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桃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桃叶

桃叶,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Amygdalus persica L.或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 (Carrière) de Vos ex Henry的叶。桃原产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山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外感风邪,头风,头痛,风痹,湿疹,痈肿疮疡,癣疮,疟疾,阴道滴虫。[1]

中文学名 桃叶 蔷薇科
植物界 桃属
被子植物门 桃、山桃
双子叶植物纲 采收时间 夏季
蔷薇目 毒性 有毒

形态特性

  1. 桃又名:毛桃。乔木,高3-8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圆锥形,顶端钝,外被短柔毛,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叶片长圆披针形、椭圆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叶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具腺体或无腺体;叶柄粗壮,长1-2厘米,常具1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腺体。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被短柔毛,稀几无毛,绿色而具红色斑点;萼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约20-30,花药绯红色;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果实形状和大小均有变异,卵形、宽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5-7(12)厘米,长几与宽相等,色泽变化由淡绿白色至橙黄色,常在向阳面具红晕,外面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腹缝明显,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白色、浅绿白色、黄色、橙黄色或红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离核或粘核,椭圆形或近圆形,两侧扁平,顶端渐尖,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种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因品种而异,通常为8-9月。
  2. 山桃又名:榹桃、山毛桃、野桃。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开展,树皮暗紫色,光滑;小枝细长,直立,幼时无毛,老时褐色。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13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叶边具细锐锯齿;叶柄长1-2厘米,无毛,常具腺体。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3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花萼无毛;萼筒钟形;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紫色,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0-15毫米,宽8-12毫米,粉红色,先端圆钝,稀微凹;雄蕊多数,几与花瓣等长或稍短;子房被柔毛,花柱长于雄蕊或近等长。果实近球形,直径2.5-3.5厘米,淡黄色,外面密被短柔毛,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薄而干,不可食,成熟时不开裂;核球形或近球形,两侧不压扁,顶端圆钝,基部截形,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与果肉分离。花期3-4月,果期7-8月。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的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

苦,平。[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疟疾,痈疖,痔疮,湿疹,阴道滴虫。[3]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疟疾鲜品捣烂敷脉门;痈疖鲜品捣烂敷患处;痔疮、湿疹、阴道滴虫、头虱[注 1]均煎水洗。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选方

  1. 治风热头痛:生桃叶适量,盐少许,共捣烂,敷太阳穴。(《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2. 治眼肿:桃叶捣汁搽之。(《岭南采药录》)
  3. 治鼻内生疮:桃叶嫩心,杵烂塞之。(《简便单方》)
  4. 治妇女阴疮,如虫咬疼痛者:桃叶生捣,绵裹纳阴中,日三、四易。(《孟诜方》)
  5. 治身面癣疮:桃叶捣汁敷之。(《千金方》)
  6. 治霍乱腹痛吐痢:桃叶(切)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三合,分温二服。(《广济方》)
  7. 治二便不通:桃叶杵汁半升服。(孙思邈)
  8. 治痔疮:桃叶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视频

桃叶的主要功效

注释

  1. “头虱”:头虱是一种灰色无翅的小昆虫,雌虱于交尾后1-2天,即开始产卵,每天约3-9粒,一生可生产50-150粒。卵呈黄白色,黏在头发上,经过5-10天,孵化为幼虫,长成幼虫数小时后,即能吸血。幼虫共脱皮3次,变成为虱,两周后可产卵,繁殖甚快。头虱最常发生在在儿童,尤其是女生,在学校可能会造成流行,所以不可忽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