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
圖片來自大公網

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法语:La Musique aux Tuileries),又译「杜乐丽音乐会」或「花园音乐会」,作品尺寸为76.2×118.1厘米(30.0×46.5英寸)。是法国写实派与印象派画家愛杜爾·馬奈创作于1862年的一幅布面油画。该画受哈尔斯迭戈·委拉斯开兹的影响。而靈感可能受到波特萊爾的啓發,他寫過這樣的文句:「對於全神貫注的演員及感情充沛的觀察者而言,置身人群之中是一種無比的喜悅,正如坐看潮起潮落、享受轉動、瞬間及浩瀚無邊的感覺一般。」[1]

休闲为其一生的创造主题之一。有人认为马奈没有完成该画[2]。在这幅画里,乐队正在演奏,时尚人群聚集在一起听。马奈作品包括马奈的朋友和家人的肖像。将他的朋友、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及其家人包括画家自己画在作品中[3]。显示在杜乐丽花园参加音乐会的情景。现藏于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作品內容 

 在詩人好友波德萊爾的強烈鼓勵下,愛德華.馬奈完成了著名的、頗具先鋒意識的早期代表作《杜伊勒里花園音樂會》。他也因此成為了十九世紀最先開始描繪現代生活的藝術家之一。在拿破侖三世執政時期,所有追求時尚且熱愛音樂的巴黎人每周兩次都匯集於羅浮宮外的杜伊勒里花園內欣賞露天音樂會。這幅名作便記錄了音樂會時花園內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畫面顯然參照了哈爾斯標誌性的一字排開式群像構圖,並效仿他最崇拜的西班牙繪畫巨匠委拉斯凱茲的代表作《宮娥》中將自畫像置於畫內的作法。有趣的是,名為音樂會的畫中竟無任何演奏者出鏡。最左側的馬奈自畫像與近景就座的幾位貴婦目光直視之處或許就是樂隊所處的位置。這種畫中人和觀者(樂隊視角)對視的創作手法同樣是向委拉斯凱茲致敬。作品成功確立了馬奈一生對描繪閒暇生活的興趣,並被許多學者認為是西方藝術中第一幅現代繪畫。

  以現代都市選題令人眼前一亮的《杜伊勒里花園音樂會》不僅擺脫了學院派繪畫必須取材歷史宗教文學;並帶有暗喻、敘事性或道德規範準則的傳統「潛規則」;其最重要的突破在於摒棄了自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開始便普遍應用的空氣透視法般「近景清晰,遠景朦朧」的有序規則。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的馬奈強調畫作中的偶然性,人物外貌或清晰或模糊的隨機處理和焦點透視的遠近距離無關,這種打破常規的開創性觀察方法與現代攝影對焦沒對準時的虛狀如出一轍。人物間通過飽滿的明暗色對比所略掉的輪廓線讓畫面的二維平面性多於三維縱深感,而自然的虛實相間也實現了從庫爾貝寫實主義印象派的完美過渡。同時期莫奈雷諾阿巴齊耶等印象派畫家們受他影響也開始關注露天場合中的嘈雜人群,並用更為朦朧虛化的筆觸和色塊堆砌出室外光影的斑駁陸離。其中當數雷諾阿的傳世經典《煎餅磨坊的舞會》最具代表性。[4]

參考文獻

  1. Cachin, Françoise. 第二章:波特萊爾與西班牙—〈杜樂希花園的音樂會〉. 《馬內:「我畫我看到的!」》. 發現之旅. 53. 李瑞媛/譯. 臺北: 時報文化. 2001年7月16日: 第35頁. ISBN 978-957-13-3426-4 (Chinese (Taiwan)). 
  2. King, Ross. The Judgment of Paris: The Revolutionary Decade that Gave the World Impressionism. New York: Waller & Company. 2006: 51–55. ISBN 0802714668. 
  3. Music in the Tuileries Gardens.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 The National Gallery. [2007-12-08]. 
  4. 藝加之言\馬奈《杜伊勒里花園音樂會》\王 加,大公網,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