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正兰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正蓝旗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一个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草原东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5°00′-116°42′,北纬41°56′-43°11′。东邻多伦县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接正镶白旗,南连太仆寺旗、河北省沽源县,北靠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旗南北直线约138公里,东西直线宽约122公里,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260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辖4个苏木、3个镇、2个农牧场,127个行政嘎查村(社区、分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5%,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正蓝旗是蒙元文化发祥地、察哈尔民俗文化典型代表、中国蒙古语标准音示范基地和“察干伊德”文化之乡,也是蒙古族现代文学奠基人纳·赛音朝克图的家乡。内蒙古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坐落于旗境内。

2021年2月,入选“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榜单。[1]

建制沿革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简介

蓝旗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草原东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5°00′-116°42′,北纬41°56′-43°11′。东邻多伦县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接正镶白旗,南连太仆寺旗、河北省沽源县,北靠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左旗。旗南北直线约138公里,东西直线宽约122公里,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260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辖4个苏木,3个镇,2个农牧场,127个行政嘎查村(社区、分场),总人口8.3万人,其中蒙古族占35%,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地区。正蓝旗是蒙元文化发祥地、察哈尔民俗文化典型代表、中国蒙古语标准音示范基地和“察干伊德文化之乡”,也是蒙古现代文学奠基人纳·赛音朝克图的家乡。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元上都遗址坐落于境内。

正蓝旗境内国道207、510、239和呼海大通道纵横交错,过境集通铁路形成正蓝旗至锦州港、锡多铁路形成正蓝旗至天津港和曹妃甸共三条通疆达海的通道,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呼包鄂经济圈提供了便利条件。

自然资源

正蓝境内有大小河流共21条,由两大水系组成。北部属呼日查干诺尔水系,主要由流经浑善达克沙地的高格斯台河,芒克敖里木河等内流河组成;南部属滦河水系,主要由发源于旗南部低山丘陵区的上都河、慧温河等外流河组成。境内河流总长度283.9公里。除此之外,还有水泉16个,湖泊(诺尔)142个,最大的淡水湖是扎格斯台诺尔,最大的咸水湖是浩勒吐音诺尔。在春季和夏季,主要河流和湖泊中栖息着许多鸟类。

植物资源

正蓝旗拥有种子植物共计708种。北部浑善达克沙地东端发育有杨、桦次生林,西部低山丘陵的山体阴坡有岛状灌木林,北部是沙地榆树疏林,中部有大面积的草原。[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正蓝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300米,作为全旗最高点的乌贺尔沁敖包,海拔高度为1,673.9米。旗境北部为著名的浑善达克沙地的中东段,为典型的坨甸相间地貌类型。在沙丘间形成的平坦草地上发育着疏林、灌丛和草甸,与其他草原构成独特的牧区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是燕山北缘的低山丘陵与大兴安岭西南缘的低山丘陵交会地带,山间分布有面积较大的草原。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和南部的金莲川典型草原是全旗生态环境的维持系统,更是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屏障。

气候

正蓝旗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一月份平均气温-18.3℃,七月份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温度35.9℃,极端最低气温-36.6℃,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全年降雨量为365.1毫米,而且主要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90%。全年的无霜期104天,冬天有180天的冰雪期。

行政区划

2006年,正蓝旗辖3个镇、3个苏木:上都镇、桑根达来镇、哈毕日嘎镇和宝绍代苏木、那日图苏木、赛音呼都嘎苏木。

人口民族

正蓝旗以2010年11月零时为准进行了第六次全旗人口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旗常住人口8196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1186人相比,十年增加10781人,增长15.15%,年平均增长1.42%。常住人口中农业户口人数50069人,农业户口人数占人口比重61.26%。非农业户口人数31666人,非农业户口人数占人口比重38.74%。在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学专科及以上人口8608人,占11.04%,与2000年相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增加7114人,平均每年增长19.4%。在全旗常住人口81967人中,其中汉族人口46372人,少数民族人口35595人、占全旗人口43.4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031人,增长12.77%,年均增长1.21%。

2019年末全旗总人口为84444人,比上年末减少41人,全年出生人口793人,出生率为9.4‰;死亡人口414人,死亡率为4.9‰;自然增长率为4.5‰。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25260人,占总人口29.9%。男性人口42033人,女性人口42411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816人,占全旗总人口的17.5%。[3]

经济发展

概述

2019年度,按第四次经济普查修订数据后的同口径可比价计算,正蓝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7.76亿元,全盟排位4,增速同比下降8.6%。其中:一产完成8.32亿元,全盟排位7,同比增长4.3%,低于全盟0.6个百分点;二产完成29.78亿元,全盟排位3,增速同比下降16.5%,低于全盟17.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26.46亿元,全盟排位3,增速同比下降18.4%,排位13;建筑业完成3.32亿元,全盟排位6,同比增长3.5%;三产完成19.65亿元,全盟排位7,同比增长1.2%,低于全盟4.5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5140公顷,同比增长11.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215公顷,同比增长3.0%。粮食总产量25766吨,同比增长58.5%;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5612公顷,同比增长3.3%,产量(折粮)预计14040吨,同比增长82.34%。

2019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总头数达588227头(只),比去年增加40766头(只),增幅7.4%。其中大畜存栏314080头(只),比去年增加66201头(只),增幅26.7%。小畜存栏272736头(只),比去年减少24609头(只),减幅8.3%,生猪存栏1411头(只),比上年减少826头(只),减幅36.9%。

初步统计,2019年肉类总产量30160吨,同比下降1.9%;牛奶产量329409吨,同比增长7.3%;禽蛋产量288吨,同比增长6.7%。

2019年完成营造林30.4万亩,其中完成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业生态建设任务4.2万亩,完成2018年规模化林场建设项目任务13万亩,完成两大沙地重点危害区域专项治理12.1万亩,完成重点区域绿化任务0.1万亩,完成造林补贴任务1万亩,重点区域绿化任务1000亩;完成固沙压沙等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0.54万亩;全旗森林覆盖率为20.5%,林业用地面积672.35万亩。

2019年末全旗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92340千瓦,同比增长5.1%,化肥施用量(按折纯)1340吨,农药使用量70吨,农用柴油使用量966吨。

第二产业

2019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9.33亿元,同比下降12.3%;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5%。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9.4亿元,同比下降12.4%。实现利润5.15亿元,同比下降54.3%。

2019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发电量177.05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光伏发电8.44亿千瓦时),镍铁13980吨,热力供应968.24万平方米,生产萤石粉19707吨,,生产加气块34213立方米。

2019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3178万元,同比增长3.5%。

2019年全旗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19.4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6.48吨,同比下降0.65%。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投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同比增长326.3%,第三产业同比下降37.3%。三次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3.6:38.4:48.0。

2019年从投资主体来看,国有投资控股占全部投资的54.9%,较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控股占全部投资的45.1%,较同期增长了0.3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2019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4614万元,同比增长3.1%,从城乡区域消费层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08477万元,同比增长2.7%;农村牧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56137万元,同比增长3.8%。从行业结构看:商品零售累计实现105398万元,同比增长3.1%;餐费收入实现59216万元,同比增长3.0%。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根据全社会公路客货运输量统计报表结果显示:2019年全年货运量累计完成1033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966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累计完成32043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3%(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299407万吨公里);客运量累计完成105万人次,同比下降1.9%(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3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累计完成30911万人公里,与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4381万人公里)。

金融业

2019年全旗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0100万元,同比下降1.4%,其中:住户存款304325万元,非金融企业存款36818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539658万元,同比下降3.2%,其中:住户贷款243076万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96582万元。[4]

社会事业

教育卫生

2019年末有完全中学1所,全年招收学生392人;年末普通高中学籍人数64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91人,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361人。

2019年末有小学6所,全年招收学生567人,比上年下降8.3%。年末在校学生3517人,比上年末下降0.9%。

2019年全旗公立幼儿园4所,在园人数1769人,同比增长6.6%,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19年职业高中全年招生95人,年末在校生19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7人,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07人。

2019年未初级中学有1 所,本年招生218人,年未在校生56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4人,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564人。

2019年末全旗共有卫生机构39个,其中,医院2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 个、门诊部(个体诊所、医务室)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年末全旗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351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40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01张(上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病床6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0张。年末全旗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8人,其中,医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8人、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人,社区中心13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202人,注册护士63人。农村牧区拥有村卫生室53个,拥有乡村医生57人。

邮电旅游

2019年邮电业务总量6701万元,同比增长3.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235万元,同比增长0.2%;邮政业务总量466万元。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146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3709户。全旗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达到101部/百人。年末全旗互联网络用户达(包括3G、4G手机用户)84568户,同比增长12.6%。

201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7.35亿元。全旗旅游人数114万人次,同比增长6.54%。

民生保障

2019年正蓝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09元,同比增长10.7%,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778元,同比增长8.4%。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859元,同比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954元,同比增长2.8%。

2019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480元,同比增长10.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2953元,同比增长10.8%。

2019年末全旗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87人,与同期基本持平,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5081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587人,同比增长2.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022人。[5]

历史文化

正蓝旗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早在一二十万年前,正蓝旗范围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从春秋战国直到元代,这里是北方民族生产活动的场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民族有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女真在这里活动。

金莲川幕府

公元前相当长的时间到公元一世纪,这里是匈奴统治的区域,公元二世纪到三世纪是鲜卑人的属地。四世纪末柔然统治该地区,到五世纪中叶则由突厥人治理。六世纪到九世纪接受回纥人的统治,十世纪时使成为契丹人的领地,是辽朝皇帝捺钵避暑的地方。十二世纪初,女真灭辽,建立金朝,在曷里浒川北岸建造桓州城,治理金朝西北边陲,是金朝西京路桓州府所在地,又是金朝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建帐之所。金国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将此地更名为"金莲川",说"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经常率骑兵来此消夏围猎。金章宗完颜俯出生于此地的麻达葛山,便以"麻达葛"命其小字。金朝在原辽朝乌鲁古的基础上,在这里设置特满和忒恩群牧,为金朝畜牧战马。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南下攻金,"下金桓州,得其监马几百万匹,分属诸军,军势大振"。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金莲川。在这里,忽必烈广召天下名士,组成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现状

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1259年城郭建成,命名为"开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元朝皇帝之位,将开平府作为临时行政地。1264年,改燕京(今北京城)为中都,后称大都,定为首都。从而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1272年,上都开始大兴土木,不断扩建。元朝历代皇帝每年四月至八月,巡幸上都,避暑行猎,处理朝政大事。

元朝灭亡,元上都几经战乱的损毁,变成了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明朝曾经在这里设立开平卫指挥使司,屯田驻防。随著明朝势力的衰微,蒙古人重返故地,游牧生产,成为蒙古右翼诸部的领地。1675年,察哈尔林丹汗孙布尔尼举兵反清,兵败身死,清廷将察哈尔余部编入八旗序列,设总管治之。正蓝旗与镶黄旗遂成为察哈尔八旗的左翼,被安置在这片草原上,接受清朝的直接统治。民国时归察哈尔省管辖。1945年获得解放,第二年建立人民政权,1956年最终形成现有的行政区域。

随着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进行,元上都的历史研究也在国际上取得了新成果。日本明治大学樱井智美教授在《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8册)中,发现了收录在该书中时间为蒙哥汗六年(1256年)的《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碑文。

此碑是忽必烈在即皇位之前,为了纪念开平府(即后来的元上都)的建立而立之碑。碑文不仅记载了1256年建立开平府初期的情况,而且也反映了当时与忽必烈继位前后有密切关系的政治问题。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记载开平府(元上都的前身)的石刻资料。

《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碑高约106厘米,宽约61厘米,碑文记载了蒙哥汗六年(1256年),奉蒙哥汗之命皇太弟忽必烈在滦水之阳(即今内蒙古正蓝旗滦河的北面),使用版筑泥土建城墙的方式兴建了 “皇太弟府”,并命名为开平府。此事与《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岁丙辰春三月,命僧子聪卜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城开平府,经营宫室”的记载一致。1256年3月,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建立了开平府。

在碑文中对蒙哥汗的称谓是“皇帝”或“帝”,碑中忽必烈被称为“皇太弟”和“王”。因此,撰写碑文的时间是属于蒙哥汗时代的,也就是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

据碑文说,忽必烈按照蒙哥汗的命令开始建造开平府。忽必烈在建成开平府后很快命人并按照唐、宋旧礼,派员到“五岳四渎投金龙玉册”祭告“天地神祇”。此碑是忽必烈派员来到山东的清源王庙(即济渎神庙)祭告岳镇海渎神时所立。

在中国古代,天子凡遇有重要大事时,会派员到“五岳四渎投金龙玉册”祭告“天地神祇”。济渎河神在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被封为清源公,北宋仁宗康定元年诏封为清源王,金代仍将唐、宋之旧礼仪封之为岳镇海渎神。

《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立碑的时间约在1256至1257年之间。此碑文中强调了开平府的设立是基于蒙哥汗的命令。碑文的最后部分还引用周公旦帮其兄长武王建立周王朝的基业为例,以此来歌颂忽必烈的功德。

除了此碑之外,学界尚未发现其他资料中涉及到与蒙哥汗命忽必烈设立开平府的相关记载。因此,《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记载开平府(元上都的前身)的石刻资料。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公里处、闪电河北岸。由中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元上都遗址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滦京,为元朝的陪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被焚毁。

历史上的正蓝旗曾是风云聚汇之地,这里是忽必烈建都之所,也是清朝八旗正蓝旗的发源地,迄今为止人们从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中仍能想象到当年雄踞欧亚大陆的元朝帝国的上都所拥有的繁荣与奢华。

元上都遗址见证了蒙古民族在十三世纪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与人类经济文化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在元上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元上都遗址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名人荟萃

中国现代蒙古族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当代蒙古族著名的历史学家赛熙亚勒、蒙古族著名歌手朝鲁、蒙古族近代画家阿格旺、蒙古族现代小说家钢·普日布等生长在这片沃土上。以正蓝旗察哈尔方言为代表的察哈尔语音作为中国蒙古语标准音,曾于1980年3月31日得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准。察哈尔民俗、察哈尔奶食,名扬区内外。

方言

正蓝旗因在上个世纪有很多河北(特别是承德丰宁)人移民,所以方言与河北话相通,当然也有张家口,山西,满语,北京话,直隶话,东北话以及汉化了的蒙语等等。形成独特的蓝旗话。[6]

交通

正蓝旗交通便利。207国道南北穿过,S304省道东西向通过,旗域北部有集宁-通辽的铁路通过。正蓝旗大区位条件优越,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镇北距锡林浩特238公里,西距呼和浩特400公里,距离河北张家口市仅191公里,是距京津最近的典型草原区。

2016年全年货运量累计完成891万吨,同比上涨2.5%,(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807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累计完成276903万吨公里,同比上涨2.9%,(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251584万吨公里);客运量累计完成105万人次,同比上涨8.2%,(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3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累计完成31168万人公里,同比上涨5%,(其中:个体经济累计完成6069万人公里)。[7]

城市荣誉

2018年7月27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旗。

2018年11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其中正蓝旗位列其中。

2021年2月,入选“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榜单。

旅游资源

概况

正蓝旗拥有如此优美的自然条件、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备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正蓝旗旗委、旗政府制订了调整产业,振兴正蓝旗经济的和中远期的规划,提出了在发展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的同时,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为此,请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正蓝旗绘制了《正蓝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

元上都

元上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草原城市,更是元王朝的陪都。元上都遗址像座巨大的人类文明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认识元上都,解读元上都,不仅能获得有关蒙元王朝历史文化的许多知识,更能了解蒙古民族会同其他兄弟民族创建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所做出的不朽历史贡献。

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申遗成功,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