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大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大忠,沧县罗疃人(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清嘉庆十五年生人,岁次辛未年三月八日辰时,卒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岁次甲戌年,享年六十四岁。道光廿年二月十四日,李大忠卅岁时,自备八色重礼品物,投于孟村镇丁孝武和吴荣(也写永,在沧州发音同)二位尊师门下受艺。[1]

八极拳名家

丁孝武收了个得意弟子的消息传到吴永耳中,吴就登门一观,看后频频称赞,说收此徒当唱三天大戏庆祝。丁孝武见吴永如此喜欢李大忠,当下就说:果真如此,愿将此徒拱手相送。于是李大忠又拜吴永为师,吴大喜,乃践其言唱戏三天。此后李兼承丁、吴二位老师的精心教授,全面继承了八极门的技艺,枪拳皆精。习艺中,他将八极拳法与家传贴身靠技艺有机融合,使拳法达到炉火纯青,成为八极拳发展史上的又一集大成者。李大忠曾保张之洞数次历险而无所失,其人其事屡见各武术杂志,兹不赘述。

丁吴二师将自己的全身武艺传授给了李大忠。李大忠成艺后,也如吴钟,走南闯北,寻访天下,较量切磋武艺,验证所学。其结果也是枪法无敌。八极拳冠天下,继吴钟之后又一得“南京到北京大枪属李大忠。”之美名的人。而后李大忠被南皮状元府张之万聘为教师,教二人及子侄们习武,状元张之万特制一刀,上携“李家草屋”字样,送与李大忠,今刀犹在。后张之万又聘武师,引起与李大忠比技。被李大忠单手拿倒。张之万送一庄园——“张园”与李大忠,表示歉意,李大忠不受而辞,命徒黄四海代之一教。

李大忠技艺高超,从1847年开始设场,开辟罗疃一系。他继承吴钟爷闯天下的传统,重新携技游天下。他刻苦钻研朝思暮虑,综合三师之长,将孟村“老架子”八极拳升华。开创了包含了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三种劲道,具备了崩、撼、突、击、挨、傍、挤、靠技击特点,蕴涵着动如猛虎稳如熊精,势险节短,爆裂突然风格的“罗疃八极拳”。为了区别孟村镇吴凌云、吴彤云、王世同、王长锡等诸师兄传授的“孟村老架子”,将罗疃八极称为“罗疃硬架子”。李大忠、张克明二人又对六合大枪进行改进,使大枪大幅度飞跃。至此,八极拳和六合大枪进一步结合,这是八极拳历史上第二次质的飞跃。从此,八极拳形成孟村、罗疃二大流派。

“神枪”李大忠与“铁臂燕子”李云表(1812-1868)换艺。直到李书文、马凤图拜黄林彪为师专习劈挂,才真正完成了八极拳与劈挂掌的结合,这是八极拳历史上第三次质的飞跃。李大忠、张克明勇于闯天下,此后成为罗疃八极门人的传统。此后,罗疃八极后学,在清朝末年至民国中期,活跃在皇宫大内、王公府第、北洋军阀行营、中华武士会、中华民国的中央及地方国术馆。同治十三年(1873年),李大忠病中与一名少林寺僧人比试,相较多次皆不分胜败。后以“泥鳅翻花”一式,误伤僧人一目,引以为憾,但是李大忠的枪艺声名更盛。

一脉传承

李贵章(1855—1928)是李大忠之独子,自幼随父习武,自然是衣钵真传。当年黄士海各处走访武林高手归来后,盛赞津北“塌鼻子”李瑞东武艺高强,李贵章遂步行数百里前去寻访,初,不见,李贵章则于门外出不逊之言以激之,李瑞东始出,互通姓名后,只看李贵章练了小架的开始几势,即延入内庭交流技艺,结果李瑞东叹服,款待数日,切磋技艺,结为朋友。之后备车赠银,送归罗疃。

李贵章的传人三十有余,佼佼者有“神拳”王锡庆、“小太保”张庆恒、“神枪”李树森和“飞鞭”李赞臣。当然还有子李万成、李万青,李树云等。后来李赞臣在济南、李良臣在天津皆为八极名家,很有影响。

李树森(1897-1955)自幼随祖父李贵章习武,出身八极世家,当然深得其中三昧。曾有来访者要与其祖父李贵章较艺,李贵章就让李树森代为过招,来人见其年纪尚小,恐误伤不妥,李贵章说无妨,他输即算我输。并嘱李树森只准用一枪(一招之意),结果比枪胜出,故他少小就有些名气,枪、拳及其他器械皆精,堪称全才,是李氏门中又一出类拔萃的人物。民国时李树森曾在唐山国术馆、天津洋行国术馆任教。一次为解决一场武界矛盾,由他出面调停。他到场后并未动口,而是提枪拧了几下,扎了两枪,便放置地上,众人看时,枪杆已劈裂,众人遂宾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李重武德,与人试手,可以数次将人击倒,而不伤人,让人口服且心服,这手中用力分寸的掌握,非有大功夫是做不到的。其弟李树云也同时在唐山执教。

视频

李大忠 相关视频

书法家李大忠作品欣赏
李大忠:三十年的坚守222

参考文献

  1. 八极拳门三世宗师李大忠,新浪博客,20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