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水蓑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蓑衣(学名:Hygrophila ringens (L.) R. Br. ex Spreng.)是爵床科、水蓑衣属植物。草本,高80厘米,茎4棱形,幼枝被白色长柔毛,不久脱落近无毛或无毛;叶近无柄,纸质,长椭圆形、披针形、线形。花簇生于叶腋,无梗,苞片披针形,长约10毫米,宽约6.5毫米,基部圆形,外面被柔毛,小苞片细小;花萼圆筒状,约长6-8毫米,被短糙毛,5深裂至中部;花冠淡紫色或粉红色,长1-1.2厘米;后雄蕊的花药比前雄蕊的小一半。蒴果比宿存萼长1/3-1/4,干时淡褐色,无毛。花期秋季。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至东部琉球群岛。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生长于溪沟边或洼地等潮湿处。

据中国《海南植物志》载,全草入药,有健胃消食、清热消肿之效。[1]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植物学史

中国《台湾植物志》第4卷:660(1998.第二版)中,以花萼颚光滑无毛为Hygrophila lancea (Thunb.)Miq.自花萼颚上有髯毛的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Vahl)Nees分出,而不予归并,仍为Hygrophila lancea(Thunb.)Miq.独立的种。这样处理可能是不对的,其实H. Hara(1982)已明确予以归并,而且日本学者(如1989)改订增补《牧野新日本植物图鉴》:659页,图2777,仍用Hygrophila salicifolia(Vahl) Nees概括日本本州中部以南,四国、九州、琉球以及中国台湾的植物,未提颚上毛被的差别。

形态特征

草本,高80厘米,茎4棱形,幼枝被白色长柔毛,不久脱落近无毛或无毛;叶近无柄,纸质,长椭圆形、披针形、线形,长4-11.5厘米,宽0.8-1.5厘米,两端渐尖,先端钝,两面被白色长硬毛,背面脉上较密,侧脉不明显。

花簇生于叶腋,无梗,苞片披针形,长约10毫米,宽约6.5毫米,基部圆形,外面被柔毛,小苞片细小,线形,外面被柔毛,内面无毛;花萼圆筒状,约长6-8毫米,被短糙毛,5深裂至中部,裂片稍不等大,渐尖,被通常绉曲的长柔毛;花冠淡紫色或粉红色,长1-1.2厘米,被柔毛,上唇卵状三角形,下唇长圆形,喉凸上有疏而长的柔毛,花冠管稍长于裂片;后雄蕊的花药比前雄蕊的小一半。蒴果比宿存萼长1/3-1/4,干时淡褐色,无毛。

主要价值

据中国《海南植物志》载,全草入药,有健胃消食、清热消肿之效。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产地生境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至东部琉球群岛。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喜湿,生长于溪沟边或洼地等潮湿处。

生长习性

水蓑衣种子必须贮藏在密封干燥的环境里,才能保存较长时间的生活力,用广口瓶贮藏7个月,出苗率仍达38.3%,贮藏于布袋中一个月,出苗率只有2%。播种期温度22-28℃,播后4-11天便出苗,出苗的快慢是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种子生活力诚弱出苗期也会延长。

水蓑衣为热带植物,冬季在开花结果期如遇低温,蒴果多不饱满,有空粒,但在极端最低气温6℃时,开花结实仍正常。在田边、水沟边、溪旁潮湿肥沃的地方生长,白色肉质细根多,株高叶茂。喜肥,在沙性大,瘠薄易于早的土地上生长,植株矮小瘦弱,寿命短,开花结果后即枯死,种植当年10至翌年1月开花,12月至翌年2月果实成熟。

繁殖方法

水蓑衣是一种萌根力强的植物,除用种子繁殖外,还可用无性繁殖。

种子繁殖:每年1-2月采摘深棕色成熟的果实,由于宿萼的包裹不易开裂,要打裂果壳,脱出种子,筛净后稍晒,风干备用。种子随采随播出苗率高,如种子采收期遇低温不能及时播种,需用玻璃容器或陶罐密封贮藏才不会降低种子生活力,育苗地宜选潮湿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畦土要打碎整细粑平,浇透水,种子拌和1:10的干细上均匀撒播,再撒盖薄层肥土或筛过的堆肥,厚以不见种子为度。播种时,手及工具不要弄湿,以免使种子粘结成团。造成播种不匀。播后用草覆盖或用薄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种子千粒重350-370毫克,每平方米播种100-150毫克。3-4月播种,月平均气温23-25℃,播后57天出苗,14天内基本出齐。出苗时除去覆盖物。苗期施肥应以氮肥为主,勤施薄施。待苗高5-8厘米时迸行疏苗移裁。12-15厘米高时便可定植。 [4] 压条繁殖:选取横伸下垂的粗壮铡枝,将其弯曲压入土穴内,用土覆盖,稍压,埋入土中2-3节,浇水。在夏季压条7-10天生根,压后20-30天便可剪取定植。此外还可用扦插和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应选潮湿肥沃的土壤种植。雨季前整地除净杂草做畦或平地种植。根据当地条件,为便于管理,一般做畦种植。排水不良的地方宜作高畦,排水好的地方可作平畦,畦第12-15米。

定植方法:6-7月雨季,选阴雨天定植,成活率高。按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挖小穴,穴中施入腐热有机肥料做底肥,每穴栽苗1-2株,培土轻压。栽后无雨需勤浇水直至成括。

田间管理:种植前期应加强除草松土,到后期由于茎伏地生长,根布满土壤表层,不便除草松土,一般当植株布满地面已能抑制杂草生长,若有杂草只能用手拔除。每次收割后即加强除草松土。定植后20天施1:(8-10)稀尿水或25千克水加硫酸铵50克浇施;花果期撤以火烧士或腐熟有机肥料。每次收割后追肥。以促使重发新枝。苗期特别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潮湿。果期正值冬、春低温干旱季节,要加强浇水,以使果实饱满充实。每次收割后结合施肥,及时浇水,促进新枝萌发。

采收加工:一般在定植后当年12月底至次年1月果实开始成熟,2月为果熟盛期,熟果是深棕色,皮午质硬,不开裂。可待绝大部分果实成熟后,在离地12-15厘米处用刀或枝剪将整株割下,置于水泥地晒于后,用木棒捶烂果荚,脱出种子,筛去杂物,即成药用商品。以干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