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施小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施小墨
原文名 Shi Xiaomo
出生 (1945-09-28) 1945年9月28日(78岁)
浙江
国籍 中国
职业 副主任医师
知名作品 中国医药与抗老防衰
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
施今墨学术思想试析
冠心病证治

施小墨 (1945年9月28日 - ) 男,祖籍中国浙江中国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之子,幼承庭训,家学渊源[1]。现任“施小墨诊所”所长,职称为副主任医师[2]

人物简介

施小墨先生, 197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

施小墨先生临床中西医结合,西医辨病,中医辩证,运用中医理论方法,总结西医各类疾病规律,独具特色。临床辨证细腻,组方灵活,用药广博,疗效显著。施先生博采众家,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各种疑难杂症。尤对抗老养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脾胃病、气管炎等专科,有深入研究。

治疗癌症,分为六个证型:寒、热、虚、湿、毒、瘀。以证统病,病证结合,整体调节,突出特色,取得较好疗效。

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对弟子言传身教,关键论据一丝不苟,毛振玉针灸所的长子毛国材在施先生的谆谆教诲下,受益匪浅,毛振玉针灸所也随着施老先生的医疗水平而有所提高。被百姓誉为"咱百姓的诊所"。

科研成果《施氏童宝口服液》已通过临床验证,广西省卫生厅给予批准文号,允许生产上市。

著有《中国医药与抗老防衰》《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施今墨学术思想试析》《冠心病证治》《危重心脏案试析》《咳嗽与肺》等多篇论文。并与人合编《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一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施小墨先生曾多次应邀访问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交流和看病。

著作简介

著有《中国医药与抗老防衰》《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施今墨学术思想试析》《冠心病证治》《危重心脏案试析》《咳嗽与肺》等多篇论文。并与人合编《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一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施小墨先生曾多次应邀访问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交流和看病。

担任职务

北京同仁堂制药厂顾问

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

施今墨医药研究中心副 理事长

北京市中医药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振兴中医药基金会理事

北京颐和园听鹂馆宫延药膳顾问

日本日中生药协会顾问

马来西亚中国医药健康研究中心顾问

诊所地址:建外SOHO东区

养生之道

精神第一 “精神第一,饮食其次,锻炼在第三。”在谈到养生之道时,施小墨说,中医认为七情致病,因此要保持乐观的精神;饮食则须注意营养均衡;运动则提倡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施小墨说,锻炼完不累,觉得精神焕发说明锻炼方式和运动量适合自己。同时,运动方式的选择也因人而异,呼吸道系统疾病患者就不适合游泳,冠心病患者不适合长跑,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适合剧烈的爬山运动,肥胖的人不适合做安静的气功运动。

“人的寿命到底能有多长?”施小墨说,在《黄帝内经》上就已经记载说人可以活到一百岁,但必须养生有道,注意饮食有节制、生活有规律、工作有劳逸。 进补三“因” 施小墨认为进补“需要因人、因时、因地”。他解释说,四川的水寒凉,气候湿度大,当地吃麻辣很适合,但广州温热,吃辣就容易上火,这就是“因地原则”。

儿童乃纯阳之体,适合清补;身体肥胖、排便不畅,适合通补;手脚凉、没精神、大便稀等,适合温补;大出血的病人,需要峻补;一般人可以适当平补。这就是“因人原则”。

“因时”则需要注意夏季适合清补、通补,冬季适合温补,春秋适合平补。

衣钵传人

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嫡子传人施小墨先生,选在这一天举办仪式,接受自己的三位爱徒拜师。

施小墨及其夫人端坐在台上的高背椅上,笑容可掬地目视着眼前三位弟子——吴有朋傅强徐佳,郑重地接受三位爱徒的礼拜。

当年誉满京华的施今墨,曾为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杨虎城等疗疾祛病,还由黄兴介绍加入过同盟会。施今墨后来一心向医,并着力倡导中西医结合,卓有成效,留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等后人整理的医学专著。

接过父亲衣钵的施小墨先生,幼承庭训,传继家学,站在父亲真传的平台之上,不断求索、创新,在中西医结合和辩证施治方面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从首都医科大学,到北京中医医院;从施今墨诊所,到施小墨诊所,再到北京同仁堂施小墨诊所;几十年一路走来,施小墨将名医之名、之术、之德不断发扬光大,造福患者,造福社会。

年逾花甲的施小墨先生秉承乃父“振兴中医在于人才”的理念,近些年更注重中医后人的培养与造就。今天举行拜师礼的三位学生,已跟随施小墨多年。所以施先生说“今天既是拜师,也是出师”,并当场向三位徒弟颁发“授业证书”,表明三位学生既可以继续追随自己修业,也可以独立出诊了。

从三位学生的拜师帖中可以发现,他们立志中医药事业都有一段不大不小的因缘——吴有朋自幼体弱多病,后经中医施药调理,终至祛病强体。出生医生家庭的傅强,10岁时出荨麻疹,三付中药让她神奇病愈,从此立下学医志向,并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时随施小墨侍诊,更让其大开眼界。徐佳是施小墨的外甥女,她追随施小墨学医是因为施家学医的一个传统——当年徐佳外公、施小墨父亲施今墨学医,就是追随的其舅父李可亭老中医。三位学生殊途同归,都表示了要在施小墨师傅的栽培下,为振兴中国医学事业做出贡献的决心。

施小墨先生今天特别激动。他说,当年父亲成为名医之后,曾经为中医的存亡绝续奔走呼号;今天又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我就是要通过这个行动,表明一个态度:振兴中医,首先要靠我们中医界自己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开创中医药的新世界。

参考资料

  1. 施小墨 中医大师. 北京同仁堂养生论坛. [2019-11-06]. 
  2. 名老中医施小墨:很多人进补的观念不对. 人 民 网. 2016-05-13 [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