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紫丁槐花 (豆科 槐花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紫丁槐花 (豆科 槐花属植物))

紫丁槐花是一种选用多种天然纯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具有扶正补虚,理气活瘀,消肿散结,温里祛寒效果的一剂中药。紫丁槐花选用人参、当归、木香、玫瑰花、槐花、茜草、泽兰、牛黄、柴胡、附子、肉桂、干姜等天然纯中药进行配制,从而达到扶正补虚,理气活瘀,消肿散结,温里祛寒的效果。

基本信息

  • 药品名称:紫丁槐花
  • 药品类型:中成药
  • 是否处方药:非处方药
  • 主要适用症:清热解毒,清泻肝火、凉血止血的功效

扶正补虚

人参、当归

人参吸天地精英纯粹之灵气。凡补气之药皆属阳惟人参能补气,而本质属阴,故无刚燥之病,而又能入于阴分,最为可贵。人参乃升提元气之药元气下陷,不能与精血流贯,人参能提之使起。

当归为血家必用之药当归辛芳温润,兼此数长,为养血之要品惟著其血充之效败血之得所养,不待言而可知。能补女子诸不足子宫肌瘤患者往往元气亏虚,气血阴阳亏虚,免疫力低下,紫丁槐花选用人参,当归两种补药,扶正补虚

理气化瘀

木香、玫瑰花等

  • 木香能行气止痛,理气疏肝,用于肝胆气滞引起的胁痛,是理气的理想选择。
  • 玫瑰花有利气、行血,治风痹,散疲止痛之功效。玫瑰花及全株都有收敛性,理气解郁、和血散瘀。主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等。
  • 茜草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的作用,常用于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等。能化解石瘕患者体内瘀血。
  • 泽兰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是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的首选之药。

此四味药对于患者体内血瘀不散有良好功效,起到理气活瘀之神效。

散结消肿

=== 牛黄、柴胡

===

牛黄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性凉,其气芳香,入心经,能清心,祛痰,开窍醒神,拔毒消肿,散结。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肝郁气滞。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 紫丁槐花以牛黄、柴胡入药治疗子宫肌瘤,可大大加强散结消肿之功效。 [1]

温里祛寒

附子、肉桂、干姜

附子、肉桂、干姜互相配伍,从而达到温里祛寒的最佳效果。

附子、肉桂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肉桂还能引火归源、温经通脉、用治虚阳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

干姜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常与附子相须为用。

《中国药典》:槐花

拼音:Huái Huā

英文名:FLOS SOPHORAE

别名:金药树、护房树、豆槐、槐米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性状槐花:本品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无臭,味微苦。

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无臭,味微苦涩。

鉴别

(1) 本品粉末黄绿色。花粉粒类球形或钝三角形,直径14~19μm 。具3 个萌发孔。非腺毛1~3细胞,长86~660μm,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8个。草酸钙方晶少见。

(2) 取本品粉末0.1g,加乙醇10ml,加热5 分钟,滤过。取滤液1ml ,加镁粉少量与盐酸2~3滴,即显樱红色。

(3)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密塞,振摇10分钟,放置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丁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4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8:1: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待乙醇挥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槐花:除去杂质及灰屑。

炒槐花:取净槐花,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深黄色。

槐花炭:取净槐花,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褐色。 [2]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5~9g。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