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早园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学名 :早园竹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拉丁学名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目 :禾本目
别 称 :早竹、燕竹、雷竹         科 :禾本科
界 :   植物界   亚 科 :竹亚科
门 : 被子植物门   属 :刚竹属
亚 门 : 被子植物亚门 种 :早园竹


早园竹,又称早竹、雷竹、燕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一种优质高产笋用竹种。早园竹秆高6-8m,径2.5-5cm,中部节间长10-20cm,不匀称,常一侧肿胀,新秆深绿色,节紫褐色。在年平均温度15-17℃,最低温度-13℃,年降水1200mm以上的地方均适宜生长,具有出笋早、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效益好的特点。 [1]

形态特征

竿高6米,粗3-4厘米,幼竿绿色(基部数节间常为暗紫带绿色)被以渐变厚的白粉,光滑无毛;中部节间长约20厘米,壁厚4毫米;竿环微隆起与箨环同高。箨鞘背面淡红褐色或黄褐色,另有颜色深浅不同的纵条纹,无毛,亦无白粉,上部两侧常先变干枯而呈草黄色,被紫褐色小斑点和斑块,尤以上部较密;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淡褐色,拱形,有时中部微隆起,边缘生短纤毛;箨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绿色,背面带紫褐色,平直,外翻。末级小枝具2或3叶;常无叶耳及鞘口繸毛;叶舌强烈隆起,先端拱形,被微纤毛;叶片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宽1-2厘米。笋期4月上旬开始,出笋持续时间较长。[2]

地理分布

河南江苏安徽浙江贵州广西湖北等省区。1928年由广西梧州西江引入美国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早园竹杆高叶茂,生长强壮,耐旱力抗寒性强,能耐短期摄氏零下20度低温;适应性强,轻碱地,沙土及低洼地均能生长,是华北园林栽培观赏的主要竹种。

繁殖方式

移植母竹或埋鞭根繁殖。母竹以选2—3年生,秆形较矮小,生长健壮者为佳。挖母竹时,应留鞭根1米许,并带宿土,除去秆稍,留分枝5—6盘,以利成活。

埋鞭繁殖,应选生长良好的鞭根约1.5米左右,笋芽饱满,2—3年生者,于早春二月间栽植为宜。

栽培技术

早园竹的栽培特点:  

  1、种竹的选择和掘取 宜选二年生秆基直径为2-3厘米的竹做种竹,常有几株竹靠近生长在同一竹鞭上,可一齐掘起。选留强壮的2-3株,成丛种竹造林,成活率高,繁延快,可提早成林。

  2、栽种竹和留母竹的密度 栽种时,整株移植的每亩栽50-70株;移鞭的每亩70-90株。成林后,每亩保持母竹400-450株。因此,每年留养新竹每亩100-120株左右,砍去同数者竹。

  3、竹鞭的处理早竹类留母竹多,竹鞭较浅而密生,发生跳鞭的机会多,不便挖沟埋鞭,可采用铺土埋鞭。用塘泥、河泥等结合施肥于晚秋成冬季铺在竹林地面。

栽培技术:  

1、林地整理

(1)整地方法:劈山,清理林地,全面开垦,清除石块、树蔸、竹蔸。

(2)整地深度:40㎝

(3)挖穴:每公顷挖1200-1650个穴,穴长50㎝,宽40㎝,深40㎝ . (4)开沟:沟宽25㎝,深30㎝,每6-8m开沟一条。

2、母竹选择

(1)母竹质量:生长健壮、枝叶茂盛、无病虫害的优良母竹。

(2)母竹年龄:1年—2年生。

(3)母竹大小:胸径2㎝—4㎝。

3、母竹地挖掘

(1)留鞭:来鞭10-15㎝,去鞭20-30㎝。挖时不伤鞭芽和螺丝钉,保留健壮芽5个以上。老龄竹鞭色发黑的不能作母竹。

(2)带土:每株带宿土10㎏以上。

(3)留枝:4-7档。砍梢切口平滑不开裂,枝叶浓密可适当修剪枝叶。

4、移竹造林

(1)移竹造林:带土鞭平植,深20-25㎝,鞭土密接,上松下紧;浇水保湿,打桩固定。

(2)造林时间:梅季入前后,5月上旬-6月上旬为宜。秋季10月-11月或冬季12月-2月都可以种植。

(3)造林密度:每公顷1200-1650株。

5、幼林管理

(1)水份管理

栽后连续5天无降水,需浇水一次,每株15㎏,保持土壤湿润。

(2)松土除草

一年三次,2月松土10㎝,无鞭处深翻。5-6月深翻30㎝,9-10月松土20㎝。

(3)合理施肥

一年施肥三次,结合松土进行。第四年按成林标准。①2月,沟施,第一年每株母竹施尿素0.08㎏,第二年施270㎏/公顷,第三年施540㎏/公顷;②5月-6月,撒施,第一年每株母竹施复合肥0.25㎏,第二年施450㎏/公顷,第三年施900㎏/公顷;③9-10月,浇施,第一年每株母竹施粪尿5㎏,加水2-4倍,第二年施900㎏/公顷,第三年施1800㎏/公顷。

6、母竹留养

留远挖近、留大挖小、疏笋养笋,选留均匀分布的健壮母竹,促使提早成林。

(1)造林后第一年,每株母竹留种笋1-2株,每公顷留新竹1500-2500株。

(2)造林后第二年、第三年,每株母生留种笋2-3株,每公顷留新竹3500-4500株。

7、套种

新造林后前两年可套种科矮杆农作物、药材及经济作物,以耕代抚。

8、竹林保护

新竹6月钩梢,留枝12档。禁止家畜进入,及时补植,防治病虫。冬季摇雪,防止雪压。

9、早园竹覆盖栽培,即在竹林地面覆盖一些材料,利用微生物繁殖、分解、发酵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增温,从而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笋芽分化生长,达到提早收获竹笋的目的。[3]

病虫害防治

1、蚜虫

俗称腻虫、油虫,以春、夏季危害为重。 1、保持竹林合理密度,增强林间通风透光。 2、早春,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3、注意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

2、竹螟:

俗称卷叶虫,一般在5-7月发生危害,6月中旬为危害高峰期。 1、5-7月,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子)。 2、6月份,用20%杀灭菊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3、秋冬季(10-12月),进行林地垦复,击毙幼虫或土茧。

3、竹小

俗称炮仗虫,受害小枝节间膨大,5-9月为危害期。 1、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松土施肥。 2、5月上、中旬,用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 3、幼虫初期(5月中旬—6月),用40%氧化乐果兑水10倍竹腔注射,每株约2毫升。

4、金针虫:

俗称铁丝虫,是为害早园笋的主要地下害虫,土温达15℃左右时害虫活动为害,3-4月为危害高峰期。1、人工挖退笋时将害虫直接杀死。 2、危害严重的竹林,在笋期过后(4月下旬),用90%敌百虫400-500倍液喷浇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2-2.5公斤均匀翻入土层15厘米左右。

5、竹丛枝病:

俗称竹扫帚病、雀巢病,发病枝不断长出侧枝形似扫帚或鸟巢。1、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松土施肥,提高抗病力。2、清理林地,砍除重病竹。3、4月之前,剪除林内所有丛枝并烧毁。

6、竹秆锈病:

多发生在竹秆中下部或基部,夏季、冬季病部产生黄色的病菌。1、加强抚育管理,保持合理立竹量。2、冬季,清除林内重病竹。3、3月底之前,人工刮除黄色病菌及其周围部分竹清,注意不跳刀、不遗留。[4]

主要价值

1、经济价值:

早园竹是刚竹属中出笋较早、笋期较长的竹种。

苏南地区常规栽培条件下在2月初开始出笋,3-4月份是产笋盛期,5月上旬采笋结束。

应用覆盖技术栽培时元旦前后就有鲜笋上市。采笋期均在3个月以上。

早园竹栽培容易,成活率高,成林快,效益好。

2、园林绿化价值:

早园竹地下鞭根系发达,纵横交错,具有良好的保土、涵水功能。

竹林四季常青,挺拔秀丽,既可防风遮荫,又可点缀庭园,美化环境。[5]

视频

1、安吉早园竹1[6]

2、陈之欢介绍早园竹[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