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康路393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康路393号,仿古典式并带有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上海黄兴故居。

基本信息

武康路393号
现名: 住宅 原名: 黄兴故居
修筑于: 1932年 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风格: 仿古典式&装饰艺术派风格 设计师: 李宗侃
被评为: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1999.9.23)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 138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393号
历史: 曾是中国革命先行者黄兴的住宅,人称“黄公馆”。

简介

  武康路393号,1912年开工,1915年建成,为20世纪初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式并带有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沿街三开布局,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255平方米,建筑面积749平方米。初建时楼南是一座占地4亩的大花园,园内广植苍松翠柏,浓荫覆盖,绿草如茵,另有葡萄、紫藤架及香妃竹、白沙枇杷树、白玉兰、木香花等名贵花木,西南隅有茅亭一座,环境幽雅。底层筑有左右对称的大理石露天台阶,花岗岩作墙脚基础。立面以清水水泥大砌块衬托出浅色的横直线条,有较多的浮雕和装饰线脚。南墙二、三层间筑有弓形花色水泥阳台,左右用厚实的“牛腿”支撑,起到装饰作用。阳台用罗马短柱栏杆,显得典雅华美。屋面用四坡顶红瓦覆盖。山墙露木构架。各式类型窗洞,使建筑环境显得古朴典雅。室内装饰也颇为讲究,室内楼梯采用曲尺型转弯,楼梯栏杆具有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踏步多采用花岗石,地坪铺设花瓷砖。卧房采用柳安木罗席纹地板,内墙用柚木做护壁,天花平顶上做有石膏线脚花饰图案,多用重叠线脚,整个室内环境显得典雅之极。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挚友--黄兴的住宅,人称“黄公馆”。

  黄公馆建筑实分为南幢和北幢两个部分:早期部分是南幢,建于1912年,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现在武康路上看不到)。后续部分北幢,建于1933年,装饰艺术派风格。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

历史

  黄兴故居此建筑原是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驻沪交涉使司之衙署。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既立,外交部设“驻沪交涉使司”,在福开森路(即现在的武康路)393号建造驻沪交涉使司之衙署,从1912年开始建造,至1915年完工建成。

  1916年7月,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应挚友孙中山之邀,从美国经日本辗转回国,住进了这座刚修建完工的西式住宅。此时黄兴已身患严重胃疾,但仍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日夜操劳。同年10月31日晚10时,黄兴胃病复发病重,终因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年仅42岁。孙中山闻讯痛心不已,深表哀悼。次日,国民党国会决定国葬黄兴。唐绍仪、蔡元培、柏文蔚、李烈钧、谭人凤等民国元老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丧友人,上海各界和外国友人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和追悼大会。虽然黄兴只在此生活过不足4个月,但期间孙中山曾两次来这里与他共商要事。[2]

  1917年,为孔祥熙买得。数年后,其值益昂,孔乃卖之。此后中国留法第一人,李石曾入住这里,1929年,他创办的世界社迁至此处。1932年蔡元培、吴稚晖等在此创办上海国际图书馆,它是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的分馆,也是我国第一家国际专业图书馆。馆内收藏中外图书5万余册,中外杂志达500余种。1933年1月24日,段祺瑞临沪,暂寄此宅于二月[3]。1936年又设世界学校,曾经是沪上最著名的“贵族学校”。抗战胜利后,在花园东侧建造砖木结构两层楼房5间校舍。解放后,初由华东文教委员会接收管理。1950年初,世界学校中学部停办,校名改为私立世界小学。1956年,上海的私立学校全部改为公办,私立世界小学更名为淮海路第二小学,校址依旧。1969年淮二小学迁出,校舍改由武康路小学使用。1981年,沪光中学迁入,并在花园南建混合结构的5层教学大楼1幢。现花园已不复存在,故居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使用。1999年6月13日公布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4]。2008年,校名恢复为世界小学。

  “黄公馆”现已成为民宅,不对外开放。

人物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革命时期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汉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创始人之一、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组织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2年袁世凯窃国后,黄兴辞职赴沪并在此居住。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寓所病逝。

图片

建筑

往昔

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