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德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0月31日 (三) 16:13 由 Keyston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李德裕'''(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 唐宣宗大中三年十二月初十850年1月26日)),'''…”)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德裕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 唐宣宗大中三年十二月初十850年1月26日)),文饒趙郡贊皇(今屬河北)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黨爭中李黨的領袖。

目錄

生平

德裕出身高門(河北士族),初以父蔭補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擢翰林學士,再進中書舍人御史中丞

牛黨人物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閔等當權,以銜恨其父吉甫,屢次擯斥德裕出外。唐敬宗朝,為李逢吉排擠,在浙西觀察使任上八年。所至革弊風、除淫祠、清寇盜,「人樂其政,優詔嘉之」[1]。時皇帝荒淫,德裕每上章言事,進忠讜言。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召為兵部侍郎。裴度薦材堪宰相,而復為李宗閔排擠,出為鄭滑節度使。四年(830年),以檢校兵部尚書出為西川(今四川成都節度使。五年(831年),擊潰吐蕃,收復疆土,而為牛僧孺所沮,終失維州。七年(833年)一度出任宰相。九年(835年),為李訓鄭注等嫉恨,誣構德裕在鎮結托漳王,圖為不軌。乃授太子賓客,分懷東都開成二年(837年)出為淮南節度使。

唐武宗即位,開成五年(840年)再次入相,受到武宗的信任,言聽計從。短短數年,外攘回紇[2],內平澤潞[3],威震中外;更嚴肅整頓吏治,裁汰冗官,制馭宦官,使朝政為之一新。會昌五年(845年),協助武宗發動毀運動(唐武宗滅佛),一次拆佛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二十六萬餘人。會昌元年(841年)兼左僕射,及討澤潞功成,拜太尉、封衛國公。

武宗死後,會昌六年(846年),德裕被剛即位的唐宣宗罷相。初出為荊南節度使,俄徙東都留守,尋貶潮州司馬大中二年(848年)再貶為崖州司戶參軍,流放到海南島。在位時獎掖寒門後進,及南謫,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回首望崖州」[4]。在海南積極為當地百姓傳授儒學,頗受百姓愛戴。四年後(唐宣宗大中三年十二月初十,即850年1月26日)死於海南海口,享年六十三歲。歿後十年,唐懿宗時,「詔追復太子少保、衛國公,贈尚書左僕射[5]

李德裕「性孤峭,明辯有風采,善為文章。……不喜飲酒,後房無聲色娛」,自奉儉約[5]。「承武宗恩顧,委以樞衡。決策論兵,舉無遺悔,以身扞難,功流社稷」[1]。辦事專斷,受到一些朝臣的怨恨。排斥牛僧孺、李宗閔等人,但亦曾進言力救牛黨人物楊嗣復李珏[6]。反之,牛黨中構陷李德裕欲置之死地者,多小人而鮮君子,如「白敏中令狐綯,在會昌中德裕不以朋黨疑之,置之台閣,顧待甚優。及德裕失勢,抵掌戟手,同謀斥逐,而崔鉉亦以會昌末罷相怨德裕。

  1. 1.0 1.1 舊唐書》李德裕傳
  2. 會昌三年(843年)滅回紇。
  3. 李德裕力主削弱藩鎮,會昌四年(844年)助武宗討平擅立為昭義節度使的劉稹
  4.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5. 5.0 5.1 新唐書》李德裕傳
  6. 二人為唐文宗宰相,承文宗遺命將迎立太子李成美,武宗即位後遭貶。武宗又將賜二人死,李德裕納杜悰言力爭得免,故德裕非徒以門戶之見而打擊善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