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枫香树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枫香树属是虎耳草目枫香科下的一属,以前也被分到金缕梅科。

枫香树属主要生长于气候温暖地带。大型落叶乔木,树干挺直,高度可达25-40米。叶掌状开裂,螺旋着生,叶子在秋天变红。花小,直径1-2厘米,球状花序着生于3-7厘米长的梗上。果实直径2-4厘米,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为棕色多刺的木质结构,内含多粒种子,通过果实上的小孔散放。全树含有芳香的挥发油,因而得名。

  • 中文学名: 枫香树属
  • 拉丁学名: Liquidambar L.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 蔷薇目 Rosales
  • 亚 目: 虎耳草亚目 Saxifragineae
  • 科: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 亚 科: 枫香树亚科 Subfam. Liquidambaroideae

分布情况

5种,我国有2种及1变种;此外,小亚细亚1种,北美及中美各1种。还有化石多种分布于北欧及北美的第兰纪或白垩纪的地层中。产于小亚细亚的 L. orientalis Mill.我国有栽培。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叶互生,有长柄,掌状分裂,具掌状脉,边缘有锯齿,托叶线形,或多或少与叶柄基部连生,早落。

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多数,排成头状或穗状花序,再排成总状花序;每一雄花头状花序有苞片4个,无萼片及花瓣;雄蕊多而密集,花丝与花药等长,花药卵形,先端圆而凹入,2室,纵裂。雌花多数,聚生在圆球形头状花序上,有苞片1个;萼筒与子房合生,萼裂针状,宿存,有时或缺;退化雄蕊有或无;子房半下位,2室,藏在头状花序轴内,花柱2个,柱头线形,有多数细小乳头状突起;胚珠多数,着生于中轴胎座。

头状果序圆球形,有蒴果多数;蒴果木质,室间裂开为2片,果皮薄,有宿存花柱或萼齿;种子多数,在胎座最下部的数个完全发育,有窄翅,种皮坚硬,胚乳薄,胚直立。[1]

下级分类

枫香树组 Sect. Cathayambar Harms

苏合香组 Sect. Liquidambar

检索表

1雌花及蒴果无萼齿,或仅有极短萼齿,头状花序有雌花15-26朵,果序松脆易碎。我国仅有1种。苏合香组

1雌花及蒴果有尖锐的萼齿,头状果序有蒴果24-43个。枫香树组

2叶基部心形,托叶近于游离,萼齿长4-8毫米。枫香树

2叶基部平截或微心形,托叶与叶柄连生过半,萼齿短于2毫米。山枫香树

代表植物

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最大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体卵形,长约1厘米,略被微毛,鳞状苞片敷有树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泽。叶薄革质,阔卵形,掌状3裂,中央裂片较长,先端尾状渐尖;两侧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绿色,干后灰绿色,不发亮;下面有短柔毛,或变秃净仅在脉腋间有毛;掌状脉3-5条,在上下两面均显著,网脉明显可见;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状突;叶柄长达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叶线形,游离,或略与叶柄连生,长1-1.4厘米,红褐色,被毛,早落。雄性短穗状花序常多个排成总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花药比花丝略短。雌性头状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长3-6厘米,偶有皮孔,无腺体;萼齿4-7个,针形,长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头状花序轴内,上半部游离,有柔毛,花柱长6-10毫米,先端常卷曲。头状果序圆球形,木质,直径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轴内,有宿存花柱及针刺状萼齿。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

主要价值

枫香树属的树木因其外形美观和树叶变红,可作为行道树,并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另外其木材可做建筑、木工材料。

树脂有香气,可用来调配香料。枫香树的树脂称为“白胶香”,苏合香树的树脂称为“苏合香”。

枫香树的果实又称枫实、枫香果、枫球子、路路通,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平,用来治疗湿热肿毒等症状.[2]

化学成分

枫香树属属于金缕梅科的枫香树亚科,该属植物共有五种,我国有2种及1变种。近二十年的文献资料表明,枫香树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枫香树,苏合香和胶皮枫香树三种植物上,而研究部位则涉及到树脂,果实,叶子,树皮和木材五部位。枫香树属植物中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萜类,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挥发油和其它,现将分别叙述如下。

1.萜类:萜类成分又可单萜,倍半萜和三萜三大类。

(1)单萜类成分:单萜类成分又可分为单萜及其衍生物-环烯醚萜两大类。枫香树属植物中的单萜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挥发油中。而从非挥发油部分分离得到的单萜类化合物主要有香草醛和龙脑,前者来源于树脂,后者则来源于果实。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单萜衍生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共有4 个,全部来源于树皮,它们分别为水晶兰甙,水晶兰甙甲酯,6α-羟基京尼平甙,6β-羟基京尼平甙。

(2)倍半萜类成分:路路通为枫香树属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实,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倍半萜类化合物氧化石竹烯,其余的倍半萜类成分都存在于挥发油中。

(3)三萜类成分:枫香树属植物中含有多种三萜类成分,全部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类型可分为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和羽扇豆烷型三种。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全部为三萜皂甙元。

2.黄酮类成分:从枫香树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九个为黄酮醇类化合物,剩余1个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9个黄酮醇类化合物全部成甙,而甙中的糖都连在3位醇羟基上。

3.酚酸类成分:枫香树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酚酸类成分,16个化合物全部为鞣质,该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枫香树属植物的叶子中,树皮中也含有一些。

4.苯丙素类成分:枫香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苯丙素类成分主要是桂皮酸的衍生物。它们主要来源于枫香脂,苏合香和路路通中。早在1919年土桥力太等就从枫香脂的醇溶液部分鉴定出桂皮酸,桂皮醇。后来又有人从苏合香的油状液体中分得苯乙烯、桂皮酸乙酯、桂皮酸苯丙酯、桂皮酸桂皮酯等。苏合香中游离桂皮酸含量约17%~23%,结合桂皮酸含量约24%~25%,因此被认为是桂皮酸含量最高的树脂。Arnold等从苏合香中检测到桂皮酸异丁酯、桂皮酸异戊酯、桂皮酸2-甲基丁酯。Ilker等则从苏合香的挥发油中分得桂皮醛、反-桂皮酸甲酯、桂皮酸正丁酯。另外,还从中分得烯丙基苯酚、乙基苯酚。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路路通中分得三个新的桂皮酸衍生物,分别为左旋龙脑桂皮酸酯,环氧苏合香英和异环氧苏合香英。后两者为一对光学异构体。

5.挥发油类:文献资料表明枫香树属植物的树脂和果实中存在大量的挥发油,而挥发油中所含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萜类、桂皮酸类和少量的有机酸类化合物。桂皮酸类化合物已在前面苯丙素类成分中已叙述过,在此不赘述。1984年,王志伟等对中药路路通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质谱鉴定,其重建总离子流(RIC)显示了54个峰,作者鉴定了16种化学成分,全部为单萜类成分。Chardor等对枫香脂的挥发油进行薄层分析和气相色谱分析,分离出27个化合物,其中84.4%为萜类化合物,6.9%为桂皮酸类化合物。Ilker等对苏合香中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分析后分离出23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类、桂皮酸类和少量的有机酸。另外,Grant等对胶皮枫香树叶子中的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后分离出36个化合物,全部为萜类。归纳起来,挥发油中已分离到的单萜类成分主要有α-蒎烯、β-蒎烯、4-松油醇、α-松油醇、莰烯、杜松烯、α-松油烯、β-松油烯、γ-松油烯等;倍半萜类成分有Vitispirane、Valeranal、Valerenone等;有机酸类成分有苯甲酸、棕榈酸、亚油酸、β-苯丙酸。

6.其它:枫香树属植物中含有的其它化合物有:胆碱、乙酰胆碱、葡萄糖醛酸、β-谷甾醇、5-Formylbilinone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