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学名 :方竹 目 :禾本目
拉丁学名 :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 科 :禾本科
别 称 :十方竹、四方竹 亚 科 :竹亚科
界 :   植物界   族  :倭竹族
门 : 被子植物门 属 :寒竹属
亚 门 : 被子植物亚门   组 : 方竹组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enzi) Makino   别名四方、四季竹(江南各地),四方竹、四角竹(《植物学大辞典》日本汉字名),方苦竹(《江苏植物名录》),标竹(四川)。为禾本科竹类植物。竿直立,高3-8米,竹秆呈青绿色,小型竹杆呈圆形,成材时竹杆呈四方型,竹节头带有小刺枝,绿色婆娑成形。方竹叶薄而繁茂,蒸腾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布于荫湿凉爽、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方竹竹杆方形,别具一格,除了观竿外,也是适宜观笋观姿的竹种。此外,其秆可制作手杖。笋味鲜美,可供食用。[1]

形态特征

竿直立,高3-8米,粗1-4厘米,节间长8-22厘米,呈钝圆的四棱形,幼时密被向下的黄褐色小刺毛,毛落后仍留有疣基,故甚粗糙(尤以竿基部的节间为然),竿中部以下各节环列短而下弯的刺状气生根;竿环位干分枝各节者甚为隆起,不分枝的各节则较平坦;箨环初时有一圈金褐色绒毛环及小刺毛,以后渐变为无毛。箨鞘纸质或厚纸质,早落性,短于其节间,背面无毛或有时在中上部贴生极稀疏的小刺毛,鞘缘生纤毛,纵肋清晰,小横脉紫色,呈极明显方格状;箨耳及箨舌均不甚发达;箨片极小,锥形,长3-5毫米,基部与箨鞘相连接处无关节。末级小枝具2-5叶;叶鞘革质,光滑无毛,具纵肋,在背部上方近于具脊,外缘生纤毛;鞘口繸毛直立,平滑,易落;叶舌低矮,截形,边缘生细纤毛,背面生有小刺毛;叶片薄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29厘米,宽1-2.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收缩为一长约1.8毫米的叶柄,叶片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初被柔毛,后变为无毛,次脉4-7对,再次脉为5-7条。花枝呈总状或圆锥状排列,末级花枝纤细无毛,基部宿存有数片逐渐增大的苞片,具稀疏排列的假小穗2-4枚,有时在花枝基部节上即具一假小穗,此时苞片较少;假小穗细长,长2-3厘米,侧生假小穗仅有先出叶而无苞片;小穗含2-5朵小花,有时最下1或2朵花不孕,而仅具微小的内稃及小花的其他部分;小穗轴节间长4-6毫米,平滑无毛;颖1-3片,披针形,长4-5毫米;外稃纸质,绿色,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具5-7脉;内稃与外稃近等长;鳞被长卵形;花药长3.5-4毫米;柱头2,羽毛状。[2]

地理分布

主产华东、华南以及秦岭南坡等亚热带地区,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等省区。日本也有分布。欧美一些国家有栽培。

生长环境

喜光,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方竹叶薄而繁茂,蒸腾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布于荫湿凉爽、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

繁殖方式

通常以移植母竹或鞭根埋植法繁殖。母竹宜选植株健壮而较低矮者,移植时留竹鞭1米,切勿伤笋芽,且带宿土,竹秆截去枝梢,只留3--4盘枝桠。栽后沟穴埋土踏实,浇透水,盖以稻草保湿。以早春移植为宜。

栽培技术

1、选地

方竹造林一般选地海拨应在1300米——2300米,土壤为砂页岩、紫色页岩和碳酸岩类发育的酸性——中性土壤均可,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壤质土和山地黄棕壤最好。

2、整地及造林时间

种子直播造林一般在4月下旬左右,方竹种子成熟时随采随播;实生苗造林和母竹移栽造林可先整地后造林也可边整边造,整地及造林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在这期间冰雪未解冻时不得整地或造林,因为气温低、凝冻大不易操作及影响成活率。

3、整地挖穴

造林地由于海拨高,一般多植被,为了减少整地引发水土流失,最好选用等高带状整地。带宽1米左右,带间距2—3米。首先将定植带内的杂草、灌丛及藤刺全部砍除,乔木树种全部保留,带内全面翻挖扦细,然后根椐造林密度定植挖穴,种子直播造林挖穴为长×宽×深为20cm×20cm×15cm;实生苗造林定植穴长×宽×深为50cm×50cm×30cm;母竹移栽定植穴为长×宽×深80cm×50cm×40cm。挖穴时表土和心土要分开放,以免栽植时好先填表土再填心土。

4、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视造林的要求而定,一般密度大成林快,但成本高。方竹造林密度一般在每亩74—167穴(株行距2—3米×2—3米)。种子直播造林每穴播种4—6粒,株行距2米×2米;实生苗造林和母竹移栽造林每穴2—3株,株行距2米×3米或株行距3米×3米。

5、栽植

方竹种子含水量高,一般不宜长期贮藏和远距离运输。一般随采随播,且覆土不能过厚。实生苗造林与母竹移栽的技术要求差不多,只是实生苗在起苗时为了远距离运输不能带多的苗床土,所以要尽快在起苗3天内把它植入土中。

母竹移栽造林选用的母竹是原生植被中挖取的竹种。挖取母竹要做好选、砍、挖、运各个环节才能确保成活率。首先要选好竹,即选无病虫、生长健状、年龄为2—4年。因为1年母竹鞭根不发达,须根少,不易成活;4年以上母竹鞭根已老化,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了更新能力已比较低,不易成林。其次是要用砍刀从下向上砍掉枝丫,砍口成耳形,保留枝丫2—3轮,为了减少水分蒸发,确保成活率。其三挖取时要保留来鞭30cm,去鞭40cm,且要保留3个以上的完好鞭芽,并带适量的本土。最后运时要用背兜运,保留本土和不得损坏竹茎和竹鞭的连接处。

造林要把握到“穴大、鞭舒、浅栽、紧围”的枝术要点。穴大就是定植穴要大于实生苗或母竹的根篼;鞭舒就是要实生苗或母竹的鞭根充分舒展,不能卷曲和外露;浅栽就是在栽植前要填入表土或基肥,埋入定植穴的竹茎要与原来实生苗或母竹在土中所埋的地茎位置相当。紧围就是回填土要敲细,不得将石块、干硬的土块和植物丫枝根系回填穴内,回填土时要分层踩紧踏实,要使鞭根和泥土充分接触,覆土与地面齐平或稍成镘头状,苗要直立,不得摇晃。

二、方竹林的抚育管理

方竹在栽植后或成林经营的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的管理才能尽可能发挥它的潜在能力,达到早成林,效益高的目的。

1、栽植后成林期间管理

①、勤于检查

定植后要经常检查,发现露根、露鞭和竹篼摇动及时培土覆盖。秋后全面检查,凡有死亡要在当年秋冬补植,确保造林密度。在出笋前后,新造成林地实行封禁区,人畜不得进入,确保竹笋和幼竹安全生长。

②、松土除草

新造竹林,光照充足,杂草容易滋生,应尽早除了。如全面整地的造成林地上,进行全面松土除草,深度15—20厘米。原来带状或块状地采用扩穴办法,沿定植穴四周扩大,深度30厘米左右,拣去树篼、草根、石块,逐年不断,2—3年内达到全垦要求。并填平林地内坑洼,以利鞭根发展。

③、实施追肥

新造竹林地要及时追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亦可以草代肥。每年夏、秋为宜,根据条件,数量不限,在定植穴周边开沟实施,诱导鞭根扩展,亦可以草代肥“埋青”或“压青”。

④、灌溉排涝

新栽方竹林如遇久旱无雨,土壤干燥,要适时引水浇灌,保持造成林地土壤湿润。

⑤、抚育间伐

新生幼竹一般量多而细小,多成丛状分布,疏密不均,要进行适当间伐抚育。抚育间伐要按照去小留大、去老留嫩、去密留稀、去弱留强的原则,促进幼林快速成林。在进行抚育间伐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间伐的幼竹挖来补植和造林,起到母竹林的作用。

在幼林新竹抽枝展叶前用修枝剪剪去梢部,抑制顶端优势,可促进枝叶生长和鞭根延伸。

⑥、竹农间作

有条件的地方,在新造竹林1—3年内可以进行竹农间作,以耕代抚,对间作物实施中耕、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等措施都有利于新竹和竹鞭生长。间作物最好是类、瓜类、花生和绿肥等,整地时间应在春笋出齐后进行,用锄翻挖而不用犁,免伤及鞭根、竹篼和笋芽。

2、成林后管理

①、调整立竹密度

林分立竹密度与立竹径级关系密切,在正常情况下密度大地径小,密度小地径就大。在已成林的林分中为了培育径级大、产量高的竹林,必须视林分现状调整立竹密度。

对于立地条件好,培育大径级(地径4厘米以上)竹林,每亩控制在800——1500/株;培育中径级(地径2.5—4厘米)的林分,每亩保留立竹1500——2500株;培育小径级(地径2.5厘米以下)的林分,每亩保留立竹2500——3500株。这种调整过程,一定要分年度逐步实施,第一年间伐量在30—40%,以后每年间伐量不得超过30%,间伐时按照“四砍四留一不准”的原则,即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老留嫩、砍坏留好,不准砍林中空地的散生竹和林缘竹。

②、调整林分年龄结构

1—4年生的方竹,出笋量最高,5年后开始衰退,7—8年逐渐枯立死亡。椐调查,一株3年生母竹去鞭可达12米。笋芽分年龄结构,使整个竹林实现立竹年青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促进鞭根扩展,笋芽发育。一般要求林分中1年生竹占30%,2—4年生竹占60%,5—6年生竹占10%,7年生以上的老竹逐年全部砍除。本来按理论每年留母竹只要20%,五年以上立竹就要全伐掉,但是留蓄的母竹不会100%的保存下来,在生长中有损坏,而有些地方虽然只有五年以上的母竹但是不长新竹,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这个矛盾,达到全林合理化。

③、护笋养竹

方竹的径级和节数在笋期已成定局,竹笋当年长成竹,以后高度和径级不再增加。为了培育大径级,在竹笋出土就要进行选择和定向培育。方竹出笋多在8月上旬到9月下旬,海拨高出笋早,海拨低出笋迟,前期出土的竹笋径级大,生长健状,应留作母竹,中期竹笋选留母竹,后期竹笋质量较差,一般采取食用。当年培育的新竹总数量不得少于占合理立竹密度的30%以上。

④、保护林冠层

在自然条件下,方竹多生于阔叶林下,组成复层林竹混交林,这是方竹生态特征对环境的选择结果。一旦上层林冠遭受破坏,原生的生境发生质的变化,其下的方竹林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保护上层乔木是方竹低残林更新改造不可复视的重要措施。上层乔木的郁闭度对方竹的生长至关重要,根椐调查,郁闭度大于0.6时,由于光照太弱,不利于方竹生长,林冠郁闭度0.8以上时方竹就不能生存。反之,郁闭度小于0.3时,乔木林冠起不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对方竹最适宜的郁闭度是0.4—0.5。所以实施方竹低残林改造时对郁闭度大的上层林冠要适当间伐或砍除部分枝丫,对郁闭度小的要补植一些适生乔木,保持良好的环境。[3]

病虫害防治

﹙一﹚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刚竹毒蛾属毒蛾科。发生时可食尽竹叶,竹节内积水,竹子死亡。雌成虫体长12~13mm,翅展32~35mm;雄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6~30mm。体黄色,复眼黑色。触角柑齿状,触角干黄白色,树齿灰黑色,雌成虫批齿短而稀。卵,鼓形,高0.8~0.9mm,黄白色。老熟幼虫长20~25mm,体灰黑色,被黄色毛和黑色长毛。蛹体长 9~14mm,黄棕或红棕色,个体节被黄白色绒毛。刚竹毒蛾一年3~4代。以卵和1~2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越冬卵也陆续孵化,到4月中旬孵化完毕。成虫羽化多在清晨和傍晚。老熟幼虫在竹的上部竹叶或竹秆上结茧。

防治方法:

(1﹚成虫羽化期用灯光诱杀;

﹙2﹚使用白僵菌粉炮,每亩2个,可降低虫口密度70%左右;

﹙3﹚利用夏天中午幼虫下竹的习性,用80%敌敌畏乳油或2.5%溴氰菊脂乳汕500倍溶液喷洒竹杆。

﹙二﹚竹长囊虫(Dinoderus minutus Fabricius) 又称竹材合虫属长合科。

成虫、幼虫蛀食已间伐的竹材,在竹材内部蛀成许多坑道,从蛀口排出大量蛀粉。成虫赤褐色或黑色,圆筒形,长约3mm,前胸背板隆起将头自盖覆,触角10节,末端3节膨大,鞘翅上有深的刻点。幼虫白色,田部略弯曲,胸部粗大,胸足3对,无腹足,老熟幼虫体长约4mm。为离蛹,白色。每年发生3代。成虫羽化盛期在3、6、10月,以幼虫在被害竹材的蛀道中越冬。但有一部分以成虫或蛹越冬。越冬的成虫于4月份咬一羽化孔飞出,喜蛀人新采伐的竹材内产卵,每1雌虫可产用20粒左右,卵经数天孵化为幼虫,沿竹材纤维上下啮食,排出粉末的排泄物,幼虫老熟后在蛀道的末端作茧化蛹,成虫羽化后咬一新羽化孔飞出,被害竹内部充满蛀粉,外表则密布虫孔。

防治方法:

此虫喜危害新采伐的竹材,因此,冬季砍竹,可避免受害。[4]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通过对方竹竹笋中的等微量元素和等常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其铁、锰、锌、铜和钾元素含量甚为丰富且明显高于大多数常见蔬菜,为这种珍贵秋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矿质营养方面的科学依据。

保健价值

竹笋能减肥,效果很好,还能吸脂吸油,是吸脂大王。长久以来,竹笋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这不仅因为它脆嫩鲜美,具有特异的风味,而且含有多种营养素,对身体大有补益,并且尤其对防治肥胖症有良好效果。

方竹的食疗附方

  1、治胃热烦渴:竹笋200克,加少许,煮烂食。每日2次。

  2、治小儿麻疹、风疹或水痘初起:鲜竹笋200克,鲫鱼250克,同煮汤食。每日1次。

  3、治小儿痰热惊痫、发热头痛:鲜竹笋150克切成薄片,放人开水中略煮片刻,捞起放入清水,浸泡。再用植物油爆炒,加适量食盐调味佐膳。

  4、治肺热咳嗽:鲜竹笋250克,老肉250克,同煮熟,调味佐膳。

  5、治大便涩滞不畅:鲜竹笋20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每日2次。

  6、治热痰咳嗽、胸膈不利:竹笋150克,煮熟,加生适量拌食。每日2次。

  7、鲜竹笋同鲫鱼煮汤食,治小儿麻疹、风疹或水痘初起,有速透早愈之功。

  8、鲜竹笋煮粥食,治久泻、久痢、脱肛。

  9、竹笋、陈蒲瓜各60克,或加冬瓜皮30克,水煎服,治肾炎、心脏病、肝脏病的浮肿腹水。

  10、清炒竹笋:鲜竹笋切成薄片,放入开水中略煮片刻,捞起放入清水,浸泡。再用植物油爆炒,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清热,消痰,镇静的作用。适用于小儿痰热惊痫,发热头痛,痰多脘闷,腹脘胀气,妊娠眩晕等症。[5]

故事传说 

1、四方竹的传说

西樵山上的村民,有一个特别的习俗,男子向女子求婚时,得在女子家门前种上一株四方竹,以表示对爱情的坚贞。

四方竹,是西樵山上独有的品种,山上各村都有栽种。民间习惯,种植四方竹必须由对爱情忠心的男子种植才能成活。

习俗的由来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山上有一个打柴的男子与一个漂亮的姑娘相爱,他们常以歌传情。当男子去姑娘家求婚时,姑娘的母亲嫌他是个打柴郎,挡在门口以歌回绝他的求婚,歌道:“不是花鞋莫逛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中天地变,竹子成方送女来。”打柴郎听后,决心要使竹子成方。于是捏呀捏的,捏了三年,竹子还是圆的,姑娘的母亲把女儿许配给一个官家,花轿抬到半山,姑娘跳下山崖自尽了。打柴郎出家当了白云寺的和尚,仍天天捏竹不断,一直捏了三十年,一株方形的竹子出现了,他把竹子移杆到姑娘的坟头上,方竹越长越盛。人们都赞打柴郎是个坚心的男子。男子求婚时要在女子家门前栽种四方竹的习俗便在西樵山上流传下来。[6]

2、方竹的故事

听老辈人说,武功山的竹子本是圆的,后来不少变为方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传说,古时候有三个秀才入山寻幽探胜,走到观音崖休息时,不觉逸兴大发,便令书童铺纸研墨题诗作画起来。他们以岁寒三友为题,各逞其艺。

其中有一方姓秀才画竹。他想,世间竹子都是圆的,我何不画些方竹?待那方竹图画完,众人看时都大笑不止。方秀才不以为然道:“我晓得你们笑我画了方竹是么?然而,世之万象不可以常理揣度,有圆必有方,没有方圆何成规矩?无规矩变不成方圆。这方竹此地纵然没有,焉知他处也没有?此地今日纵然没有,焉知此地日后也没有么?所以兄台等讥诮小弟实在毫无道理。”方秀才拿起自己画的《方竹图》审视片刻,仰天吟道: 劲节高风愧众芳,南山拔萃入云窗。 锋棱也自泥中出,别有天缘本姓方。 吟毕,就将方竹图撕了。这一撕,撕得众人实觉扫兴,一路无话,走到金顶。

当晚,三位秀才均做了一梦。梦见一老者端着方秀才那幅“方竹图”,对三人道:“方相公此画实有见地。圆者万物之本性,方者人之灵悟。万物本性随处有遇,人之灵悟则人所独具,不可多见。此山物之本性已足,尚缺人之灵气,方相公有此灵气,日后必有大成。烦方相公明日再泼丹青,重画方竹图,画后烧了,将灰撒于山上,增添武功山的灵性。请方相公不必推却。”说罢拱手作别。

次日三人醒来,均说及梦中事,只觉得十分蹊跷。方秀才未料到自己的方竹图竟遇上神仙知音,遂将昨日的方竹图去粗取精,画得更加劲秀,并加上一首口占诗:“小竿青青特地长,生来品格自成方。中通外直廉隅立,万竻千丛圭角张。”题于其上,然后沐浴更衣,燃香膜拜,在金顶庵前焚化,将纸灰撒于山间。

第二年,武功山果然蓬蓬勃勃生长出了大片方竹。这方竹居然又十分灵验,上山朝拜的人,都寻一根回去,悬于堂上,可得家人清洁平安。

这有事例为证。 话说湖南茶陵,有一林姓信士,一家六口耕读为本。林信士而立之年已过,不惑之年即至,他事母至孝。老母卧病在床,经历有年,行动艰难。闻得武功山王爷法术灵验,便决心前往武功山进香,为母求寿。

一路上风餐露宿,少不了辛苦。上得山来,朝拜七日七夜,方始下山。下山时,也砍一根方竹带回家中,请匠人漆雕修缮,刻上武功王爷大名,悬于堂中神龛,早晚燃香供奉。 一日午间,林信士一家围桌用膳。突然间,他家的一只黑从大门外窜进来,跃上神龛,一口叼起方竹,窜出了大门。 这当儿,最急的是老母。自方竹挂上神龛后,她的病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见黑狗叼了方竹,如丢命根,放下碗筷追赶,出了大门。林信士见老母追出去,也随后追去夺竹,接着儿女、妻子见状,也放下碗筷走出大门。

说也奇怪,待家人全部走出门,房子就哗哗啦啦倒塌下来,但见灰尘漫空,一幢古旧屋宇,顿时成为残壁断垣,遍地瓦砾。 全家人对着倒塌的屋场发怔。这时,林信士猛然记起那叼方竹的黑狗,好家伙!那畜牲嘴上,竟还衔着那根神竹,直对主人摇尾巴呢。[7]

视频

1、方竹采摘视频[8]


2、合江方竹长这样[9]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