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维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维钧
国籍 清朝
职业 直隶守道
知名作品



李维钧(LiWeiJun) ,出生于康熙年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浙江嘉兴人,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他以贡生的方式被选授为一方知县,到了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之时,李维钧官居直隶守道(从三品)

生平简介

李维钧没有考中进士,当官之路不属于正途。再往上升迁几乎不可能。李维钧很宠爱一个侍妾,他妻子死后便将这个侍妾扶正。这个侍妾早年拜了一个干爹,叫魏之耀。魏之耀是年羹尧府中的管家。年羹尧很信任他,将其视为心腹帮他管理搜刮来的金银财宝。 李维钧借助这层关系打入年羹尧的小圈子。年羹尧为了扶持李维钧上位,利用雍正皇帝对他的信任,两次弹劾赵之垣,说他“庸劣纨绔”,贪婪成性,不适合做直隶巡抚。那么谁才适合做直隶巡抚呢?年羹尧推荐了李维钧。于是,雍正皇帝刚刚即位那年(1723年)2月,李维钧就取代了赵之垣,成为了直隶巡抚,

实行“摊丁入亩”

李维钧并非一个庸官,而是一名能臣,雍正元年(1723)7月,奏请在直隶实行“摊丁入亩”,即把全省按丁口缴纳的赋税,摊入田地中征收上缴。田多的多摊,田少的少摊,无田的则不摊。 这是一项抑富扶贫的改革措施,减轻了贫困少地的农民负担,手工业者和无地农民更是彻底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自此以后,丁徭与地赋合二为一,百姓除了缴纳地丁银外,没有其他徭役了。 从雍正批准这一政策在直隶地区试行后,效果显著,它也放松了政府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随著这项政策在全国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生产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位直隶总督

仅此一项就可以认为,李维钧的才干和远见卓识,敢于打破陈规旧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他对当时大清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对李维钧在巡抚任上所作出的成绩,雍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 “天下督抚皆当如此留心,扩而充之,何虞吏治不肃,民生不遂耶! ”,这时的李维钧几乎成了同于成龙一样,是大清督抚高官学习的楷模。 雍正2年10月皇帝下诏,将直隶巡抚李维钧升授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节制提督以下官员。在这之前,已经有人担任直隶总督,但均为临时职务,并非常例。在李维钧以后,直隶总督这一职位被固定下来,一直到清朝结束。因此,李维钧便成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直隶总督。

上了三道奏折,揭发年羹尧

虽然李维钧还算是个干练,能力很强之人,但他不是个清官廉吏,他在直隶任上划入自己腰包的是“俸工银”,近15万两,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一个亿。作为年党,李维钧刚刚任职直隶总督时,雍正皇帝就告诫李维钧,不要与年羹尧走得太近,“朕今少疑羹尧。明示卿朕意,卿知道了,当远些,不必令觉,渐渐远些好。” 雍正3年(1725年)3月,雍正皇帝以年羹尧在奏折的一处笔误,发起了对他的讨伐。李维钧为自保,立即上了三道奏折,揭发年羹尧的斑斑劣迹,说他“挟威势而作威福,招权纳贿,排异党同,冒滥军功,侵吞国帑,杀戮无辜,残害良民”,以及“负恩估恶,隐而弥彰”

被判为斩监候,病死狱中

当年8月,雍正皇帝降谕:“直隶总督李维钧居心险谲,竟敢阳顺阴违。如保定城中现有年羹尧私置之家产、藏留之财物。彼不曾参奏,迨朕降旨令查,尚具折故作犹豫之状,希图挨延,俾得隐匿。” 随后,李维钧被革职抄家,以“年之逆党私人”等罪名被判处斩监侯,妻子入内务府为奴。不久,惶恐不安的李维钧病死于狱中,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史论丛》《“摊丁入亩”的前因后果》等】[1]

耐人寻味的谜团

李维钧任直隶总督不到一年,加上先前担任直隶巡抚的时间,也只有两年半左右,犹如"昙花一现"。甚至在《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碑传集》等史料中都未给其立传。但是,因为他处在雍正改元的重要时期,得以际遇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并跻身其中,故使这一两面性很强的人物有了可以考量、借镜的价值。况且他以一直隶守道在短时间内连番擢升,迅速跻身督抚大员之列;又在短时间内连番遭斥,迅速跌入年党贪官之列,其本身就充满著许多耐人寻味的谜团。

擢升直隶巡抚之谜

李维钧任直隶守道时,他的顶头上司是署理直隶巡抚赵之垣。赵之垣是顺治、康熙两朝名臣——勇略将军赵良栋的孙子;两广总督、兵部尚书赵弘灿的儿子;又是前任直隶总督赵弘燮的侄子。而李维钧居然能够在康熙驾崩,雍正即位之初将其顶替,就是年羹尧有个管家魏之耀。而之所以李维钧与他有关联,是因为李维钧的一位小妾是魏之耀的义女,仕途升迁无望的李维钧,瞬间产生了通过魏之耀来攀附年羹尧的想法,恰逢此时自己发妻新丧不久,于是李维钧二话不说直接将魏之耀的义女扶正,魏之耀作为干岳丈自然是夸赞李维钧会办事,于是经过魏之耀的介绍,李维钧自此成为了年氏集团中的一员。年羹尧是当时在朝中红得发紫的人物,雍正登基为帝,年羹尧在背后可出了不少力。而且,他常年东征西战,为大清江山的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在雍正面前,年羹尧说的话很有分量,并且也想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于是先后三次向雍正上折子弹劾赵之垣贪墨舞弊、不堪大任,故举荐直隶守道李维钧取而代之。雍正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对于年羹尧的建议十分遵从,于是,李维钧梦寐以求的直隶巡抚一职瞬间到手。[2]

升授首任总督之谜

1724年(雍正二年)十月,仅仅在巡抚任上待了20个月的李维钧,便被雍正再一次擢升为直隶总督,另兼兵部尚书衔,相当于从一品官职,并且自李维钧开始,直隶总督一职成为了清朝的定例,也就意味著李维钧是清朝首位直隶总督。但是这一次的升迁就和年羹尧的关联并不大了,因为此时年羹尧的嚣张跋扈和贪墨舞弊已经到了雍正所不能容忍的地步,所以年羹尧的话在此时已经不是那么好使了,而真正让李维钧成为封疆大吏的是他在巡抚任上所提出的“摊丁入亩”之策。 什么叫“摊丁入亩”呢? 说简单地说,就是此前清朝向老百姓征税,是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属于“人头税”。这就意味著,许多没有田地的贫困老百姓,也要承受沉重的税赋。而那些坐拥成片良田沃土的大地主,却因为家中人丁不多,税负比较轻松。长久以来,没有田地的贫困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同时,朝廷在征税时,也因为人口流动很大,变数很多,存在许多困难。“摊丁入亩”则是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把朝廷所征收的各类杂赋丁税银都摊入田亩,统一征收。征收的对象从人口变成的田地。此举极大地减轻了无田老百姓的负担,又减小了朝廷征收成本。毕竟,人口可以流动,田地却是永远固定、稳定。 李维钧提出“摊丁入亩”建议后,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视。1724年,雍正皇帝批准在直隶地区试行。1933年,“摊丁入亩”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对于李维钧的办事能力,雍正皇帝看在眼里,记在心头。1724年,雍正皇帝将李维钧任命为直隶总督。该政策在直隶试行期间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对于一向重视民生的雍正来说,自然是非常喜悦的,也是从此时开始,他对于李维钧的印象,不再局限于年羹尧的举荐,而是李本人的真才实学,对于这样的人雍正从来都不会吝啬,所以直隶总督的职位是李维钧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3]

革职抄家之谜=

李雍正帝已经对年羹尧非常不满,对年羹尧进行发难,证据早就一大把了。这个小圈子里的李维钧自然也受到雍正皇帝的旁敲侧击,在对李维钧奏章的批红中可以看出来的。李维钧刚当上直隶总督十来天光景,雍正帝就在其奏折上批复道:“近者年羹尧奏对事,朕甚疑其不纯,有些弄巧揽权之景况”,“朕今少疑羹尧。明示卿朕意,卿知道了,当远些,不必令觉,渐渐远些好。”一年多之后,雍正二年(1724年)11月的硃批上就出现了“有人奏尔馈送年羹尧礼物过厚,又觅二女子相赠之说。”

雍正3年(1725年),雍正帝命令各地将军、总督、巡抚、提督联合议定年羹尧的罪状。李维钧知道自己依附的大树倒下了,他在奏折中说:年羹尧“挟威势而作威福,招权纳贿,排异党同,冒滥军功,侵吞国帑,杀戮无辜,残害良民”。又说年心迹悖逆,“负恩估恶,隐而弥彰”等等。不过大臣和雍正帝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雍正帝知道李维钧和年羹尧关系密切,年羹尧在川陕总督任上时,李维钧都派使者到年处,没有超过5天的。在查处年羹尧的同时,雍正帝也下谕对付李维钧:“你一切奏章文意口气,总与年羹尧仿佛光景。尔等字迹往来甚多,彼此熟识之故也。”当李维钧辩解之后清世宗又斥责道:“殊属狡辩”。“西安总督署(年羹尧时任陕甘总督)前未有隔五日不见直督李维钧之使者,众目昭彰,何能掩盖”。“如果奋然易辙,不少依回,犹可谓勇于自新者。若以此巧言粉饰,以狡绘为得计,以隐蔽为深谋,恐一旦发觉,罪无可逭”。“如欲尽释朕疑,须挺身与年羹尧做对,尽情攻讦,暴其奸迹与天下人尽知,使年羹尧恨尔如仇,则不辩自明矣”。

雍正3年8月,雍正帝降谕:“ 朕本欲开一面之网,保全尔之生命,无如尔自执迷,亦末如之何矣!”又谕:“ 直隶总督李维钧居心险谲,竟敢阳顺阴违。如保定城中现有年羹尧私置之家产、藏留之财物。彼不曾参奏,迨朕降旨令查,尚具折故作犹豫之状,希图挨延,俾得隐匿。”派马尔赛蔡珽赴保定祥察,“ 若得奸欺党恶实情,即将李维钧拿问请旨 ”。李维钧随即被拏问、革职、抄家。

最终的指控除属“年之逆党私人”外,李维钧还犯有与年合伙侵吞亏欠银(40万两)、捏造诬陷他人、盖造仓厂渎职、瞒报赈济亏空、侵蚀奉工银两(14.8万两),埋隐寄顿家财(查出不法银30馀万两)等罪行。“照例拟斩监侯,妻子入内务府为奴”,“寻病殁”,即不久病死狱中。[4]

论功可载史册,论罪遗臭万年

纵观李维钧在直隶巡抚、总督任上时,雍正帝在他奏折上的批复以及相关谕旨,是非常有意思的。李当巡抚时雍正帝曾说:“ 天下督抚皆当如此留心,扩而充之,何虞吏治不肃,民生不遂耶 !”,俨然是在树李维钧为督抚勤政的样板。而不到两年后又说“ 你不怕做贻笑于人之督抚,朕不甘为轻举妄动之人主 ”,此时的雍正又把李维钧当成了反面典型而加以批驳。论功可载史册,论罪遗臭万年。这句话放在李维钧身上合适,放在雍正帝身上也不无不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