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核工业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核工业

外文名称: Nuclear industry

从事: 核燃料研究、生产、加工

主要任务: 是和平利用核能和研制

核工业核能开发、利用的综合性新兴工业部门。包括放射性地质勘探、铀矿开采、水法冶金、铀精制、铀同位素分离、核燃料元件制造、各种类型反应堆、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锂同位素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武器生产等生产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核能使之转变为电能热能和机械动力,可获得安全、清洁、热值高的能源;提供多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同位素仪器仪表及辐射技术,在辐射加工、食品保鲜、医疗诊断等方面发挥特殊效能;极大地促进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电子、辐射化学、核医学、核电子学等领域发展。[1]

目录

简介

核工业是从事核燃料研究、生产、加工,核能开发、利用,核武器研制、生产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主要产品有:核原料、核燃料、核动力装置、核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电力,应用核技术等。核工业在国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核武器比常规武器有更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能在战争中起到一般武器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且造成放射性污染,对生态环境有长期、严重的后果。所以,核武器已成为某些国家现代军事战略的基础。同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核工业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科

核工业是一门学科门类多、开拓领域广、技术密集程度高的综合性新兴工业。它涉及到地质勘探、采矿、冶金、化工、电力、机械制造、建筑、电机和精密仪表等工业部门和物理、化学、电子学、半导体、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材料学、传热学、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一个国家的核工业发展水平,能集中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个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揭开了现代科学技术崭新的一页。20世纪中叶以来,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实现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技术研究,从军事利用到和平利用的重大转变。核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它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中应用广泛,效益明显,是当代技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系

核工业体系主要包括核燃料的生产与加工(如天然铀、浓缩铀和钍燃料等)及氘、氚、锂-6热核材料的生产与加工;研究试验堆、生产堆及动力堆的建造;辐照燃料的后处理(钚-239及裂变产物、超铀元素的提取);以及核武器的研究与制造等。为此,就需要建造一系列的工厂,如核武器制造厂、矿石加工厂、精制转换厂、同位素分离工厂、燃料元件加工厂、后处理厂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等。

现状

在经历了日本福岛核事故沉重打击后核电正在逐步走上复苏之路。并且,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环境危机,促使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又重新显现,核能在世界未来的低碳能源中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核电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美国、欧洲、日本开发的先进轻水堆核电站,即"第三代"核电站取得重大进展,有的已投入商运或即将立项。核电作为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并且,核电作为当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有核电站。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共有437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核电站主要分布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法国、英国、俄罗斯、德国和东亚的日本、韩国等一些工业化国家。其中美国有104台、法国58台、日本50台、俄罗斯33台、韩国23台、印度20台、加拿大19台等等。目前核电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5%,根据IAEA发布的2011年度全球核发电比例的统计数据,其中法国高达77.7%,韩国为34.6%,日本为18.1%,美国为19.2%。全球在建核电机组68台,装机容量约为7069万千瓦,其中超过70%的在建核电机组集中在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欧洲的俄罗斯等国家。

出于对环保、生态和世界能源供应等的考虑,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低碳、可靠的能源,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采用,在全球部分地区掀起了核电建设热潮。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考虑或启动建造核电站的计划,已有60多个国家正在考虑采用核能发电。到2030年前,估计将有10-25个国家加入核电俱乐部,将新建核电机组。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核电装机容量增加至少40%。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