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式太极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式太极拳,或称杨氏太极拳,太极拳派别之一,始于清朝杨露禅[1],最早源自陈式太极拳,拳架于其孙杨澄甫手中定型。

民国初年,杨家太极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在自序中说:“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兴师,乃蒋发惟一之弟子。”

中国武术的早期发展多半缺乏文字记载,仅能靠师徒口耳相传。而古时的武林人士和现今的武术界大多十分重视武德,并首重“尊师重道”,绝不可“欺师灭祖”,故于传承武艺时,必先向弟子说明其师承之源流,代代相传,即使日后另立门户/门派,亦不可忘本 (祖师源流)。

杨式太极拳有别于陈式太极拳,动作松柔,较能供非练武人士或年迈人士作强身健体之效,故是杨式太极拳成为最广泛流传的一个流派,它有三盘四架之分,人们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目前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

创始人

杨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禅,河北永年人,就学于陈长兴。据杨家、武家及赵堡太极拳后人所言,陈长兴原精于炮捶,后来从学于河南蒋发,得太极拳艺。杨露禅久慕太极拳的奥妙,三下陈家沟向陈长兴学太极拳。杨露禅艺成后进京(北京),京城武师皆向其挑战,尽皆败北。因而声名大噪,当时武术界均称“杨无敌”,一时王公贵族从学者众。后太极拳兼顾养生功效,经杨澄甫修订后,发展成为国拳,其基础实为杨澄甫奠定。(有民国武侠小说言:杨露禅久慕陈家沟陈氏长拳,三下陈家沟学的也是陈氏长拳。×Shoreline~zhwiki注:小说家之言无凭无据)

传子杨班侯,杨健侯(1839年-1917年),后其技由其孙杨少侯、杨澄甫(1883年-1936年)传承。

杨澄甫以大架为本,最后定型为当今流行的“杨家太极大架”[2]。杨家内部仍然有大、中、小和长拳的传授,但是拳架招式是以杨澄甫定型的大架为主。而且这四个架势并不是四套拳,只是一套拳的四种打法。

其他创始人

张三丰

此说根据民国初年许禹生的说法,许氏推断数百年前事,未提任何根据,远不及以俗民志方式,进行科研考证的唐豪、顾留馨二位专家可信。但此二位专家未上武当山调查,只单收陈家沟一家之言,资料正确性也存疑,故唐豪先生晚年也后悔此事。

民国初年,杨家太极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在自序中说:“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兴师,乃蒋发惟一之弟子。”

近代,由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教授、著名武术家江百龙先生领导、组织的课题科研组,对国家体委委管课题研究项目《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历时三年的研究,于1992年8月1日,在武当山紫霄饭店宣讲论文进行鉴定。 参加鉴定的是由国家体委组织的二十余名全国武术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武术大师,对该课题的《武当拳派祖师张三丰之生平》、《武当拳派之渊源》、《武当拳派之理论基础》、《武当拳派之技击内容》,进行了认真鉴定,一致认为:张三丰确有其人,武当山确有其拳,武当拳派是与少林拳派齐名的中国内家拳。这次对武当拳派的高层次高水准的研究,出了专著《武当拳之研究》,并在国家体委获奖。

国家体委科研课题《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工作,编撰《武当拳之研究》[3],发表《武当拳探源》、《武当拳与道教理论的联系》等多篇武当武术论文,汇集了当前赞同“张三丰的太极拳祖师地位”的武术学者有关“武当武术”和“张三丰”研究的主要观点,透视出了这些学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层面。

视频

杨式太极拳 相关视频

杨氏太极拳(完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