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毗耶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毗耶娑(Vyāsa)是印度的一位五通仙人,就是具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的特异功能者。毗耶娑制作了婆罗门法,并造出四吠陀,他还善知声论,通晓种种典章书籍。
印度传统的说法毗耶娑(广博仙人),是渔家女贞信婚前的私生子。贞信后来嫁给福身王,生下儿子奇武,奇武婚后不久死去,留下两个遗孀。福身王面临断绝后嗣的危险。于是,贞信找来在森林中修炼苦行的毗耶娑,让他代替奇武传种接代,生下了儿子持国、般度和维杜罗。此后,毗耶娑仍然隐居森林。目睹和参与了持国百子和般度五子两族斗争的全过程。在般度族五兄弟升天后,创作了这部史诗。但对毗耶娑的传说已无可考证。

作品简介

《摩诃婆罗多》书名的意思是“ 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4世纪之间。史诗是纪元前后几百年间许多人积累和加工的产物。它有许多不同的手写本流传下来。印度浦那版的精校本根据所有写本整理校勘,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此外还有南印度传本的校刊本。
《新普林斯顿诗歌与诗学百科全书》1993年版这样表述:“《摩诃婆罗多》是这个世界上最长的诗歌。长期以来,西方学界一直认为,《摩诃婆罗多》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比较其精校本有大约10万颂,是《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相加的近七倍。”有西方学者统计说,仅仅演唱这个宏大叙事的核心部分(两个主要人物的对话部分),按照每分钟唱一个“颂”(一组对句为一个颂)计算,就要连续不间断地演唱25个昼夜。

史诗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现代精校本则为8万多颂。全诗分作18篇:《初篇》、《大会篇》、《森林篇》、《毗罗篇》、《备战篇》、 《毗湿摩篇》、《德罗纳篇》、《迦尔纳篇》、《沙利耶篇》、《夜袭篇》、《妇女篇》、《和平篇》、《教诫篇》、《马祭篇》、《林居篇》、《杵战篇》、《远 行篇》、《升天篇》。最后附有一部《诃利世系》,有时作为第19篇,其实是另一部独立著作。全诗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婆罗多族后裔俱卢族 和般度族争夺王权的斗争。

内容概要

天上八位神仙兄弟,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带着他们美丽的妻子们下到人间游玩。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漂亮的母牛 带着小牛犊在吃草。母牛有着锦缎般的皮毛和惹人怜爱的姿态。一位妇人被母牛吸引了,她要求神仙们把母牛带走,她的丈夫知道这是极裕仙人的母牛,劝她放弃这 个想法,但她执意不从。最后,在众兄弟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偷走了母牛和牛犊。

极裕仙人是位很有法力的大仙。他回来后发现母牛不见了,运用法力 很快就知道了谁是偷牛的人。他发出诅咒:八位神仙兄弟都将降到人间做凡人。极裕大仙和诅咒是很灵验的,肯定能变成现实。八位神仙兄弟非常后悔,他们一起向 大仙请求宽恕。大仙在他们的恳求下,把诅咒减轻了:七位兄弟都必须到人间走一遭,但偷牛的主谋将留在人世间。

八位神仙兄弟又去求恒河女神做他们的母亲,商量好恒河女神生下前七个孩子都扔入恒河,让他们洗去罪过,重新复活为神。恒河妇神被他们的诚心感动了,她答应他们的请求,便化作一位美貌的女子到人间。她娇美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使她得到人间国王福身王的爱情。
在结婚前,他们订了一个协议;福身王不许问她的来历,不得干涉她的行为,迷恋中的福身王答应了。他们成亲了,生活幸福美满,每年都生下一个俊美的孩子, 但母亲每次都将孩子扔入恒河,然后笑容满面地回到丈夫身边。国王极为震惊,但因婚前有约,只好默默忍受,这样延续了七年,第八年生第八个孩子的时候,福身 王忍无可忍,终于要制止妻子了。丈夫违约,大仙的诅咒也实现了。恒河女神向丈夫讲明原委,带走了小儿子。儿子被送到大仙那里,学习各种知识,练就了各种本 领,长大后回到福身王身边,成为英武、博学、善良的人物。国王立他为太子。

福身王失去爱妻后,十几年都闷闷不乐,也没再娶。有一次,他在河边 看到一位大眼细腰,似花似玉,浑身发着异香的渔家女子。他要求这位女子嫁给他。但女子父亲提出的条件是要让他女儿生下的儿子继承王位。福身王已将恒河女天 神般的儿子立为太子,无法答应。他又开始郁郁不乐了。太子知道原因后,他向渔父发誓他要放弃太子的地位,并发誓一辈子不结婚,这样来保证渔家女的后代稳坐 王位。渔家女终于和福身王结婚了,他们生下花钏和奇武两个儿子。花钏很早就死去了。奇武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持国,一个叫般度。持国是个瞎子,但他有以难敌 为首的100个儿子。般度有坚战为首的五个儿子,但个个武功出众。

持国百子和般度五子从小就产生了竞争和矛盾,长大后又开始争夺王位。难敌为了独占江山,经常想谋杀坚战兄弟。有一次他建造了一个涂满树胶的房子,让坚战 五兄弟去住,当他们一住进去的时候,又派人去放火,树胶房子最容易着火,一下子就烧得精光。幸好有人报信,坚战兄弟从事先挖好的地道跑走了。 坚战兄弟们逃过了森林。在一次邻国公主招亲大会上,坚战兄弟中的一个人,一箭射中远处旋转的鱼的眼睛,他可以娶美丽的黑公主为妻了。但遵从母亲的旨意,他们五兄弟共同娶了这位妻子。

黑公主的国家势力强大。有了这样的支持,坚战五兄弟又回国了。国王分给他们一半国土,但都是荒凉的土地。难敌又想起一个坏主意,他让般度王兄弟和他玩掷 骰子的赌博。条件是输了的一方必须流放12年,第12年还不能被认出来,否则又得增加12年的流放。般度王兄弟被迫无奈答应,结果输了,他们只好到森林中 去过流放的生活。第13年时,他们乔装打扮,到一个国家的王宫里干活。等一年过去了,他们派使者回国要求归还他们的一半国土。

难敌拒绝了坚战五兄弟的要求。双方终于爆发战争了。难敌和坚战都联络了许多国家做他们的支持者,当时印度半岛上的国家几乎都参加了这场大战——俱卢大战。

这场大战进行了18天,死伤无数人,难敌的99个兄弟都被杀死了,只有难敌一人逃跑了。他躲进一个湖里,用一根芦管呼吸。但被坚战五兄弟发现了。他们用语言羞辱他,逼得难敌从湖里冒起来,和他们决斗。难敌寡不敌众,也被杀死了。 难 敌的战士们决心为难敌报仇,他们夜袭坚战五兄弟的军营,把酣睡的战士都杀死了。幸好五兄弟当时不在,得以逃生。坚战回国做了国王,想到兄弟家族间的残杀给 人民带来了那么严重的灾难,他们心里感到很愧疚。不久,他们把王位交给了孙子,带着妻子黑公主到喜马拉雅山去修道了。最后他们都升入天堂。

艺术价值

史诗的成书过程是印度古人汇集和保存民族思想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方式。这部史诗的内容囊括了人世间的一切。这部史诗本身就宣称道:“正法、利益、爱欲和解脱,这里有,别处有,这里无,别处无。”这部史诗成书后,在印度古代被奉为“第五吠陀”,也就是被奉为“圣典”。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四部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是吠陀时代的“圣典”,而《摩诃婆罗多》则是史诗时代和古典时代的“圣典”,即“第五吠陀”。了解了《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也就基本了解了印度教传统文化。所以,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摩诃婆罗多的传奇性

历来对《摩诃婆罗多》的解读多种多样,根据一种观点,要么它包含了一些很早期的科幻小说,要么它记述了那些如我们今天的军队一样拥有高级军备的人们之间的战争,甚至有大胆的人猜想,这是对上古史前文明的一个侧面的描述。[1]

视频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