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敏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敏之

来自 广西文联网 的图片

曾敏之,男,海内外著名作家诗人,报人[1]。1917.10出生,汉族,原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落籍于广西罗城。中共党员。抗战期间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1947年曾因参加争取民主运动,被国民党逮捕下狱。历任《大公报》记者、采访主任,暨南大学教授,1978年后任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2]。香港作家联合会会长。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杂文集《曾敏之杂文集》,散文集《望云海》、《文苑春秋》,专著《诗的艺术》、《古典文学欣赏举隅》等。杂文集《观海录》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他还致力于向内地推介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曾任香港作家联会会长。香港文学促进会高级顾问,华夏民族杂志社总顾问。

曾敏之2015年1月3日在广州病逝,享年98岁[3]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海内外著名作家,诗人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出生日期----1917年10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作家,诗人,报人

逝世日期----2015年1月3日

艺术成就

处女作《盐城》。曾敏之的散文极具个性色彩。甚作抒至美之情,倾肺腑之言,这固然是其个人禀赋、才华、品德的表现,同时也与他植根于坚实的中华大地是分不开的。他循着从史学进入文学领域的路线,长期研读经史典籍和中外文学名著,从中国古典文学和"五四"新文学中吮吸琼浆,使之成为中华文学传统血脉的继承者。曾敏之的散文中常常引用一些史料典故,他用史用典不是为抒发一点个人的怀古之幽思,而是以古为鉴,寄托自己对国事的关注、对世变的深思。 他始终认为,文人的真性情,文章的真感情,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修行"得来的,他非常看重作家的人品修养。巴金是曾敏之极为敬重的文学大师,在《巴金的心愿》一文中,他讴歌了巴金"于发声处发金声"的禀性和"老而弥坚"的精神。读曾敏之的散文给人的印象是:作者不满足于从某一角度和层面、只用单一的艺术手法去表现人生,而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探索从多种角度,不同层面和用不同艺术手法去表现人生的途径。《望云海》是曾敏之的代表作,收入他从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各个时期的精品,其中包含有抒情散文,文艺随笔,人物专访,杂文,海外文谈等,感情深厚朴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曾敏之的创作中抒情散文只占很少部分,写得最多的是杂文、随笔,著有《观海录》、《听涛集》、《岭南随笔》、《文苑春秋》等,约百万字。这些作品大都立足现实,环视古今,旨在阐扬传统之精髓,服务于今天社会。

曾敏之是站在传统的坚实土地上的作家,他学习传统,深入传统,溶化传统,为创造新文化服务。他的文章不仅有益于世道人心,而且是当今香港文苑中色彩瑰丽、满身新露的一枝花。

著作书目

拾荒集(散文集)1941,桂林萤社

鲁迅在广州的日子(传记、评论)1957,广东人民

谈红楼梦(评论)1957,广东人民

岭南随笔(评论)1957,广东人民

诗词艺术(评论)1982,香港波文书局

望云集(散文集)1982,人文

文史品味录(评论)1983,花城

观海录(散文集)1984,香港林真文化事业公司

诗词艺术欣赏(评论)1986,四川文艺

诗的艺术(评论)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第一辑曾敏之卷1986,湖南文艺

香港作家散文选 编选,1981,花城

香港作家小说选 编选,1983,花城

台湾游记选 编选,1983,人文

海天·岁月·人生(散文集)和袁鹰共同主编,1986,文联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