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族主义」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民族主义.jpg|300px|缩略图|右|<big>民族主义</big>[http://www.haoshu.ren/img/201802/d789eb6f-7508-43ee-994b-7b782425d875.jpg 原图链接][http://www.haoshu.ren/detail?id=dfdef34a-a02d-4898-a694-dc6f86e4b0dc 来自 好书网 的图片]]]
 
[[File:民族主义.jpg|300px|缩略图|右|<big>民族主义</big>[http://www.haoshu.ren/img/201802/d789eb6f-7508-43ee-994b-7b782425d875.jpg 原图链接][http://www.haoshu.ren/detail?id=dfdef34a-a02d-4898-a694-dc6f86e4b0dc 来自 好书网 的图片]]]
  
'''民族主义''' ,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
'''民族主义'''('''英語: Nationalism''' ) ,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
 
==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
行 8: 行 8:
 
 设一民族主义国家而已。"
 
 设一民族主义国家而已。"
  
 孙中山先生也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ref>[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213/c40531-24348956.html 第三
+
 孙中山先生也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ref>[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213/c40531-24348956.html 第三章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核心价值思想],人民网,2014-2-13</ref>。但最后,"三民主义"变成了"新三民主义",把民族改成了民族共同体,这可以说是民族主义在中国消失。
章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核心价值思想],人民网,2014-2-13</ref>。但最后,"三民主义"变成了"新三民主义",把民族改成了民族
 
共同体,这可以说是民族主义在中国消失。
 
  
===1900年之前==
+
===1900年之前===
  
 
1815年至1870年间,各个独立公国逐渐统一为[[意大利]]国,大多数的民族主义理论皆假定欧洲为民族国家之滥觞。虽有争议,一般通常认为现代国家始自1648年之威斯特伐里亚条约。该条约开创威斯特伐里亚系统式的国家,即彼此互相承认主权与领土。签约国中,如荷兰合省邦联(Dutch United Provinces,当时的称呼)被视为民族国家,但德国并无对等情况,尽管神圣[[罗马帝国]]几乎据有当时全体说德语的国家。1648年,多数欧洲强权尚非民族国家。其他的看法为[[拿破仑]]启动民族主义,并使民族主义达到预料之外的程度。
 
1815年至1870年间,各个独立公国逐渐统一为[[意大利]]国,大多数的民族主义理论皆假定欧洲为民族国家之滥觞。虽有争议,一般通常认为现代国家始自1648年之威斯特伐里亚条约。该条约开创威斯特伐里亚系统式的国家,即彼此互相承认主权与领土。签约国中,如荷兰合省邦联(Dutch United Provinces,当时的称呼)被视为民族国家,但德国并无对等情况,尽管神圣[[罗马帝国]]几乎据有当时全体说德语的国家。1648年,多数欧洲强权尚非民族国家。其他的看法为[[拿破仑]]启动民族主义,并使民族主义达到预料之外的程度。
行 30: 行 2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启始了建立民族国家的新浪潮,肇因于战前出现的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以及欧洲各殖民帝国于战后主张独立。最[[戏剧]]化的去殖民化出现于非洲,自欧洲的殖民禁脔转变为民族国家。其中数国合乎欧洲“单一人种,单一语言”以及固定领土的理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符合此一准则的[[索马里]]解体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启始了建立民族国家的新浪潮,肇因于战前出现的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以及欧洲各殖民帝国于战后主张独立。最[[戏剧]]化的去殖民化出现于非洲,自欧洲的殖民禁脔转变为民族国家。其中数国合乎欧洲“单一人种,单一语言”以及固定领土的理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符合此一准则的[[索马里]]解体了。
 +
 +
==视频==
 +
===<center> 民族主义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第七讲 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与民族认同的关系</center>
 +
<center>{{#iDisplay:w0808p2cthy|560|390|qq}}</center>
 +
 +
<center>多国盛行“粮食民族主义”,这是否能成为我国农民的一个机遇?</center>
 +
<center>{{#iDisplay:f09448nfn3e|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160 形上學總論]]

於 2022年10月5日 (三) 09:56 的最新修訂

民族主義(英語: Nationalism ),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為基礎而進行的思想或運動。美國學者漢斯·科恩認為:「民族主義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應該被看作是一種思想狀態。」英國學者愛德華·卡爾認為:「民族主義通常被用來表示個人、群體和一個民族內部成員的一種意識,或者是增進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財富的一種願望」。

中國民族主義的形成

梁啓超是中國揭示和宣傳近代民族主義的第一人。(1902年)他發表《論民族競爭之大勢》,明確提出:"今日欲救中國,無他術焉,亦先建 設一民族主義國家而已。"

孫中山先生也提出"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1]。但最後,"三民主義"變成了"新三民主義",把民族改成了民族共同體,這可以說是民族主義在中國消失。

1900年之前

1815年至1870年間,各個獨立公國逐漸統一為意大利國,大多數的民族主義理論皆假定歐洲為民族國家之濫觴。雖有爭議,一般通常認為現代國家始自1648年之威斯特伐里亞條約。該條約開創威斯特伐里亞系統式的國家,即彼此互相承認主權與領土。簽約國中,如荷蘭合省邦聯(Dutch United Provinces,當時的稱呼)被視為民族國家,但德國並無對等情況,儘管神聖羅馬帝國幾乎據有當時全體說德語的國家。1648年,多數歐洲強權尚非民族國家。其他的看法為拿破崙啟動民族主義,並使民族主義達到預料之外的程度。

民族主義運動也決定了19世紀的歐洲政治。在民族為帝國一部之處,民族解放的奮鬥同時也是為抵抗先前的專制獨裁而奮鬥;在民族國家鞏固先前君主政體之地,如西班牙,民族主義自身成為保守及保皇勢力。民族主義運動大多始自對抗現有的安排,但到了20世紀,亦有政體(regime)自認為民族主義者。

19世紀民族國家起源之標準理論頗受爭議。其中之一在於南美洲人的獨立奮鬥,以及美國獨立革命先於歐洲的民族主義運動。有些國家,如荷蘭與英國,似於19世紀之前即有清楚之民族認同。而意大利之統一,為基於人種/語言之民族主義運動範例。

20世紀的民族主義

19世紀末,民族主義的觀念擴及亞洲。在印度,民族主義鼓動着終結英國的統治。印度在20世紀的民族主義與甘地密切相關,另有許多當地領袖涉足其中。在中國,民族主義始創建立現代國家的信念,與過去天下一家的帝國觀點並不相容。在日本,民族主義與日本卓異論(Japanese exceptionalism)相結合,形成了帝國主義,正如極端民族主義通常引致帝國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引導出新成立的各民族國家。這些國家因美國之對抗古老帝國而受激勵,也因為法國希望將德國與奧地利孤立為一連串託管的國家。民族國家紛紛成立的結果導致多民族的帝國(鄂圖曼帝國與奧匈帝國)解體。帝俄亦因之喪土失地。凡爾賽條約[2],基於伍德羅·威爾遜的十四點和平原則,企圖承認民族主義的原則,使得大部份的歐洲分解為多個民族國家,婉言稱 之為"維持和平的嘗試"。然而多民族與多人種的國家依舊存在,更新出現了兩個多族合組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占人口43%的捷克控制一切)與南斯拉夫(由塞爾維亞人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啟始了建立民族國家的新浪潮,肇因於戰前出現的法西斯主義與納粹主義,以及歐洲各殖民帝國於戰後主張獨立。最戲劇化的去殖民化出現於非洲,自歐洲的殖民禁臠轉變為民族國家。其中數國合乎歐洲「單一人種,單一語言」以及固定領土的理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符合此一準則的索馬里解體了。

視頻

民族主義 相關視頻

第七講 民族主義的概念及其與民族認同的關係
多國盛行「糧食民族主義」,這是否能成為我國農民的一個機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