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恆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恆璧

圖片來自 GetArchive

出生    1890年5月28日

逝世    1987年8月2日

母校    哈佛大學

曾創立   上海醫學院創始人之一

曾擔任   中華醫學會會長

知名於   中國醫學教育家和藥理學家

朱恒璧(1890年5月28日-1987年8月2日),字亞完,男,江苏阜宁人,中国医学教育家和药理学家,曾任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国生理学会会长,上海医学院创始人之一,为中国的医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生平

  • 16岁远离家乡,从私塾转向洋学堂,先后到镇江、上海求学。
  • 1910年,毕业于上海青年会中学。次年,他抱着“不为良相,亦为良医”的心愿,考取大清红十字会医学校(后改名为中国哈佛医学校,受美国哈佛大学管辖)。
  • 1916年毕业后,进入上海红十字会医院(现华山医院)任内科住院医生。 作为一个年轻的医生,每当遇到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病情,他感到自己的医学知识不够,尤其是病理学知识不足,常常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驱使下,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之后,1918年,终于有机会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病理学。
  • 1919年回国后,经协和医院院长格林介绍,到长沙湘雅医学院(现湖南医科大学),一边当教师,一边当医生。由于他工作努力,深受湘雅医学院院长颜福庆的赏识,被提拔为教务主任。
  • 1923年,朱恒壁获准到美国西余大学进修药理学。在药理学权威苏尔曼教授的亲自指导下,他对这门学科作了系统的钻研,并按导师拟定的计划,废寝忘食地研究离子对心脏的影响。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从早到晚做甲鱼心脏实验,连续2天2夜在实验室里观察、记录甲鱼心脏的搏动,直至把实验做完为止。苏尔曼教授深为感动,赞扬他:“不知疲倦的人”。
  • 1925年学成回国后,朱恒璧返回湘雅医学院任药理学副教授,成为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最早的中国籍药理学教师之一。
  • 1928年,與顏福慶一起到上海主持中央大學醫學院,後改名上海醫學院。1941年上海醫學院轉輾遷至重慶歌樂山,朱恆璧正式任院長。
  • 1953年,調到浙江省衛生廳任技正兼任浙江醫學院,轉任浙江醫學院藥理學教授。
  • 1987年在杭州逝世,享年97岁。

抗日战争

全面爆发后,上海医学院院址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在这民族危难时刻,朱恒璧受命任代理院长。他不畏艰苦,带领该院师生先后迁往昆明、重庆,坚持办学。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四处求援,终于在重庆歌乐山修建了校舍,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聘请国内外医学专家担任教授和内、外、妇、儿各科主任,把中央医院和中央护士学校作为临床学习和培养护理人员的基地,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继续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香港,香港大学医学院有30余名学生流落到重庆,他们无依无靠,浪迹街头。朱恒璧获悉后,深沉地说:“骨肉同胞受难,我们应当尽力解救。”当即决定把这批学生收进学校免费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让他们返回香港。此事使香港同胞深受感动,英国驻华大使为此特意登门致谢。

成就

  • 1940―1951年,朱恒璧任上海医学院院长,对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对培养中国高等医药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 1953年,被调到浙江省卫生厅任技正兼任浙江医学院(现浙江医科大学)生物检定学教授。两年后转任浙江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后又兼药理学教研室主任、药学系主任,浙江省卫生实验院药物研究所所长。此后,他发奋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探讨现代科技,尤其是高等数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 1959年,他在《浙医学报》上发表题为《高等数学在医学上应用的我见》的长篇连载论文,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数学方法在现代医学中已有广泛应用,对中国医药学界很有启发,影响甚深。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曾两次派人来访,要他把论文整理补充成书,供医学工作者学习。不幸的是,这部书稿行将付印之际,“文化大革命”开始,终未问世。 粉碎“四人帮”后,朱恒璧精神焕发,老当益壮,查阅大量有关现代生物学与医药学的最新文献,提出了分子生物学对现代医药学发展将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他常对登门求教的中青年科技人员说:“现代科学的基础,不光是数理化,还要加上生物学,应该说是:生、数、理、化!”
  • 1980年,他已90岁高龄,但仍然亲自参加浙江省药学会年会,并在会上宣读亲笔所写的《怎样向现代药理学进军》的论文。文章列举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之后,他明确指出:“向现代药理学进军,就是向量子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进军。”他号召中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努力掌握核磁共振、x线衍射、圆二色性研究等新技术。为了帮助大家尽快地掌握这些新技术,他夜以继日地以颤抖着的手,一字一句地写了《核磁共振简介 、《X线衍射》、《圆二色》等几万字的讲义。字字句句浸透着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片深情,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热切希望!

学术成就

20年代,朱恒璧在心脏生理方面做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50年代,他大力倡导数学药理学,在《浙医学报》上发表题为《高等数学在医学上应用的我见》的长篇连载论文,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数学方法在现代医学中已有广泛应用,对中国医药学界很有启发,影响深远。遗憾的是,随着“文化大革命”开始,朱恒璧在数学药理方面的论著终未能整理成书。1980年,90岁高龄的朱恒璧在浙江省药学会年会上宣读亲笔所写的《怎样向现代药理学进军》的论文,号召中青年学者向现代药理学进军,向量子药理学和分子药理学进军。

家庭

长女朱天孝是中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女婿李华天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家。长子朱天复曾任浙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热能系教授。次女朱天德是浙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长。幼子朱天申是骨科专家。

簡歷

  • 1890年5月28日生于江苏省阜宁县。
  • 1916年毕业于中国哈佛医学校
  • 1916―1918年任上海红十字会医院(现华山医院)内科医生。
  • 1918―191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病理学进修。
  • 1919一1923年任长沙湘雅医学院病理科教员、内科住院医生。
  • 1923―1925年在美国西余大学进修药理学。
  • 1925―1927年任长沙湘雅医学院药理科副教授。
  • 1927―1928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理科讲师、副教授。
  • 1928―1939年任上海医学院教务主任兼药理科主任、教授。
  • 1939―1940年任上海医学院代理院长。
  • 1940―1951年任上海医学院院长。
  • 1953年任浙江省卫生厅技正,兼任浙江医学院生物检定学教授。
  • 1954年任浙江医学院药理学教授、药理学教研室主任、药学系主任。[1]
  • 1963年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血吸虫病专题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卫生实验院药物研究所所长。
  • 1987年8月2日逝世于杭州。

主要论著

  • 哺乳类动物之心脏切片之自动的节律搏动.中国生理学会宣读论文,1928.
  • 季节、动物之种类及体状对于心脏之紧张波之影响.中国生理学会宣读论文,1930.
  • 钾与钙对心肌节律之对敌性.中国生理学会宣读论文,1930.
  • 闹羊花毒呕吐作用之地位.中国生理学会宣读论文,1932.
  • 药理学,上海:中华医学会,1939.
  • 测定解热药效能时影响实验的几种因素.浙医学报,1958,1(1):43―49.
  • 卢凤英,朱恒壁.家兔一次静脉注射酒石酸锑钾后所产生的血球血浆锑浓度、清除率及其排泄途径.浙医学报,1959,2(2):102―110.
  • 高等数学在医学上应用的我见.浙医学报,1959,2(2)
  • 药理学中量的问题.全国生理科学学术会议宣读论文,1963.
  • 合并用药.见:张毅主编.药理学第一卷总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37―151.
  • 怎样向现代药理学进军.中国药理学会浙江分会宣读论文,1980.
  • 怎样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医学教育研究(浙江医科大学),1982,(2):7―8.
  • 努力促进药理学的定量研究.生理科学进展,1983,14(2):97―99.
  • 《数理医药学》序言.见:周怀梧编著.数理医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参考文献

  1. 朱恒璧,浙江大學药学院,2019/09/04
  • 《我国最早的药理学家——朱恒璧》,周怀梧,光明报,2005.7
  • 《我国著名药理学家朱恒壁教授》,吴克让,药学通报,1986.5
  • 《朱恒璧教授的治学治教精神》,吴学愚,易鸿匹,浙江医大校报,1987.9
  • 《朱恒璧传——复旦大学校长传记系列》,王士良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參考文獻

  • 《我国最早的药理学家——朱恒璧》,周怀梧,光明报,2005.7
  • 《我国著名药理学家朱恒壁教授》,吴克让,药学通报,1986.5
  • 《朱恒璧教授的治学治教精神》,吴学愚,易鸿匹,浙江医大校报,1987.9
  • 《朱恒璧传——复旦大学校长传记系列》,王士良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