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楚光日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楚光日报

来自长江网 的图片

楚光日报1926年3月24日创刊于武汉,董必武以郭炯堂的名义创办的4开日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1]

楚光日报简介

1926年3月24日创刊于武汉,董必武以郭炯堂的名义创办的4开日报。组织上属(地下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但领导人全是共产党人,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最早公开出版的一份报纸。北洋军阀时期,为了躲过新闻检查,该报不是简单地宣传共产,宣传革命,而是采取巧妙地对策,每天慎重地选择编排当天的新闻内容,并通过各种专栏向广大读者介绍社会主义苏联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广州国民政府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大事。与一般报纸有明显区别,没有商业广告和桃色新闻。经常反映社会最低层的生活,揭露军阀统治压迫人民的罪恶,号召人民起而斗争,曾一度被迫停刊。为了便于群众阅读,采用浅显的文言文,对国外要闻、电讯,经过编译再行发表。注重言论,注重反映重大事件,并由武汉党的负责人陈潭秋、董必武等轮流撰写社论。每周还出版一期周刊,针对当时的重大问题,用文艺形式进行时事宣传。武汉三镇光复后,该报先是国民党“中央党部所直辖之报纸”,后才明确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的机关报。原主编为宛希俨,宛调往《汉口民国日报》后,先后由秦君侠、彭兴道继续任主编;编辑有贲达权、刘尚新、钟梦侠、李芳园、符世票、宛哲知。该报原为4开1中张,后增至二中张。该报此时公开站在革命立场上,支持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积极宣传武汉国民政府的政策和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四·一二”后,率先提出了“打倒背叛党国残杀工农的蒋介石”的革命口号,还与《汉口民国日报》一起,掀起了一个声讨蒋介石、夏斗寅、许克祥的革命舆论潮流。“七·一五”汪精卫叛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约400期。

楚光日报社旧址

在汉口铭新街3号(原锦春里2号)。《楚光日报》是大革命时期董必武以民间办报的名义公开发行的4开版日报,实际上为中共汉口地委的机关报。1926年春创刊,董必武任社长,宛希俨任主编,社址先设在花楼街洪益巷,后迁于此。报纸开始主要反映工人、农民、学生生活上的苦难和他们的要求。北伐军攻克武汉后,着重报导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工农运动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以及后来叛变革命的蒋介石反动集团反革命罪行。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接管。旧址是1幢带有西式建筑风格的2层楼房,坐西朝东,砖混结构,石框门,门内为天井,两侧是房间,楼上与楼下布局相同,使用面积206平方米。现为民居,保存完好。[2]

参考资料

  1. 楚光日报知识贝壳网
  2. 楚光日报社旧址 武汉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