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鼠尾草(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照片来自每日头条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鼠尾草(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是唇形科、鼠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株高30-100厘米,植株呈丛生状,植株被柔毛。茎为四角柱状,且有毛下部略木质化。叶对生,长椭圆形,绿色叶脉明显,两面无毛,下面具腺点。须根密集。顶生总状花序,花序长达15厘米或以上;苞片较小,蓝紫色,开花前包裹着花蕾;花梗密被蓝紫色的柔毛。花萼钟形,蓝紫色,萼外沿脉上被具腺柔毛。花期6-9月。鼠尾草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生于山坡、路旁、荫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

2022年6月,正值鼠尾草的盛花期。在辰山植物园,有一种非常特别的鼠尾草品种也开花了,这就是极度濒危物种——张家界鼠尾草。鼠尾草常栽培来做为厨房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药草,也可用于萃取精油、制作香包等。

鼠尾草(学名:Salvia japonica Thunb.)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鼠尾草
  • 二 名 法:Salvia japonica
  • 拉丁学名:Salvia japonica Thunb.
  • 别 名:洋苏草、普通鼠尾草、庭院鼠尾草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亚 门:被子植物亚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 :管状花目
  • 科 :唇形科
  • 亚 科:野芝麻亚科
  • 族 :鼠尾草族
  • 属 :鼠尾草属
  • 亚 属:鼠尾草亚属
  • 种 :鼠尾草
  • 变 种:鼠尾草-多小叶变种
  • 命名者及年代:Thunb.,1794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须根密集。茎直立,高40-60cm,钝四棱形,具沟,沿棱上被疏长柔毛或近无毛。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柄长7-9cm,腹凹背凸,被疏长柔毛或无毛,叶片长6-10cm,宽5-9cm,茎上部叶为一回羽状复叶,具短柄,顶生小叶披针形或菱形,长可达10cm,宽3.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长楔形,边缘具钝锯齿,被疏柔毛或两面无毛,草质,侧生小叶卵圆状披针形,长1.5-5cm,宽0.8-2.5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偏斜近圆形,其余与顶生小叶同,近无柄。

轮伞花序2-6花,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或分枝组成总状圆锥花序,花序顶生。花期6-9月。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2-5mm,宽0.5-1mm,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花梗长1-1.5mm,被短柔毛;花序轴密被具腺或无腺疏柔毛。花萼筒形,长4-6mm,外面疏被具腺疏柔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的长硬毛毛环,二唇形,唇裂达花萼长1/3,上唇三角形或近半圆形,长约2mm,宽3mm,全缘,先端具3个小尖头,下唇与上唇近等长,宽约3mm,半裂成2齿,齿长三角形,长渐尖。花冠淡红、淡紫、淡蓝至白色,长约12mm,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离基部2.5-4mm有斜生的疏柔毛环,冠筒直伸,筒状,长约9mm,外伸,基部宽2mm,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3.5mm,冠檐二唇形,上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mm,宽2mm,先端微缺,下唇长3mm,宽4mm,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边缘有小圆齿,侧裂片卵圆形,较小。能育雄蕊2,外伸,花丝长约1mm,药隔长约6mm,直伸或稍弯曲,上臂长,二下臂瘦小,不育,分离。花柱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较长。花盘前方略膨大。

小坚果椭圆形,长约1.7mm,直径0.5mm,褐色,光滑。

主要变种

鼠尾草-多小叶变种朱砂草(四川灌县),春丹参(四川)

此变种与鼠尾草不同在于叶在茎下部密集,长达13cm,一回或2-3回羽状复叶,小叶多数,小,形状多变,花冠下唇中裂片深凹,2裂片叉开,边缘明显具牙齿。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中部,广东中部。生于草坡,河边,灌丛,海拔750-1200米。

繁殖方法

播种

播种时一般在春、秋两季。育苗期为每年的9月到翌年4月。由于鼠尾草种子外壳比较坚硬,播种前需要用40℃左右的温水浸种24时,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一般10-15天出苗,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直播,每穴3-5粒.株高5-10cm时需间苗,间距20-30cm。

扦插

南方于5-6月,北方保护地于3月开始进行。插条选枝顶端不太嫩的茎梢,长约5-8cm,在茎节下位剪断,摘去基部2-3片大叶,上部叶片摘去一半(以减少水分蒸发),插于砂质土或珍珠岩的苗床中,深度2.5-3cm。插后浇水,并盖塑料膜保湿,20-30天长出新根后可定植,苗床要求光线充足,土壤湿润、疏松,扦插苗成活率一般在95%左右。

栽培技术

上盆定植:基质选择疏松通气性好的园土加有机肥和复合肥,也可用泥炭7份加园土3份混合,可加适量铵态肥料,带土定植于口径10cm以上的营养钵中。

肥水管理:生长期施用稀释1500倍的硫铵,效果较好,低温下不要施用尿素。为使植株根系健壮和枝叶茂盛,在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稀释液,保持盆土湿润,花前增施磷钾肥1次。

温光管理

上盆后温度适当降低到18℃,过1个月可降至15℃。如温度在15℃以下,叶片就会发黄或脱落;温度在30℃以上,则会出现花叶小、植株停止生长的现象,炎热的夏季需要进行适当遮阴,幼苗期加强光照防止徒长。

株形整理:植株长出4对真叶时留2对真叶摘心,促发侧枝花诟摘除花序,仍能抽枝继续开花。

田间管理

成株后可再次间苗,增加距离,生长得较旺盛,定植后,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定植的第1年鲜叶产量不高,第2年以后鲜叶产量逐渐增加,花未现蕾时采收(鲜叶可以提取芳香油或阴干后作为商品出售)。第2次收割在9月中旬左右,第3次收割在10月下旬下霜之前,每次收割后及时施肥、浇水。10月末或11月初第3次收割后即进行越冬覆盖,以保证下一年的产量。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立枯病、猝倒病等,幼苗期多发,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虫害常见的有蚜虫、粉虱等,可药剂喷杀。

主要价值

食用

叶片具有杀菌灭菌抗毒解毒驱瘟除疫功效,可凉拌食用;茎叶和花可泡茶饮用,可清净体内油脂,帮助循环,养颜美容。还可以作料食用,但不宜大量长期食用(因其含有崔柏酮,长期大量饮用会在体内产生毒素)。 [1]

药用价值

【药用部分】花、叶

【性味归经】苦,微寒,无毒。〔藏器曰〕平。

【功能主治】鼠瘘寒热下痢脓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赤下(《别录》)。主疟疾水蛊(时珍)。

其他用途

精油及其衍生物用于日用香精中,鼠尾草还可制成香包。

园林绿化方面可作盆栽,用于花坛、花境和园林景点的布置。同时,可点缀岩石旁、林缘空隙地,显得幽静,摆放自然建筑物前和小庭院,因适应性强,临水岸边也能种植,群植效果甚佳,适宜公园、风景区林缘坡地、草坪一隅、河湖岸边布置,既绿化城市也闻香。

鼠尾草(原变种)学名:Salvia japonicaThunb. var. japonica

鼠尾草(原变种)属于一年生草本;须根密集,芳香性植物。

形态特征

整体:一年生草本;须根密集。

茎叶

茎直立,高40-60厘米,钝四棱形,具沟,沿棱上被疏长柔毛或近无毛。

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柄长7-9厘米,腹凹背凸,被疏长柔毛或无毛,叶片长6-10厘米,宽5-9厘米,茎上部叶为一回羽状复叶,具短柄,顶生小叶披针形或菱形,长可达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长楔形,边缘具钝锯齿,被疏柔毛或两面无毛,草质,侧生小叶卵圆状披针形,长1.5-5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偏斜近圆形,其余与顶生小叶同,近无柄。

花果

轮伞花序2-6花,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或分枝组成总状圆锥花序,花序顶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2-5毫米,宽0.5-1毫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花梗长1-1.5毫米,被短柔毛;花序轴密被具腺或无腺疏柔毛。

花萼筒形,长4-6毫米,外面疏被具腺疏柔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的长硬毛毛环,二唇形,唇裂达花萼长1/3,上唇三角形或近半圆形,长约2毫米,宽3毫米,全缘,先端具3个小尖头,下唇与上唇近等长,宽约3毫米,半裂成2齿,齿长三角形,长渐尖。 花冠淡红、淡紫、淡蓝至白色,长约12毫米,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离基部2.5-4毫米有斜生的疏柔毛环,冠筒直伸,筒状,长约9毫米,外伸,基部宽2毫米,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3.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毫米,宽2毫米,先端微缺,下唇长3毫米,宽4毫米,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边缘有小圆齿,侧裂片卵圆形,较小。

能育雄蕊2,外伸,花丝长约1毫米,药隔长约6毫米,直伸或稍弯曲,上臂长,二下臂瘦小,不育,分离。花柱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较长。花盘前方略膨大。 小坚果椭圆形,长约1.7毫米;直径0.5毫米,褐色,光滑。 花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20-1100米的山坡、路旁、荫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产自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2]

变型

可分三变型:

一为原变型f. japonica。

二为绵毛变型f. lanuginosa (Franch.) Stib. in Act. Hort. Gothob. 10:66. 1935—— Salvia japonica Thunb. var. lanuginosa Franch. Pl. David. 1:237. 1883。

这一变型与原变型不同在于茎及叶柄密被红色柔 软的长毛,产江西,模式标本采自江西九江。

三为翅柄变型f. alatopinnata (Matsum. et Kudo) Kudo in Mem. Fac. Sci. Agr. Taihoku Univ. 2:171,1929—— Salvia chinensis Benth. f. alatopinnata Matsum. et Kudo in Bot. Mag. Tokyo 26:299. 1912; Kudo in ibid. 28:250. 1915。

这一变型与原变型不同在于小叶披针形,基部楔形,下延成狭翅,产浙江南部,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鼠尾草(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试吃3款鼠尾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