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南[1],(1854年-1940年) , 广东顺德人,是19世纪吉隆坡有名的教育家。创办兼收男女的新式学堂“杜南学校”,孙中山檀香山求学时,就是师从杜南先生学习中文,他在吉隆坡从事革命运动,杜南给予极大的协助和支持,筹募军饷,招揽义士,也推广文化活动 。

生平

杜南和孙中山结识论交,大约是1879-1883年之间。年仅12岁的孙中山到美国檀香山求学时,杜南也从广州到了檀香山,教美国政府人员学习广东话和中文,并给当地华人的子弟设了中文夜学。孙中山当时在檀香山接受英文教育,他不愿荒疏中文,便跟杜南建立了师徒关系。

  杜南是广东顺德人,当时已有25岁,由于孙中山好学不倦,他们产生紧密的师生情谊,这对日后孙中山的革命工作有着很大影响。回到中国后,两人依旧来往,对推翻满清的革命思想,有着共同认识。由于清朝想要捉拿两人,孙先生远走世界各地,杜南则于1897年取道安南(今越南),来到了吉隆坡,靠教授外国人中文维生。

  1906年2月,孙先生在新加坡晚晴园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同年8月7日,在吉隆坡成立分会,当时孙中山就在杜南学校召集同志,从详商议革命大计。杜南和他的长子冠雄,三子著新(即杜志昌的父亲)一同加盟。

  杜南巧妙利用职业身份在苏丹街“大中华戏院”组织了这次演讲,孙先生以“合群”为题,鼓励华人应学蚂蚁一样群策群力,方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的政权。这次演讲,给吉隆坡华人的思想上带来很大启发。“演讲中,我的父亲当起孙先生的保镖,他和另一名孙先生拥护者邓泽如拿着斧头,站在孙先生的旁边。”

演讲后,同盟会在吉隆坡生根发芽,当时就有30多人入会,孙先生亲自主持加盟和宣誓仪式。

杜南[2]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到了晚年,他整天坐在一堆图纸里幻想着做出“永动机”出来。他的永动机设想就是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能源,从1917年至1939年去世这段漫长的时光他都以此为动力活着。他的理想是为全人类谋福利,正如老年的奥雷连诺上校也“我们经历那么多次战斗,就是为了不把自己的房子刷成蓝色。”

参考来源

  1. 吉隆坡辛亥后裔:全球华人都是炎黄的子孙-新闻频道-和讯网
  2. 杜南的永动机之梦_小裁缝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