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概况)原图链接来自 昆山市人民政府 的图片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核准,成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成为全国首家县级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介绍

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在全国千强镇之首——玉山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前身是199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的昆山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2014年11月,入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阵营。2018年12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在最新公布的国家高新区排名中位列第39位,“五连升”24个位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900.2亿元,增长4.3%,迈上新台阶;工业总产值1525亿元,增长10.5%,实现新跨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4亿元,增长5.6%,突破历史大关;到账外资5.25亿美元,增长169%,创下近年最高纪录。先后被列为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发展规模

昆山高新区围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定位,集中力量推进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打造从研发到产业化全链条高度集成的100平方公里阳澄湖科技园,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通过验收,成为省内第二个、全国第八个国家超算中心。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科技部首批国际大科学计划论证。发布全国首个创新发展“双指数”。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科技部首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的县级市国家高新区。

投资超百亿元的中科可控产业化基地正式投产,首台安全可控服务器“苏梦”投产下线。迈胜项目实现年内签约注册、年内开工建设,世界最小质质子医疗装备国产化进程驶入“快车道”。鑫欣科创综合体等创新硬核顺利推进,丘钛智能视觉模组、富士康5G毫米波连接器、中科晶上工业5G终端芯片、恒力产业园等项目接连落户。泽璟制药采用第五套标准首发上市科创板,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7位。好活科技等“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昆山智谷小镇高分通过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验收。设立运作国际智能医疗装备(昆山)产业创新中心、白俄罗斯国家科学园(昆山)创新中心、理光(昆山)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内外高端创新载体,共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昆山基地、中科长光研发中心等一批赋能平台。

深入实施人才科创“631”计划和“头雁人才”工程,成功引进阎锡蕴、周成虎、庄松林、倪光南等院士团队20余个,聚集国家级人才59人、市级以上“双创”人才和团队超200个,建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22个,科技人才贡献率超5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高新技术企业达568家。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阳澄湖梦想起航的地方—昆山国家高新区宣传片
开发区工业发展迅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