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楚光日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楚光日報

來自長江網 的圖片

楚光日報1926年3月24日創刊於武漢,董必武以郭炯堂的名義創辦的4開日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報紙。[1]

楚光日報簡介

1926年3月24日創刊於武漢,董必武以郭炯堂的名義創辦的4開日報。組織上屬(地下的)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但領導人全是共產黨人,實際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最早公開出版的一份報紙。北洋軍閥時期,為了躲過新聞檢查,該報不是簡單地宣傳共產,宣傳革命,而是採取巧妙地對策,每天慎重地選擇編排當天的新聞內容,並通過各種專欄向廣大讀者介紹社會主義蘇聯的情況、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廣州國民政府的發展以及國內外大事。與一般報紙有明顯區別,沒有商業廣告和桃色新聞。經常反映社會最低層的生活,揭露軍閥統治壓迫人民的罪惡,號召人民起而鬥爭,曾一度被迫停刊。為了便於群眾閱讀,採用淺顯的文言文,對國外要聞、電訊,經過編譯再行發表。注重言論,注重反映重大事件,並由武漢黨的負責人陳潭秋、董必武等輪流撰寫社論。每周還出版一期周刊,針對當時的重大問題,用文藝形式進行時事宣傳。武漢三鎮光復後,該報先是國民黨「中央黨部所直轄之報紙」,後才明確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的機關報。原主編為宛希儼,宛調往《漢口民國日報》後,先後由秦君俠、彭興道繼續任主編;編輯有賁達權、劉尚新、鍾夢俠、李芳園、符世票、宛哲知。該報原為4開1中張,後增至二中張。該報此時公開站在革命立場上,支持北伐戰爭和工農運動,積極宣傳武漢國民政府的政策和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四·一二」後,率先提出了「打倒背叛黨國殘殺工農的蔣介石」的革命口號,還與《漢口民國日報》一起,掀起了一個聲討蔣介石、夏斗寅、許克祥的革命輿論潮流。「七·一五」汪精衛叛變後被迫停刊,前後共出版約400期。

楚光日報社舊址

在漢口銘新街3號(原錦春里2號)。《楚光日報》是大革命時期董必武以民間辦報的名義公開發行的4開版日報,實際上為中共漢口地委的機關報。1926年春創刊,董必武任社長,宛希儼任主編,社址先設在花樓街洪益巷,後遷於此。報紙開始主要反映工人、農民、學生生活上的苦難和他們的要求。北伐軍攻克武漢後,着重報導北伐軍勝利進軍的消息;工農運動迅猛發展的大好形勢;揭露帝國主義、封建軍閥以及後來叛變革命的蔣介石反動集團反革命罪行。大革命失敗後,被國民黨接管。舊址是1幢帶有西式建築風格的2層樓房,坐西朝東,磚混結構,石框門,門內為天井,兩側是房間,樓上與樓下布局相同,使用面積206平方米。現為民居,保存完好。[2]

參考資料

  1. 楚光日報知識貝殼網
  2. 楚光日報社舊址 武漢黨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