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联」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維護清理 調整格式、排版)
行 6: 行 6:
  
 
==简介==
 
==简介==
<br> 春联,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传统春联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现在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每幅春联都有横批。<br>
+
春联,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传统春联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现在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br> 有些地区“春联”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朝鲜]]则有立春榜、立春书、立春贴等名称,简称春榜、春贴等。<br>
+
有些地区“春联”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朝鲜]]则有立春榜、立春书、立春贴等名称,简称春榜、春贴等。<
  
 
==相关风俗==
 
==相关风俗==
<br>[[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br>
+
[[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br>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节日习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br>
+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节日习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
<br>[[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br>
+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br>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节日习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br>
+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节日习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File:Mahuanghou.jpg|缩略图|居右|[https://image.so.com/view?q=%E9%A9%AC%E7%9A%87%E5%90%8E&listsrc=sobox&listsign=f854d8a822f697f7c09d0bf83a3a1a48&src=360pic_normal&correct=%E9%A9%AC%E7%9A%87%E5%90%8E&ancestor=list&cmsid=61e7f9736198b07f613ff5bf0de43686&cmras=0&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2#id=2e7995efc08fe8ca5d63d7771cf2517e&currsn=0&ps=84&pc=84  原图链接]
 
[[File:Mahuanghou.jpg|缩略图|居右|[https://image.so.com/view?q=%E9%A9%AC%E7%9A%87%E5%90%8E&listsrc=sobox&listsign=f854d8a822f697f7c09d0bf83a3a1a48&src=360pic_normal&correct=%E9%A9%AC%E7%9A%87%E5%90%8E&ancestor=list&cmsid=61e7f9736198b07f613ff5bf0de43686&cmras=0&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2#id=2e7995efc08fe8ca5d63d7771cf2517e&currsn=0&ps=84&pc=84  原图链接]
 
[http://k.sina.com.cn/article_6468096420_1818751a4001007ezx.html 来源:新浪网]]]
 
[http://k.sina.com.cn/article_6468096420_1818751a4001007ezx.html 来源:新浪网]]]
<br>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br>
+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
  
 
==贴春联==
 
==贴春联==
<br>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从[[腊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夜晚都有,但是大多数是集中在腊月廿八、廿九这两天。<br>
+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从[[腊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夜晚都有,但是大多数是集中在腊月廿八、廿九这两天。
<br> 一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八,贴年画”一说,意即农历的十二月廿八是贴年画、春联的好日子,各家各户都集中在十二月廿八这天贴春联。<br>
+
一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八,贴年画”一说,意即农历的十二月廿八是贴年画、春联的好日子,各家各户都集中在十二月廿八这天贴春联。
<br> 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一说。贴倒酉意即为贴春联。<br><ref>[https://astro.fashion.qq.com/a/20150213/048931.htm 如何贴出吉祥好春联来源:腾讯星座]</ref>
+
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一说。贴倒酉意即为贴春联。<ref>[https://astro.fashion.qq.com/a/20150213/048931.htm 如何贴出吉祥好春联来源:腾讯星座]</ref>
  
 
==摘春联==
 
==摘春联==
<br> 与贴春联有比较集中的时间不同,摘春联的时间各地差异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说、过节说和自然脱落说三种主要类型。<br>
+
与贴春联有比较集中的时间不同,摘春联的时间各地差异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说、过节说和自然脱落说三种主要类型。
<br> 整年说。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所以“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春联的时候才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辞旧迎新,福运一年。在这一整年里,如果春联有破损,需及时修补。<br>
+
整年说。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所以“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春联的时候才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辞旧迎新,福运一年。在这一整年里,如果春联有破损,需及时修补。
<br> 过节说。春联作为驱赶“年兽”的法宝之一,待到“年”过完后,春联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算作过完年的,也有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算过完年的等等。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市容市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有在春节长假期间或是春节长假之后摘除春联的统一要求。<br>
+
过节说。春联作为驱赶“年兽”的法宝之一,待到“年”过完后,春联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算作过完年的,也有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算过完年的等等。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市容市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有在春节长假期间或是春节长假之后摘除春联的统一要求。
<br> 自然脱落说。所谓自然脱落就是把春联贴上后就不顾不管,任凭春联被风吹雨打,自然脱落。亦或看到春联被风吹雨打后破烂不堪了,就直接摘掉。<br>
+
自然脱落说。所谓自然脱落就是把春联贴上后就不顾不管,任凭春联被风吹雨打,自然脱落。亦或看到春联被风吹雨打后破烂不堪了,就直接摘掉。
  
 
==烧春联==
 
==烧春联==
<br> 对于摘下来的春联,还有“烧春联”一说,就是将摘下来的旧春联烧掉,寓意将一年来所有的晦气烧掉,开始崭新的一年。<br>
+
对于摘下来的春联,还有“烧春联”一说,就是将摘下来的旧春联烧掉,寓意将一年来所有的晦气烧掉,开始崭新的一年。
<br>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烧掉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美丽的传说故事。<br>
+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烧掉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美丽的传说故事。
<br> 由于春联在民俗里属于祥物,所以肆意破坏(焚烧、撕毁、涂画等)春联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br>
+
由于春联在民俗里属于祥物,所以肆意破坏(焚烧、撕毁、涂画等)春联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历史发展==
 
==历史发展==
 
===起源===
 
===起源===
<br>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br><ref>[http://www.3lian.com/zl/2013/01-24/134033.html 春联的起源],三联网</ref>
+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ref>[http://www.3lian.com/zl/2013/01-24/134033.html 春联的起源],三联网</ref>
  
 
'''春联的成对出现'''
 
'''春联的成对出现'''
<br> 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br>
+
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br>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br>
+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
  
 
===发展===
 
===发展===
<br>[[满族]]尚白,清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民国后渐渐消失。<br>
+
[[满族]]尚白,清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民国后渐渐消失。
<br>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br>
+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br>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br>
+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br>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br>
+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br>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br>
+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br>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br>
+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br>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br><ref>[http://eslrb.slrbs.com/slrb/20160305/html/page_06_content_000.htm 春联:贴在门上的祈福文化],商洛日报</ref>
+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ref>[http://eslrb.slrbs.com/slrb/20160305/html/page_06_content_000.htm 春联:贴在门上的祈福文化],商洛日报</ref>
  
 
===传说===
 
===传说===
<br>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br>
+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形式==
 
==形式==
<br>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br>
+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
<br>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汉族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br>
+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汉族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
<br> 贴春联,是汉族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或与中华民族干支纪年文化相关连,春联中嵌有“鼠”、“牛”、“虎”、“兔”、 “龙” 、”蛇“、”马“、”羊“等生肖物名,如“锦鲤飞身酬远志;祥羊跪乳感亲恩”等;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汉族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br>
+
贴春联,是汉族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或与中华民族干支纪年文化相关连,春联中嵌有“鼠”、“牛”、“虎”、“兔”、 “龙” 、”蛇“、”马“、”羊“等生肖物名,如“锦鲤飞身酬远志;祥羊跪乳感亲恩”等;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汉族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br>
<br>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br>
+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寓意==
 
==寓意==
<br>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br>
+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br>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汉族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br>
+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汉族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br>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br>
+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br>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br>
+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倒福介绍==
 
==倒福介绍==
 
===来历===
 
===来历===
 
[[File:Fu001.jpg|缩略图|居右|[https://image.so.com/view?q=%E7%A6%8F%E5%AD%97%E7%85%A7%E7%89%87&src=srp&correct=%E7%A6%8F%E5%AD%97%E7%85%A7%E7%89%87&ancestor=list&cmsid=b661c0aeaa57b787d37038d38318e997&cmras=6&cn=0&gn=0&kn=25&fsn=85&adstar=0&clw=242#id=0911f970b2ea62af613cd964fb54cc79&currsn=0&ps=72&pc=72  原图链接][http://wenwen.soso.com/z/q228618166.htm 来源:搜狗问问]]]
 
[[File:Fu001.jpg|缩略图|居右|[https://image.so.com/view?q=%E7%A6%8F%E5%AD%97%E7%85%A7%E7%89%87&src=srp&correct=%E7%A6%8F%E5%AD%97%E7%85%A7%E7%89%87&ancestor=list&cmsid=b661c0aeaa57b787d37038d38318e997&cmras=6&cn=0&gn=0&kn=25&fsn=85&adstar=0&clw=242#id=0911f970b2ea62af613cd964fb54cc79&currsn=0&ps=72&pc=72  原图链接][http://wenwen.soso.com/z/q228618166.htm 来源:搜狗问问]]]
<br> 同时,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如果把“福”字倒着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是“福到了”。<br>
+
同时,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如果把“福”字倒着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是“福到了”。
 
 
 
===解释===
 
===解释===
<br> “'''福'''”字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汉族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br><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85ff5f0101gfy3.html  福字的真正含义 ],新浪微博</ref>
+
“'''福'''”字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汉族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85ff5f0101gfy3.html  福字的真正含义 ],新浪微博</ref>
  
 
===传说===
 
===传说===
<br> 福”字倒贴在汉族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br>
+
福”字倒贴在汉族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br> 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皇后。<br>
+
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皇后。
  
 
===习俗===
 
===习俗===
<br> 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汉族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br>
+
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汉族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
<br>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br>
+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
  
 
==对法剖析==
 
==对法剖析==
 
===折叠概要===
 
===折叠概要===
<br> 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也有例外,如[[毛泽东]]截[[王勃]]创作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br>
+
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也有例外,如[[毛泽东]]截[[王勃]]创作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br> 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是用汉族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br>
+
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是用汉族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
<br>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好。<br>
+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好。
<br>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是因为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br>
+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是因为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br> 春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br>
+
春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字数===
 
===字数===
<br>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 ’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说的是“挽联”,“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说明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br>
+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 ’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说的是“挽联”,“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说明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词组词性===
 
===词组词性===
<br>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形容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br>
+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形容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结构===
 
===结构===
<br> 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br>
+
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br> 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br>
+
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平仄关系===
 
===平仄关系===
<br>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br>
+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弊忌===
 
===弊忌===
<br>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绝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属于“语义重复”的毛病。<br>
+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绝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属于“语义重复”的毛病。
  
 
===横披===
 
===横披===
<br>'''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幅。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br>
+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幅。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br>
 
<br>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br>
 
<br>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br>
 
<br>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批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br>
 
<br>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批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br>
行 114: 行 113:
  
 
===选择===
 
===选择===
<br> 春联具有广泛的特性,除了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贴春联之外,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br>
+
春联具有广泛的特性,除了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贴春联之外,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
<br> 首先,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br>
+
首先,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br> 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br>
+
其次,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
<br> 其次,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br>
+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与事业。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
<br>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与事业。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br>
 
  
 
==张贴说明==
 
==张贴说明==
行 142: 行 140:
  
 
===规矩===
 
===规矩===
<br>'''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br>
+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br> 必要时,还要根据横额来判断上下联。因为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在实例这一节,将进行具体分析。<br>
+
必要时,还要根据横额来判断上下联。因为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在实例这一节,将进行具体分析。
<br>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br>
+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 视频 ==
 
== 视频 ==

於 2020年10月25日 (日) 22:53 的修訂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對聯的兩邊都要互相對應。春聯以前為桃符,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誌。

簡介

春聯,是中國的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期間,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余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着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傳統春聯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現在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聯。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有些地區「春聯」也是各種春貼的統稱,而有些地區又把條狀、不成對的春貼稱為春條。朝鮮則有立春榜、立春書、立春貼等名稱,簡稱春榜、春貼等。<

相關風俗

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這幅春聯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為斯坦因0610)上,該遺書記錄十二副在歲日、立春日所寫的春聯。該聯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較後蜀主孟昶的題聯早240年。「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打破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世界紀錄,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春聯。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子書寫。 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影壁中。 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節日習俗。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拜祖宗」。 朱元璋大力提倡貼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穿便裝出巡,挨家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 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影壁中。 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節日習俗。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有出售。

貼春聯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從臘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夜晚都有,但是大多數是集中在臘月廿八、廿九這兩天。 一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八,貼年畫」一說,意即農曆的十二月廿八是貼年畫、春聯的好日子,各家各戶都集中在十二月廿八這天貼春聯。 也有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九,貼倒酉」一說。貼倒酉意即為貼春聯。[1]

摘春聯

與貼春聯有比較集中的時間不同,摘春聯的時間各地差異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說、過節說和自然脫落說三種主要類型。 整年說。春聯有喜慶吉祥之意,所以「舊」春聯需等到來年貼春聯的時候才摘除並貼上新的春聯,寓意辭舊迎新,福運一年。在這一整年裡,如果春聯有破損,需及時修補。 過節說。春聯作為驅趕「年獸」的法寶之一,待到「年」過完後,春聯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算作過完年的,也有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算過完年的等等。隨着城市的發展,出於市容市貌、物業管理等方面的考慮,一些地方和單位也有在春節長假期間或是春節長假之後摘除春聯的統一要求。 自然脫落說。所謂自然脫落就是把春聯貼上後就不顧不管,任憑春聯被風吹雨打,自然脫落。亦或看到春聯被風吹雨打後破爛不堪了,就直接摘掉。

燒春聯

對於摘下來的春聯,還有「燒春聯」一說,就是將摘下來的舊春聯燒掉,寓意將一年來所有的晦氣燒掉,開始嶄新的一年。 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燒掉後,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民間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等美麗的傳說故事。 由於春聯在民俗里屬於祥物,所以肆意破壞(焚燒、撕毀、塗畫等)春聯的行為是一種不道德行為。

歷史發展

起源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

春聯的成對出現 在農村或者小縣城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別顏色紙張寫的春聯風俗:原先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家裡老人去世了,晚輩家一般從當年起三年不帖紅春聯,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服喪期滿才恢復用紅紙,故白綠黃三色的對聯俗稱「孝聯」「孝春聯」或「丁憂聯」。也有的地方頭年貼黃對聯,次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也有的地方乾脆三年都不貼對聯以寄託哀思,故春節貼對聯是有必要的。 春節普天同慶,故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還有神仙的對聯:「灶王爺」的春聯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匯報時多說好話,下凡回來時多降吉祥,俗稱送灶神。「土地爺」的春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內長黃金。意為只要辛勤勞動,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穫。「天地爺」的春聯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群生。短短10個字,把天地間的一切全都包羅了進去。院子裡的大樹需貼上「樹大根深」、院子裡的牆面需貼上「春光明媚」、家裡靠炕的牆上需貼上「幸福健康」、廚房裡需貼上「勤儉節約」等。

發展

滿族尚白,清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但滿人入關久遠,深受漢文化影響,此風俗在民國後漸漸消失。 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的世界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這副春聯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為斯坦因0610)上,該遺書記錄十二副在歲日、立春日所寫的春聯。該聯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較後蜀主孟昶的題聯早240年。「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打破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世界紀錄,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春聯。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子書寫。 朱元璋大力提倡貼對聯。他在金陵(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穿便裝出巡,挨家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着《楹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 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影壁中。 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漢族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粱錄》記:「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即今春聯)的盛況。同時,隨着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愿。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裡,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3]

傳說

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里,有一個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漢族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愿。

形式

春節,是中華民族「百節之首」。 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漢族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貼春聯和貼門神。 貼春聯,是漢族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艷。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願望,諸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之類;或與中華民族干支紀年文化相關連,春聯中嵌有「鼠」、「牛」、「虎」、「兔」、 「龍」 、」蛇「、」馬「、」羊「等生肖物名,如「錦鯉飛身酬遠志;祥羊跪乳感親恩」等;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因此,認真研究春節時人們張貼的春聯,無疑是觀察漢族民間風情的一個有意義的途徑。
貼春聯的習俗究竟起於何時,至今無準確的材料可資查證。不過,大約可能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可以在史籍中證實的。此外,根據《王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着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寓意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係。 什麼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鬱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漢族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後主孟昶親手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的。聯語卻不限於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後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後,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 「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雲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觀。」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遊,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於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孝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倒福介紹

來歷

同時,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如果把「福」字倒着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是「福到了」。

解釋

」字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漢族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4]

傳說

福」字倒貼在漢族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皇后。

習俗

漢族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漢族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 通常春聯有兩幅直聯一幅橫聯,直聯的每幅最後一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接近國音四聲法,但有出入)。

對法剖析

摺疊概要

上聲、去聲及入聲字為上聯,平聲為下聯。也有例外,如毛澤東王勃創作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上聯平聲收尾,下聯仄聲收尾。 大紅春聯表達了自己對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氣氛,是用漢族民間藝術形式表達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貼春聯也有很多講究,若是貼得不當,就會被人笑話。 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另一種是常用的貼法。解放後由於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若是將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好。 如果從秦漢開始計算,中國貼春聯的歷史已有兩千年,中國百姓對貼春聯一直情有獨鍾是因為中國百姓傳統的思維觀念問題。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人民自古就有個樂觀的思維觀念,就是寄希望於未來,祈盼未來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什麼高興、得意的事,還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最佳選擇。他們藉助春聯表達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歡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厚望。在他們的傳統觀念里,一年中有個好的開端是最愜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節就通過貼春聯表達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盼。同時中國人民過春節很講究喜慶、吉利、熱鬧,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親訪友等都是喜慶心理的反映,而貼春聯恰恰是強化人們的喜慶心理和渲染氣氛的一種外在的手段。 春聯既是根據中國古代駢體文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文體,又是借鑑了中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它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儘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只有在它們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它的最顯着的特徵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繫。一副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

字數

上下聯字數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這副春聯每聯都是七個字,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類的現象。在1916年竊國大盜袁世凱一命嗚呼之後,全國人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聲言要去北京為袁世凱送輓聯。鄉人聽後,驚愕不解,打開他撰寫好的對聯一看,寫着:「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人們看後,不禁啞然失笑。文人故意問道:「笑什麼?」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說:「上聯的『袁世凱 』三字,怎麼能對得住下聯的『中國人民』四個字呢?」這個文人聽了「哧」的一聲笑了起來,說:「對了,袁世凱就是對不住中國人民!」這個故事說的是「輓聯」,「輓聯」也屬於對聯的一種,這說明對聯都必須做到上下聯字數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極個別的另類。

詞組詞性

上下聯詞組要相同,詞性要一致。就是說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上下聯的詞性,就是說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要對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對。如剛才列舉的「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每聯都是三個詞組,即: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上下兩聯詞組相同。這副春聯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詞。「春」、「歲」,「富貴」、「平安」都是名詞。「年年」、「步步」都是副詞,「好」 和「高」都是形容詞。這種要求,主要是為了用對稱的藝術語言,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

結構

上下聯對應語句的語法結構應儘可能相同。 如「 一心常忍辱;萬事且隨緣。」此聯上下聯皆為主謂賓結構,其中,「一心」對「萬事」皆為偏正結構,「忍辱」對「隨緣」皆為動賓結構。

平仄關係

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相傳紀曉嵐一次南行來到杭州,一位友人為他設宴洗塵。席間,賓主之間聯句對答。紀曉嵐才思敏捷,出口成聯,友人心悅誠服,誇他為北國孤才。曉嵐則不以為然地說:「北方才子,遍及長城內外;老兄之言從何談起?」友人道:「前幾年我曾到北方去,帶去一個上聯,竟然沒有人對得上來。」曉嵐半信半疑,問道:「老兄你出了什麼句子,竟讓對方對不出來?」他的友人就順口念出了上聯:雙塔隱隱,七層四面八方。紀曉嵐聽罷哈哈大笑,說:「這樣簡單的出句,是他們覺得不屑於回答,才表示不會對的!」這位友人不解地問:「那麼,下聯應該怎麼對呢?」紀曉嵐脫口而出道: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 。這位友人聽了,不僅尋得了下聯,還十分佩服紀曉嵐的才智超群。這副「雙塔隱隱,七層四面八方;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 」的對聯做到了平仄相調,達到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的藝術效果。

弊忌

所謂「合掌」,語義重複,浪費筆墨。譬如舊時商家常用的春聯,有副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副春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而且與爆竹聲中「恭喜發財」的氣氛相協調,很受商界歡迎。但深一步研究就會發現,「通四海」和「達三江」是一個意思,語義重複,對聯的術語就叫「合掌」。七言聯一共才十四個字,其中六個字表達的是三個字的內容,這就導致語義重複。對聯是文章中最精練的文體,絕不允許浪費筆墨。為了以較少的文字提供較多的信息,必須避免上下兩聯說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聯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發祥光」對「騰瑞氣」,也都屬於「語義重複」的毛病。

橫披

橫披,又叫橫批,橫額,橫聯,橫幅。橫披除輓聯、壽聯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橫披與對聯內容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好的橫披,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換句話說,一句橫披,就是一副對聯的內容的升華,是對聯的主題,更是點睛之筆。橫披在寫作手法上,常見的可分為三種形式:

一是對聯寫意,橫披題名,如「歡度春節」、「新春大吉」等,直接點名貼春聯的目的;

二是對聯寫意,橫額點睛,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的橫批是「吉星高照」,則是揭示出實現對聯內容的關鍵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屬於點睛之筆;

三是聯披互補、相輔相成,如「減負恤民,浩浩東風常送暖;扶貧解困,瀟瀟春雨總關情」的橫批是「前程似錦」,則是橫批與對聯相輔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對黨中央「常送暖」和「總關情」的無比感激之情,也讚頌了黨前程寬廣,輝煌燦爛。

橫披多為四字,過去寫橫披是從右往左橫寫,現今多從左往右寫,從右自左寫當屬正式寫法。貼橫披應該貼在門楣的正中間,其字體風格應與上下聯一致,上下呼應,這樣才更能體現出我國文化的統一性。

選擇

春聯具有廣泛的特性,除了家家戶戶都在過春節時貼春聯之外,飯店、美發廳、賓館、雜貨店等一些商家、企業也都貼春聯。這就涉及如何選擇春聯的問題。 首先,春聯要突出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追求。無論是居民住戶還是單位貼春聯,都應體現出一種健康的審美趣味和追求。這種審美追求,有的是從祖國的蒸蒸日上,繁榮富強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爭艷,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好時代好風光處處有好人好事,新社會新氣象天天譜新曲新歌」等。這樣的春聯概括了祖國百花爭艷,萬物生輝的繁榮景象,謳歌了新時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聯的創作者對祖國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的讚頌。有的春聯是表達了自家對未來的美好追求和嚮往,如,「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稱心」。「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這種家庭春聯是表達了對未來一年的祈福和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其次,貼春聯最好體現出個性。 既然貼春聯是要寄託某種祈望和祝福,那麼,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身份都會有不同於他人的祈望與祝福,因此貼春聯應符合自身的特點與事業。譬如,「春好禾苗壯;人新稻穀豐。」這是體現農民對新的一年祈望與祝福的春聯。「百貨琳琅,櫃盈春夏秋冬貨;大樓興旺,客滿東西南北樓。」這是宣傳商業繁榮的春聯。「一枝粉筆,連綿化雨滋桃李;三尺講台,搖曳春風撫棟樑。」這是教師家庭貼的春聯。這種體現各自特點的春聯,更突出了對本職工作的無比熱愛和忠誠的敬業精神。當然,那些從國家的宏觀出發,讚頌國家繁榮昌盛,表達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對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予以熱情謳歌的春聯,無論是家庭,還是單位都可以貼,這是毫無疑問的。體現個性主要是強調不要將春聯貼串行。就是說,作為工人家庭,如果貼一副「費勁養豬,三口人家甜日過;種田流汗,九秋果實旺年來」的春聯,就會惹人笑話。

張貼說明

對例

  • 1.根據時間順序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卷西山雨。 ——摘王勃《滕王閣詩》而製作的春聯

  • 2.根據氣勢

春風春雨春色 新年新歲新景 上下聯均與去聲收尾,下聯氣勢要強於上聯,根據規則,即能區分上下聯。

  • 3.根據平水韻

此木為柴山山出{平水韻出是仄聲} 因火成煙夕夕多{平水韻多是平聲} 此聯上仄下平收尾,容易區分。

  • 4.根據橫額{橫批}:

由橫額「和氣生財 」 可知 天和人和全家和【上】 福多財多喜慶多【下】 橫額在上的貼在上面,橫額在下的貼在下面。

規矩

春聯的張貼,要符合傳統的規矩,春聯要豎貼。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的。上下聯不可貼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爭艷,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就不可貼成「日暖神州萬物生輝,春回大地百花爭艷」,從內容看,上聯與下聯具有因果關係,因為「春回大地百花爭艷」,才使得「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如果貼反了就顛倒了因果關係,也讓人讀着彆扭。再從平仄看,從春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斷出上下聯來。這副春聯的上聯尾字「艷」是四聲,即仄聲。下聯尾字「輝」是一聲,即平聲。一般地說,如尾字是三聲、四聲的(仄聲)是上聯,如尾字是一聲、二聲的(平聲)是下聯。但也有的對聯上聯尾字是平聲、下聯尾字是仄聲,不要認為是仄聲的都是上聯。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從春聯的內容上來判斷上下聯。這就要求在張貼時認真讀聯,真正明白聯句的內容。 必要時,還要根據橫額來判斷上下聯。因為對仗有工對和寬對之分。在實例這一節,將進行具體分析。 另外,春聯的尺寸大小要與自家的門戶相協調。居民家的門戶貼15到20厘米寬的春聯最好,而商家鋪房店面要根據門戶的寬窄,貼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聯最好,這樣能顯得協調、大方。至於某些高大建築的機關大門,如果貼春聯的話,其春聯的寬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為宜。

視頻

千萬別這樣貼春聯

新年說春聯——春聯的起源

福字中國結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