀报朱允炆,派遣锦衣卫千户张安携带着有皇帝玺印的书信,前往北平赐予燕世子。世子收到书信没有启封,连同张安一起送往燕王军前,方孝孺的离间计谋无法实行。 
+
  •《明史· 祖本纪》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军到达江北,朱允炆下诏征集各地军队。 方孝孺 说:“事情太紧迫了。派人前去以割地向燕王作许诺,拖延几天,东南一带征募的军队会渐渐汇集,北方军队不善于驾舟操揖,决战于江上,胜负还是难见分晓的。”朱允炆派遣燕王的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中,陈述割地议和的条件,燕王不听。朱允炆命众将调集水军于江上,而陈瑄率战舰投降了朱棣,燕军便渡过了长江,时间是六月乙卯日。朱允炆忧虑畏惧,有人劝他前往别的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池以待援军,即使事不成功,也应为社稷而死。乙丑日,金川门大开,燕军入城,朱允炆自焚。这一天,方孝孺也被抓进了监狱。 
+
  •《明史· 方孝孺 传》
  
'''被诛灭族'''
+
•《国榷》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  方孝孺像 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 
+
  •《明史纪事本末》
  
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或者另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时年四十六岁。他的门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他的遗骨,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
=='''后世纪念'''==
  
 方孝孺 兄长方孝闻,他致力学问,举止淳厚,先于方孝孺去世 弟弟方孝友与方孝孺一同赴刑场,也赋诗一首而死。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中宪、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 
+
 方孝孺 墓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方孝孺的 作从此也被列 禁书 永乐年间凡藏书者皆 死罪。但是 仍有人冒死藏之 如《侯城集》等,使方孝孺的文章得以传世 [1] 
+
  明万历年间, 名戏剧家汤显祖 其修墓立碑建祠,后毁于战火 清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时,又重新 其修墓立碑 民国江苏省省长韩国钧又重修 后来均遭焚毁 。  
  
'''身 之事'''
+
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特请东南大学丁宏伟教授设计修复方孝孺墓,2002年在方孝孺遇难600周年之际,方孝孺 人又捐款与雨花台管理局一道重新修整了方孝孺墓。
  
朱高炽即位后,吩咐礼部:“建文朝众臣,已遭处决示众。他们  方孝孺题跋像 的家属沦为官籍奴仆者,都释放为民,发还他们田地。其外亲戍边者,只留下一人于戍守之处,其余释放还乡。” 
 
  
万历十三年(1558年)三月,释放因方孝孺获罪而被贬谪守边者的后裔,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共有一千三百多人。然而方孝孺一家死绝,无后代,惟有方克勤之弟方克家有儿子名孝复。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复曾上书皇帝,请求减损信国公汤和增收的宁海县的赋税,被贬谪戍守庆远卫,因编入军籍,在诛灭方孝孺“十族”时得以免死。方孝复的儿子方琬,后来也获释为民。明世宗时,松江人俞斌自称是方孝孺的后裔,一时士大夫们都相信了他的话,还为此纂成《归宗录》。不久方氏觉察到其中的虚假,告到官府,才了结此事。明神宗初年,有诏旨褒扬、编录建文朝的忠臣,在南京建起表忠祠,被旌表者,徐辉祖为首,其次就是方孝孺。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1. &quot;骨鲠之士&quot;方孝孺遭灭十族 正气还是迂腐?  
+
<ref> &quot;骨鲠之士&quot;方孝孺遭灭十族 正气还是迂腐? </ref> 
  
2.  方孝孺的文学主张、成就与风格  
+
<ref> 方孝孺的文学主张、成就与风格 </ref> 
  
3.  宁海收入方孝孺所撰 《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  
+
<ref> 宁海收入方孝孺所撰 《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 </ref> 
  
4.  《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
<ref> 《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ref> 
  
5.  胡适评价方孝孺犯了糊涂  
+
<ref> 胡适评价方孝孺犯了糊涂 </ref> 
  
6.  拒草诏忠臣遭惨戮 善讽谏长子得承家  
+
<ref> 拒草诏忠臣遭惨戮 善讽谏长子得承家 </ref> 
  
7. 南京园林——雨花台  
+
<ref> 南京园林——雨花台 </ref> 
  
8.  刚正不阿的“读书种子”方孝孺  
+
<ref> 刚正不阿的“读书种子”方孝孺 </ref> 
  
9.  《大明天子》开播前的悬疑  
+
<ref> 《大明天子》开播前的悬疑 </ref> 
  
10.  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精美的叙事 深沉的解读  
+
<ref> 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精美的叙事 深沉的解读 </ref> 
  
11.  资料: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剧情梗概  
+
<ref> 资料: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剧情梗概 </ref> 
  
12.  《洪武三十二》分集剧情介绍  
+
<ref> 《洪武三十二》分集剧情介绍 </ref> 
  
13. 宁静《永乐传奇》杀青 携手吕良伟演绎大明风云
+
<ref> 宁静《永乐传奇》杀青 携手吕良伟演绎大明风云 </ref>

於 2020年9月9日 (三) 23:47 的最新修訂

方孝儒

(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裡,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自幼聰明好學、機警敏捷,長大後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後,即遵照太祖遺訓,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後讓他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燕王朱棣誓師「靖難」,揮軍南下京師。惠帝亦派兵北伐,當時討伐燕王的詔書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進京後,文武百官多見風轉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結果被捕下獄。

後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殺害。方孝孺強忍悲痛,始終不屈。被處死於江蘇南京聚寶門外,時年四十六歲。《明史》中為施以凌遲。南明福王時追諡「文正」。


方孝孺
方孝孺 原圖鏈接 [1]
出生 1357年
浙江台州府寧海縣
逝世 1402年
直隸應天府
國籍 中國(明朝初期)
別名 齋名遜志齋,世稱正學先生
職業 翰林院文學博士
知名作品 《遜志齋集》
《方正學先生集》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寧海人。父親方克勤,是洪武年間的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在《明史·循吏》中自有傳記。方孝孺年幼時十分機警敏捷,兩眼炯炯有神,每天讀書超過一寸厚。鄉親們稱他為「小韓愈」。成年後跟着宋濂學習,宋濂的門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就連前輩的胡翰,蘇伯衡也自認不如。方孝孺反而輕視文辭寫作的學問,常以宣明仁義治天下之道、達到時世太平為己任。他曾因病臥床,家中糧食斷絕。僕人將情況向他報告,他笑着說:「古人三十天僅進食九次,貧窮困擾何止我家啊!」父親方克勤因「空印」事獲罪而被處死,他扶持靈柩歸鄉安葬,哀情感動了行路的人們。

步入仕途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吳沉、揭樞的推薦,被朱元璋召見。朱元璋欣賞他 方孝孺側身畫像 舉止就莊嚴肅,對皇太子朱標說:「這是一個品行端莊的人才,你應當一直用他到老。」隨後按照禮節送他回家。後來,被仇家連帶舉發,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釋放了他。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為別人的推薦被召到宮廷。朱元璋說:「現在還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時候。」授予其漢中教授之職,每天給眾儒學生員講學,毫不倦怠。蜀獻王朱椿聽說方孝孺的賢名,聘請他當世子的教師。他每次見面,就向世子陳說道德。蜀獻王以特殊的禮遇表示對他的敬重,把他讀書的廬捨命名為「正學」。

到朱允炆即位,徵召他任翰林侍講。第二年又升調他做詩講學士,國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詢問。朱允炆喜歡讀書,每當碰上疑難,就召見他讓他講解。朱允炆臨朝,百官奏事,決定群臣的面議可否施行時,朱允炆有時命令方孝孺趨身屏風之前批答文書。當時修撰《太祖實錄》以及《類要》諸多典籍,方孝孺都擔任總裁。更定職官制度時,方孝孺的官職改為文學博士。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議定討伐,詔令、檄文皆出於方孝孺的手筆。

輔佐建文

建文三年(1401年),燕軍攻掠大名府。朱棣聽到齊泰、黃子澄已經奔竄的消息,上書請求朱允炆命盛庸、吳傑、平安諸將停止軍事行動。方孝孺建議:「燕軍長期駐紮在大名府,天氣暑熱降雨,他們應該會不戰自疲。火速命令遼東諸將進入山海關,進攻永平府,真定府諸將過盧溝橋直搗北平,燕王他一定回軍救援。我方以大量軍隊追隨燕王之後,可以取得擒拿他的結局。現在他的奏事文書恰好送到,應暫且給以答覆,文書往返時間超出一月,就會使得他的將士心 意懈怠。我方商定合擊的態勢,進而消滅燕軍,就不會很費事了。」朱允炆表示贊同,命令方孝孺起草詔書,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岩乘車馬疾行,答覆燕王,完全赦免燕王的罪行,讓他罷兵回歸自己的屬地。又寫下傳布的諭旨數千字交給薛岩,拿到燕軍之中,秘密散發給眾將士。薛岩到燕軍中,他將諭旨藏匿起來,不敢出示給將士們,燕王也沒有尊奉詔令。

建文三年(1401年)五月,吳傑、平安、盛庸派遣軍隊擾亂燕軍糧餉運輸線。朱棣又派遣指揮武勝上書朱允炆,伸訴以前的請求。朱允炆想要應允,方孝孺說:「此時若停止軍隊作戰,以後就難以再次凋動集中了,願皇上不要被燕王所迷惑。」朱允炆便殺了武勝來,拒絕朱棣的請求。不久,燕兵搶掠了沛縣,燒毀糧船。這時候,討伐河北的軍隊疲乏無功,而德州運送糧餉的道路又被斷絕,方孝孺以此深感憂慮。由於朱棣的世子朱高熾性情仁厚,他的弟弟朱高煦則狡獪譎詐,又得到朱棣的寵愛,曾想奪取世子的地位,方孝孺謀劃用計策離間他們,造成他們內部變亂。於是將這一建議稟報朱允炆,派遣錦衣衛千戶張安攜帶着有皇帝璽印的書信,前往北平賜予燕世子。世子收到書信沒有啟封,連同張安一起送往燕王軍前,方孝孺的離間計謀無法實行。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軍到達江北,朱允炆下詔徵集各地軍隊。方孝孺說:「事情太緊迫了。派人前去以割地向燕王作許諾,拖延幾天,東南一帶徵募的軍隊會漸漸匯集,北方軍隊不善於駕舟操揖,決戰於江上,勝負還是難見分曉的。」朱允炆派遣燕王的堂姐慶成郡主前往燕王軍中,陳述割地議和的條件,燕王不聽。朱允炆命眾將調集水軍於江上,而陳瑄率戰艦投降了朱棣,燕軍便渡過了長江,時間是六月乙卯日。朱允炆憂慮畏懼,有人勸他前往別的地方,圖謀復興。方孝孺堅決請求守衛南京城池以待援軍,即使事不成功,也應為社稷而死。乙丑日,金川門大開,燕軍入城,朱允炆自焚。這一天,方孝孺也被抓進了監獄。

被誅滅族

當初,朱棣率軍從北平出發時,姚廣孝把方孝孺託付給朱棣,說;「南京城攻 方孝孺像 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殺他。殺了方孝孺,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朱棣點頭應承。

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慟的聲息響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朱棣走下臥榻慰問他說:「先生不要自取憂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輔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問:「周成王在哪裡?」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問:「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兒子?」朱棣說:「國家有賴於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說:「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這是我們朱家的事。」回頭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紙筆,說道:「詔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來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筆擲到地上,邊哭邊罵道:「死就死了罷,詔書我絕不能起草。」朱棣發怒,命令將方孝孺車裂於街市。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絕命之詞說道:「上天降下戰亂憂患啊,誰知道其中的緣由,奸邪的臣子如了願啊,求取國柄耍弄計謀。忠正的臣子憤怒悲怨啊,血淚淌流;以此血淚為君殉葬啊,或者另有什麼企求。嗚呼哀哉的悲鳴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時年四十六歲。他的門生、德慶侯廖永忠的孫子廖鏞與其弟廖銘收拾他的遺骨,掩埋在聚寶門外的山上。

方孝孺有位兄長方孝聞,他致力學問,舉止淳厚,先於方孝孺去世。弟弟方孝友與方孝孺一同赴刑場,也賦詩一首而死。妻子鄭氏及兩個兒子中憲、中愈事先自縊身亡,兩個女兒跳進秦淮河溺死。

方孝孺的著作從此也被列為禁書,永樂年間凡藏書者皆為死罪。但是,仍有人冒死藏之,如《侯城集》等,使方孝孺的文章得以傳世。[1]

身後之事

朱高熾即位後,吩咐禮部:「建文朝眾臣,已遭處決示眾。他們 方孝孺題跋像 的家屬淪為官籍奴僕者,都釋放為民,發還他們田地。其外親戍邊者,只留下一人於戍守之處,其餘釋放還鄉。」

萬曆十三年(1558年)三月,釋放因方孝孺獲罪而被貶謫守邊者的後裔,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廣東共有一千三百多人。然而方孝孺一家死絕,無後代,惟有方克勤之弟方克家有兒子名孝復。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復曾上書皇帝,請求減損信國公湯和增收的寧海縣的賦稅,被貶謫戍守慶遠衛,因編入軍籍,在誅滅方孝孺「十族」時得以免死。方孝復的兒子方琬,後來也獲釋為民。明世宗時,松江人俞斌自稱是方孝孺的後裔,一時士大夫們都相信了他的話,還為此纂成《歸宗錄》。不久方氏覺察到其中的虛假,告到官府,才了結此事。明神宗初年,有詔旨褒揚、編錄建文朝的忠臣,在南京建起表忠祠,被旌表者,徐輝祖為首,其次就是方孝孺。

文學成就

方孝孺的政論文、史論、散文、詩歌俱佳,絕大部分收集在《遜志齋集》中。其文學作品,如《蚊對》、《指喻》、《越巫》、《鼻對》、《吳士》、《越車》等等,都有其特色。   

「主題鮮明,議論大膽」。這是方孝孺文學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如他寫的《越巫》一文,通過一個以「治鬼」術騙人的越巫,最後被人裝鬼反其道嚇死的故事,辛辣地嘲諷了社會上巫祝欺人為生的邪惡與自欺,落得個身赴黃泉的可悲結局。   

他還善於以「寓熱於冷、以形傳神」的手法抒發憤世嫉俗之情。如《吳 方孝孺塑像 士》一文即屬此類。文中借張士誠的形象諷刺那些偏聽偏信、輕於用人的當權者,又借與吳士交遊的「錢塘無賴」的群體形象,揭露了浮誇之風的社會基礎。   

「選材嚴、開掘深」,這也是他文學作品的特色。《指喻》可視為範例,其是一篇議論性散文,由敘事和論理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敘事,後一部分闡發所敘之事中蘊含的道理。借「喻」立說,兩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   

第四個特點是善於借喻,運用對比寓言等寫作技巧。最具代表性的屬《鼻對》和《蚊對》。《蚊對》是一篇探討生活哲理的倫理散文,即事論理,從被蚊蟲叮咬這件具體的日常生活瑣事,升華到人生重大的哲理原則。   

《明史》說,「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邁。每一篇出,海內爭相傳誦。」《四庫全書總目》在評其文章更是「縱橫豪放,頗出入東坡、龍川之間」。

此外,方孝孺撰有《周禮考次》、《大易枝辭》、《武王戒書注》、《宋史要言》、《帝王基命錄》、《文統》等。 方孝孺所撰寫的《重刻成化本遜志齋集》收入寧海縣文物辦庫房。該書在寧海一藏家處發現,全套18本,每本書長26.5厘米、寬16.6厘米、厚1厘米,內收集有方孝孺絕大部分的政論文、史論、散文、詩歌等,其文學作品《蚊對》《指喻》《越巫》《鼻對》《吳士》《越車》等皆在其中。因方孝孺殉節後其書被禁,故流傳甚少。1928年,寧海鄉紳胡撝謙深感「寧海為其生長之鄉,寧海誠不可無刻本」,以成化本為底本重刊,名為《重刻成化本遜志齋集》,共40卷,包括拾遺卷和附錄卷;書中篇目一如成化本,但內容已遠超成化本範圍。

歷史評價

朱元璋:此莊士,當老其才。

姚廣孝: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朱高熾:若方孝孺輩,皆忠臣,詔從寬典。

李贄:孝孺自幼精敏絕倫,雙眸炯炯,日讀書積寸。為文雄邁深醇,鄉人呼為小韓子。

錢士升:孝孺十族之誅,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殺,愈殺愈激,至於斷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顧。

乾隆帝:當時永樂位本藩臣,乃犯順稱兵、陰謀奪國,諸人自當義不戴天。雖齊泰、黃子澄等輕率寡謀,方孝儒識見迂闊,未足輔助少主;然跡其尊主鋤強之心,實堪共諒。及大勢已去,猶且募旅圖存、抗詞抵斥;雖殞身湛族,百折不回,洵為無慚名教者。

張廷玉:帝王成事,蓋由天授。成祖之得天下,非人力所能御也。齊、黃、方、練之儔,抱謀國之忠,而乏制勝之策。然其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是豈泄然不恤國事而以一死自謝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觀之,固未可以成敗之常見論也。

蔡東藩:方孝孺一迂儒耳,觀其為建文立謀,無一可用,亦無一成功。至拒絕草詔,猶不失為忠臣,然一死已足謝故主,何必激動燕王之怒,以致夷及十族,試問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怨,而必令其同歸於盡乎?

胡適:①方孝孺是明初一個了不起的人。外人常說中國很少殉道的人,或說為了信仰殺身殉道的人很少,但仔細想想,這是不確的。我們的聖人孔夫子在2500年前,就提倡『有殺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這是我們的傳統。在中國歷史上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而殉道的不少。方孝孺就是為主張、為信仰,為他的思想而殺身成仁的一個人。方孝孺在燕王進入南京後,因拒絕起草即位詔被殺了十族。當時姚廣孝曾勸明成祖給讀書人留個種子,明成祖不聽,終於把他滅九族,滅十族。甚至留有方孝孺片紙隻字也是有罪的,這是明成祖要毀滅方孝孺的政治思想。②所以以後明朝200年,再沒有政治思想家。我國政治思想在14世紀以前,決不遜於歐洲,但近500年來何以不振,這是由於方孝孺被殺的慘劇所造成的。

軼事典故

讀書種子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被譽為「讀書種子」的大儒。這一美譽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參姚廣孝的創意。

姚廣孝了解方孝孺,破城之前,曾請求朱棣,稱看重氣節的方孝孺不會輕易歸順,希望手下留情不要加害,否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朱棣當初是應允的,但在金鑾殿上,由於方孝孺的極不配合,朱棣滅了他的十族。

說到方孝孺,古往今來的志士仁人心情都會非常沉重。惟有「讀書種子」這一美譽,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知識改變命運,不管改朝換代,滄海桑田,讀書求知永遠是人間真理。

被滅十族

歷史上只有「滅九族」的酷刑,有史以來,「滅十族」惟方孝孺與景清兩人。

朱棣即位後,請「讀書種子」、第一大儒方孝孺為他起草登基公告,當然為思想正統、極端忠於前皇的方孝孺所拒絕。

因為有求方孝孺,當方孝孺批駁朱棣將篡位辨解為「法周公輔成王」時,朱棣還是保持耐性說是皇室家事,意為讓方孝孺迴避。偏偏方孝孺頂真到底,拒不同意。 初見「誅十族」於祝枝山《野記》,一般認為非正史。

《明史·方孝孺列傳》是「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也就是說明成祖只殺了方孝孺父系一族。根據另一則史料《立齋閒錄》裡面的記載是:「今校南京錦衣衛鎮撫司監簿除前編缺壞外所存簿籍載正學宗族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族叔文度文恭海敏族侄諒經良族弟希定希崇希用希善族侄孫起宗起成起莊小荀居安淵勝族孫崇儉等」。根據《立齋閒錄》的記載被殺的這些人都是方家父系這一系的,沒有有母系和妻系的人名被列出。與《明史》中記載的「(殺)方孝孺,並夷其族「可以相互印證。

《明史·方孝孺列傳》並未記載被滅十族,株連坐死847人(一作873人)等字眼,但明崇禎《《寧海縣誌·方孝孺傳》、《明史紀事本末》、明末鄉賢大家黃宗羲的《方正學孝孺》、《文正方正學先生孝孺》等大量文獻都記載他被滅了十族。另外,崇禎年間編纂的《熹宗實錄》也記載了方孝孺被夷十族的故事,而且還記載了當年方孝孺的幼子被人救出,逃出生天,假借余姓延續方姓一脈,至天啟二年,方孝孺十世孫伏闕上書以聞,得以贈恤的故事。 所謂誅十族只不過是後人為了造成戲劇性的效果,誇大事實所產生的。

家族成員

父:方克勤

兄:方孝聞

弟:方孝友

妻:鄭氏

子女:

方孝孺有二子:方中憲、方中愈,還有二女,在南京城破後,投秦淮河而死。

史書記載

•《明實錄》

•《明史·成祖本紀》

•《明史·方孝孺傳》

•《國榷》

•《明史紀事本末》

後世紀念

方孝孺墓是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萬曆年間,著名戲劇家湯顯祖為其修墓立碑建祠,後毀於戰火,清李鴻章任兩江總督時,又重新為其修墓立碑,民國江蘇省省長韓國鈞又重修,後來均遭焚毀。

1999年,雨花颱風景區特請東南大學丁宏偉教授設計修複方孝孺墓,2002年在方孝孺遇難600周年之際,方孝孺後人又捐款與雨花台管理局一道重新修整了方孝孺墓。


參考資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骨鯁之士"方孝孺遭滅十族 正氣還是迂腐?
  2. 方孝孺的文學主張、成就與風格
  3. 寧海收入方孝孺所撰 《重刻成化本遜志齋集》
  4. 《明史·列傳第二十九》
  5. 胡適評價方孝孺犯了糊塗
  6. 拒草詔忠臣遭慘戮 善諷諫長子得承家
  7. 南京園林——雨花台
  8. 剛正不阿的「讀書種子」方孝孺
  9. 《大明天子》開播前的懸疑
  10. 評電視劇《鄭和下西洋》:精美的敘事 深沉的解讀
  11. 資料:電視劇《鄭和下西洋》劇情梗概
  12. 《洪武三十二》分集劇情介紹
  13. 寧靜《永樂傳奇》殺青 攜手呂良偉演繹大明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