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晓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晓西

李晓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市场化理论的先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召集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DO-UNEP)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GIP.CCO)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

基本内容

中文名:李晓西

民族:汉族

代表作品:《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宏观经济学(中国版)》

职称:教授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要成就: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学习经历

1977-1981 兰州大学 经济学学士

1981-198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经济学硕士

1985-198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经济学博士

1988-1989 伦敦经济学院 高级访问学者

2014.1-2014.6 哈佛大学经济系 访问学者

工作简历

1984—1993年在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为研究人员,1993年—2001年调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曾任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2001年7月调北师大工作。

2014年,经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批准,担任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共办的绿色工业平台中国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金融学会副会长及20多个学会的常务理事和中国50人论坛成员;兼任中国环境保护与发展国际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GGKP(世界银行、OECD、联合国环保署、全球绿色经济增长院共同发起)项目评议组成员;兼任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特约教授或学术顾问;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专家成员;先后被北京、成都、山西等十余个省市聘请为经济顾问或咨询专家。

30年来,受邀访问考察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一年,2014年受库珀教授和曼昆教授邀请赴哈佛大学经济系访问与交流半年。

主要研究领域

一是宏观经济,包括财政金融、价格与通货膨胀;

二是对外开放包括引进外资的理论与实践;

三是经济体制改革诸方面;

四是区域经济。

主要学术专著与成就

三十年来,发表论文300多篇,著作30多部,其中英文版著作近10本。从2010年至2014年,主持完成了“中国绿色发展系列报告”、《人类绿色发展报告2014》和《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著作《中国市场经济报告2003》曾获第十一届孙冶方奖、《中国市场化进程》一书2012年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2010》获第二届中国软科学一等奖、论文分获第一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安子介奖、《中国图书奖》等等。

2009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等单位主编的《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0年,入选国家级重大出版工程《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科学家名单。[1]

主要著作:《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先后主持四本《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由中国外经贸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宏观经济学(中国版)》、《宏观经济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英文版2005年市场经济报告“Assessing the Extent of China's Marketization”由英国阿什盖特出版公司(Ashgate Publishing Ltd)在2006年底出版发行。

《中国市场化进程》,李晓西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被选入国家出版总署60周年辉煌成果<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

《时代变迁中的求索与呐喊——改革开放30年回顾思考》,李晓西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课题),李晓西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份出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