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棘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棘龙属
图片来自gamer

棘龙属学名Spinosaurus,意思为“有棘的蜥蜴”[1]),又翻译为棘背龙脊背龙,是种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非洲北部,约为1亿1400万年到6500万年前。

棘龙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于埃及,并在1915年加以叙述、命名。

最初的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但最近几年发现了其他的头颅骨、爪子、胳膊、尾锥、头冠等身体部分的化石。目前仍不完全确定棘龙属有一个种还是两个种,其中最著名的种是20世纪发现于埃及埃及棘龙S. aegyptiacus),而第二个种是在21世纪于摩洛哥发现的摩洛哥棘龙S. marocannus),化石发现于摩洛哥,其有效性仍备受质疑。

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神经棘延长而成,长度可达2.2公尺,长棘之间推断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巨大的帆状物;然而在化石发现初期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目前已有数种看法,包括调节体温、视觉展示物。棘龙的头颅骨长宽但是较矮,外形类似上龙类,棘龙被认为是以中型鸟臀目蜥脚类恐龙以及鱼类为食。2010-2020年以来的研究,显示棘龙牙齿的氧同位素亲水度颇高,是非常适应水中的恐龙,它四脚着地、尾部扁平的骨骼构造也显示了棘龙对水栖生活做出的形态演化。

推算显示棘龙身长12到16公尺,高度约为2.1至4.8公尺,体重为4到8公吨。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陆生肉食性恐龙之一、也是长度最长的肉食性恐龙,但是重量却低于暴龙或者低于其它大型兽脚类;而棘龙因为以四肢行走,其臀高均低于其它体型相近的大型兽脚类掠食者。

叙述

棘龙因为它们的巨大体型、帆状物、修长的头颅骨而著名。对于棘龙的了解,以前绝大部分都部分来自于被摧毁的化石,但最近的研究则来自于近10年发现的少数头骨、爪子、胳膊、尾巴等部位的化石。到目前为止,已有50%的骨骼干有详尽的研究,但是仍未发现股骨、胫骨、脚掌等部位的骨头。在2005年所发现的头颅骨与下颌,显示棘龙拥有肉食性恐龙的最长头颅骨,经估计约2.15公尺长。

棘龙的口鼻部较窄,布满笔直的圆椎状牙齿,牙齿缺乏锯齿边缘,类似其他的棘龙科恐龙。每块前上颌骨有6或7颗牙齿,每块上颌骨有12颗牙齿。前上颌骨的第2、第3颗牙齿明显地较大,长度13厘米,而和骨后方的一些牙齿略小,但也有7厘米长。前上颌骨牙齿、上颌骨的大型牙齿间形成一个缺口;此缺口与下颌的大型牙齿吻合。棘龙的口鼻部前端略为膨大,眼睛前方有一个小型突起物。在2005年,克里斯提亚诺·达鲁·沙索(Cristiano Dal Sasso)根据三个标本,并参考激龙的头颅骨后半段形状,而估计棘龙的头颅骨长度约为2.15公尺。之后有少数研究人员质疑,棘龙科的不同属是否有不同的头颅骨形状。

棘龙的帆状物是由非常高大的神经棘所构成,这些神经棘从背部脊椎骨延伸出来。这些神经棘的长度约是脊椎骨的7到11倍长[2][3]。这些神经棘的前后长度较为一致,而盘龙目基龙异齿龙的神经棘长度有大规模差异,形成一个半月形帆状物。跟棘龙生存于相同时代、地区的禽龙类豪勇龙,背部也有高大帆状物,而神经棘的末端较厚。

古生态学

棘龙的栖息环境涵盖北非大部分,但只有部分地区被研究过。一个针对摩洛哥恐龙群的研究,认为森诺曼阶的棘龙、鲨齿龙三角洲奔龙的地理分布横跨整个北非。棘龙生存于当时埃及地区的海岸与潮坪环境,具有红树林,与类似的大型掠食动物共存,如巴哈利亚龙鲨齿龙,大型的泰坦巨龙类潮汐龙,较小型的泰坦巨龙类埃及龙,10公尺长的鳄类腔鳄,以及腔棘鱼类莫森氏鱼

食性

目前仍不确定棘龙主要是陆地掠食动物,还是鱼食性。棘龙拥有延长的嘴部、圆椎状牙齿、以及较高的鼻孔,类似现代鳄鱼,显示它们可能是鱼食性。棘龙食性的唯一直接证据来自于它们的近亲,居住于欧洲南美洲重爪龙。曾在重爪龙的胸腔中,发现了一些鳞齿鱼Lepidotes)的鳞片;另一个标本的胃部曾发现幼年禽龙的骨头。另外,在南美洲发现的一个翼龙类化石上,嵌入者一个棘龙类的牙齿,显示棘龙类偶尔以这些飞行主龙类为食。棘龙可能是种无特定目标、多种食物来源的掠食动物,可用白垩纪的大型灰熊来形容它们,平常偏好捕食鱼类,但也寻找许多小型到中型的猎物为食[4]

在2009年,达鲁·沙索等人对编号MSNM V4047标本进行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发现棘龙的上颌下颌有疑似感应器官的小孔。达鲁·沙索等人推测,棘龙会将身体浸泡在水中,头部半露出水面,并感应周围的猎物动静,而进行猎食。

在2010年,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研究,显示棘龙是半水生动物。这项研究分析棘龙、重爪龙激龙暹罗龙的氧同位素组成,并与同时代的其他兽脚类恐龙(例如鲨齿龙)、乌龟鳄鱼互相比较。研究人员发现棘龙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较接近同一地区发现的乌龟、鳄鱼,而不类似同一地区的兽脚类牙齿。研究人员推测棘龙是半水生动物,可在陆地、水域中生存,以避免与当地的大型兽脚类恐龙、大型水生鳄鱼竞争食物。这项研究也发现在棘龙科中,棘龙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是最接近其他兽脚类恐龙[5]

参考文献

  1. (英文)Creisler, B. Dinosauria Translation and Pronunciation Guide S. 2003-07-07 [2010-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2. (英文)Molnar, Ralph E.; Kurzanov, Sergei M.; and Dong Zhiming. Carnosauria. (编) Weishampel, David B.; Dodson, Peter; and Osmólska, Halszka (eds.). The Dinosauria 1s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169–209. ISBN 0-520-06727-4. 
  3. (英文)Bailey, J.B. Neural spine elongation in dinosaurs: sailbacks or buffalo-backs?.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1997, 71 (6): 1124–1146. JSTOR 1306608. 
  4. (英文)Paul, Gregory S. Family Spinosauridae. 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8: 271–274. ISBN 0-671-61946-2. 
  5. Amiot, R.; Buffetaut, E.; Lécuyer, C.; Wang, X.; Boudad, L.; Ding, Z.; Fourel, F.; Hutt, S.; Martineau, F.; Medeiros, A.; Mo, J.; Simon, L.; Suteethorn, V.; Sweetman, S.; Tong, H.; Zhang, F.; and Zhou, Z. Oxygen isotope evidence for semi-aquatic habits among spinosaurid theropods. Geology. 2010, 38 (2): 139–142. doi:10.1130/G3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