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曾士峨

增加 5,721 位元組, 4 年前
参考资料
{{Infobox person| 姓名 ='''曾士峨''' | 圖像 = [[File:曾士峨0.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5380a7fa914537a9.jpg?size=1016x966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4年--1931年| 國籍 = 中國| 别名 = 字迪勋,号广泽| 職業 = 军人| 知名作品 = 英勇作战,身先士卒}} 曾士峨(1904年--1931年),字迪勋,号广泽。1904年生, [[ 湖南 ]] 益阳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入 [[ 黄埔军校 ]][[ 长沙 ]] 三分校学习,同年9月随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营参谋长。1931年9月8日,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他率领敢死队冲向敌阵,壮烈牺牲,年仅27岁。<ref>[http://hunan.voc.com.cn/xhn/article/201709/201709261604486852.html  武当为国尽忠,文当谋国至善:益阳著名红军将领曾士峨],湖南,2017-09-26</ref>==生平简介==曾士峨,1904年生,湖南益阳人。 1923年入益阳信义大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独立一师学生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任连长。北伐到武汉后,转入我党控制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1927年9月随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营参谋长。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后称工农红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连长,1928年5月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三连连长,率部参加龙源口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屡立战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929年1月任三十一团一营营长,3月任红四军三纵队七支队支队长,不久任三纵队参谋长。率部参加大柏地、长岭寨、白沙、上杭等战斗,英勇作战,身先士卒。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艰苦战争环境中,他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致亲友的信中写道:“士峨离家四载有余,虽奔波南北,历尽千辛,-+然为大众之生息,常觉无形的快慰,精神爽奋。” 1930年春曾士峨任红四军二纵队司令员,同年夏任红四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8月,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率部参加莲塘、良村、黄陂战斗,取得重大战果。在高兴圩战斗中,他率部坚守竺高山阵地,与精锐之敌展开顽强争夺。9月8日,当敌人向红四军指挥所逼近的危急时刻,他率领全师以党员和排以上干部为核心的敢死队冲向敌阵,壮烈牺牲,年仅27岁。<ref name="人民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8/0731/c85037-30179422.html 曾士峨:为大众之生息而战斗  ],人民网,2018-07-31</ref> =='''人物纪念''' ==[[File:曾士峨3.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files.js7tv.cn/www/images/2018-07/30/1532916684207800_big_raw.jpg 原图链接][http://www.js7tv.cn/news/201807_153778.html 图片来源]]][[File:曾士峨1.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731/ba9ae2cd027a4451bfd407ac3890f1db.jpe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244414402_100218230 图片来源]]]曾士峨纪念碑、旧居和纪念馆 曾士峨是1931年9月8日经过一场动人心魄的激战,在江西兴国县高兴圩西北的竺高山光荣牺牲的。1987年冬,家乡人民为让曾士峨魂归故里,将其遗骨从江西兴国迁葬至会龙山,让烈士英灵得以魂归故里,并立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耸立在青翠的会龙山巅。在纪念碑的基础之上建有益阳市会龙山森林公园,碑名是1987年军委总参谋长杨得志同志题写。 因岁月久远,风雨侵蚀,曾士峨故居的五间土屋逐一倒塌。后经地方重视,专门拨款对故居进行修复,并收集烈士早年使用过的床铺、衣柜等物件,陈放于其中。 曾士峨烈士的后代、中国有色金属设计院原总设计师曾天元和其老家大桥冲村多次联系,并专门回到大桥冲,为纪念馆布展提供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文字方案,预计将在其老家赫山区泥江口镇大桥冲村建立曾士峨纪念馆。 [[曾天元]]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走访[[罗瑞卿]]、[[杨得志]]、[[何长工]]、[[肖克]]和[[张宗逊]]等曾士峨生前的战友和部下,积累了关于烈士的大量一手资料。其中有1924年9月和1925年1月曾士峨前往广东投奔革命,途中路资用罄,滞留江华县署担任科员和书记(文书)的委任状,1930年11月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红一军团红四军军长林彪、政委罗荣桓关于部队警戒问题给红11师师长曾士峨、政委罗瑞卿的信,还有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给烈士三兄曾叔彬的回信,极为珍贵和难得。据该村支部书记说,一旦纪念馆建成,这些罕见的历史资料都会以原件或复印件的形式在其中展出。 纪念碑四周的护栏被整饰一新,高大的塔基也用花岗岩重新砌好,跟不远处的何凤山陵园一道,相映成辉。昭示着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曾经诞生过这样一些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物。每到清明节,自发前来祭奠的人络绎不绝,朵朵黄菊寄托着人们的哀思,英烈永远不会寂寞!== 人物评价 ==毛泽东深情地说:“曾士峨同志的牺牲是英勇的。他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牺牲的。他亲自带部队冲锋,改变了战况。”红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向曾士峨学习的通令。<ref name="人民網"/> ==参考资料==[[Category:革命家]][[Category:中国人]]
129,5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