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潘
主持人
国籍 中国
知名作品读书时间
半边天

李潘,四川省隆昌市人。1990年,李潘研究生毕业后,曾经做过成都经济电视台的编导和主持人。1996年,李潘进入中央电视台,她曾主持《读书时间》、《半边天》,深为观众们喜爱。李潘是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之一。[1]

人物简介

李潘,四川省隆昌县人。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1983~1987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现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7~1990年,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0~1992年,在四川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工作。

1992~1996年,在成都经济电视台做编导、主持人

1996年至2002年底,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读书时间》[2]、《半边天》节目。[3]

2003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主持《半边天》节目。

2017年经典诵读会朗诵《相信未来》[4]

1991年,读完研究生的李潘在家乡四川省总工会工作,本该过着十分稳定的生活,而她从来不甘于平淡和安稳。在工作和生活中,她逐渐喜欢上了主持人的职业。

1992年底,她终于下决心辞去了总工会的工作,踏上了梦寐以求的"电视人生"之路。经过了层层选拔,她终于走进了成都市经济电视台。这段经历对于她来说是意义重大而感触颇多的。李潘说:"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要自己去感受幸福,随心而动,趁年轻做自己想做的事。"

1995年,对李潘来说又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成都已经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她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有挑战的抉择,从此开始了走向中央电视台的征程。6年的《读书时间》和4年的《半边天》令更多的人了解了她,也使她了解了更多的人生百态,得到了更多的人生启发。李潘讲述了一次次她感受深刻的采访和节目。采访了席慕容、沈从文的家人、她还畅谈了陈忠实、吴冠中、贾平凹等名人,令每一位听众都随她领悟了大家风范和别样人生。

在与这些社会上层人物接触之后,她又接触了社会底层的妇女。播放了一段《半边天》的短片后,李潘曾深情地述说着这些生活艰难又没有话语权的弱势群体。艾滋病、家庭暴力等等因素导致了许许多多不幸的结局,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关爱。因此,她认为作为电视人,关注弱势群体是职业的一份责任与价值。

2001年,李潘离开《读书时间》,是因为在一种岗位干得太久了,干了6年就有厌倦的感觉。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又对读书节目有新鲜感。所以2007年台里调她去主持《子午书简》,并兼任制片人,她很爽快地答应了。一是她有一种读书情结,二是她觉得担任制片人,给自己锻炼的机会更多,自己想做的东西很快就能落实下去。

《读书时间》被淘汰后,《子午书简[5]成了央视惟一一档读书节目。她接手时,《子午书简》收视率在0.1就算高的了,而且随着'我爱诵读'特别节目的推出,收视率还在上升。李潘说,节目做得不好,收视率才会低,像《子午书简》这种读书节目也有自己的出路。[6]

个人生活

李潘是一个敏感脆弱的人,所以把哭当成是一种运动,几乎每两个月就会躲在家里大哭一场,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不快一股脑儿哭完。她说,在北京工作的压力比在成都大很多,她也曾经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有误。

刚到北京的时候,很不习惯"打的"很久才能等到,她就特别怀念在成都开吉普车满街转的感觉。从1995年到北京发展,李潘已经在央视担任十几年年的主持人。但是她的婚姻却没有被媒体曝光。谈到自己的婚姻,李潘爽快表示:"我有先生的。毕竟我是做新闻的主持人,不是什么娱乐明星。结婚,是我的私事,我并不想太张扬。所以你问我先生的具体情况,我也不会多说。"

个人作品

曾在《成都商报》等报开设"李潘有约"等专栏,主编《女人有约》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著有《真不容易》一书(西苑出版社出版)。

参与编著《中国当代文学大辞典》(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电视上读书》(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关事件

现在很多的主持人都出书,但情况却是毁誉参半。李潘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书《真不容易[7]。她的书与明星出书不是一个路子,与大部分主持人出书也不是一个路子。

这本书的价值并不是李潘本人,而是采访对象。《真不容易》中的采访资料是有学术价值的。电视节目是易碎品,播完就完了,李潘希望用长久的方式把有价值的电视节目留下来,于是选择了文字。但是《真不容易》也不能完全说是《读书时间》的文字版本,由于时间所限,一部分精彩的有意思的内容不得不在节目播出之前被迫剪掉。于是李潘在《真不容易》里就收录了这些被剪掉的精彩部分,另外,一部分作家的背景资料以及主持人的采访手记也被收录其中。

视频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李潘讲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