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港镇海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港镇海宫

图片来自随意窝

东港镇海宫,又称仑仔顶镇海宫,是位于台湾屏东县东港镇镇海里王爷庙,为东港七角头庙之一。人称“太监府”以别仑仔顶及汕仔寮住民。约清康熙年间,一南澳船遇台风漂流至此处,见船上神像数尊,仑仔顶迎请苏王爷,汕仔寮祀奉黄王爷为主神,另有温、朱、包、卢及伍等王爷分祀民家,三部落于焉各有信仰,屡有神迹。 [1]

历史沿革

闽南移民于台湾清治时期于现在的镇海里建立,今址为东港镇镇海路42-5号。所在地古称为“仑仔顶”,为易淹水的临海地,建筑多为茅草屋。庙又称为“仑仔顶镇海宫”,与顶头角东隆坛顶中街进水宫下中街朝隆宫安海街福安宫下头角东福殿埔仔角镇灵宫合称“七角头庙”,是七座庙宇中最靠近海的一座。

镇海宫早期为简陋竹搭屋,遇逢台风就需将整座庙和相关神龛搬至安全之地,直到1956年地方仕绅郭合德发起建庙。1984年重建,经过八年陆续修建,于1992年举行安龛仪式。中殿上方采用水浒一百零八将为主题的的环立斗拱,为中国大陆师傅雕刻。东港雕刻师制作独特的波浪型神龛、木雕龙柱、榉木精雕壁嵌等。匾额“威镇海疆”为书法家黄天素所书,其他梁柱对联书法也多为台湾名家之作。1998年2月25日晚上6时20分许,一名身分不明男子持开山刀闯入殿中,并在中殿神龛上泼洒汽油点火,庙宇毁于火灾

重建的庙宇是由洪全瑞所设计,将东港渔村文化融入其中。1999年底重建完工,为防大火,宫前的水池刻意设计直通消防水管。洪全瑞还设计一座不同于传统造型、以石狮做造型的金炉,由中国大陆石雕师傅采用廿七块质佳的青斗石建成,防烧金纸时骤增的高温还内隔铸铁。庙宇建筑融入许多海港元素,如庙埕阶梯上有座石头山及海龙雕刻的水池、波浪造形的神龛,藻井则上挂著各种鱼、虾、贝、蟹等。由东港镇三位木雕师重雕七王爷、剑印王爷、土地公等两公尺高巨大神像。整体重建斥资约新台币一亿六千万元重建。其中七十公分高、四十公分宽的求签筒用红榉木为材,凿刻出花鸟缠绕,据雕刻师傅表示一对签筒要六十万元。


水池

庙门口前方2层楼高的阶梯上有一座造景的许愿池,蓄水达20吨。水源取自地下水,略具咸性,使不易长出藻类。庙方在池内养有象鱼银带鱼乌鲨虎头鲨等观赏鱼。洪全瑞表示说不少信徒在家养观赏鱼,鱼儿生病时,就拿来丢到池内,就慢慢恢复健康。水池也被民众偷偷做乌龟的放生池,造成庙方困扰。

水池曾有一只长约两公尺长的象鱼,是一家水族馆歇业后留下,先是养在鳗鱼池,庙宇完竣后才移到庙前水池里,共在池中活了19年。庙方开放网友为它取了名号“海公公”,为它制作号称全台第一张象鱼专属身分证,吸引许多人从全台各地来看。不过2010年报导时,庙祝洪全寿表示过年前,象鱼为了追吃虱目鱼而卡进石缝而意外死亡,使慕名来看象鱼的民众失望离去。于是洪全瑞再从鱼缸重新饲养象鱼,等体型够大后再放入水池内。


祭典

七府王爷为主神。与东港镇内沿海的庙宇一样,镇海宫在鬼月也一样不关庙门,这是与台湾其他县市不一样的鬼月习俗。

仑仔顶与顶头角、顶中街、下中街、安海街、下头角、小琉球(1952年后由埔仔角代替)的七座庄落,为东港迎王平安祭典的七个轿班(抬轿绕境团队),被称为“七角头”。该庙身为仑仔顶的角头庙,也参与三年一次的迎王平安祭典。

参考文献

  1. 东港镇海宫,随意窝,20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