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永乐江

 

 

 

永乐江位于衡阳市东南部是安仁县的母亲河。主要由南向北流,是长江的三级支流,永乐江全长210公里,是洣水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资兴市彭公庙毛鸡山,经永兴、安仁、攸县渌田镇、再汇入衡东草市镇的洣水,总流域面积2572平方公里。

目录

基本介绍

永乐江的支流众多,都是几公里,十几公里长的小河。永乐江水系水能36800千瓦,水利资源丰富,建有青山垅水库永乐江水电站仙下水库

永乐江,是洣水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湖南省资兴市大平寮的鸡毛仙,流经永兴、安仁,于渌田的杨家洲进入攸县;至江口,与发源于五峰山北麓的渌田镇水相汇;经大洲至菜花坪旺田,在衡东草市白茅洲汇入洣水。在攸县境内长9.5公里,流域面积138.9平方公里。

在经历上游惊心动魄的奔走后,河水进入渌田显得温顺了许多,有似闲庭信步。翠绿如玉,温柔如绵,醉人的绿给人以春深似海的感觉。

历史

建国以来在流域内修建了许多水库,永乐江干流上建成了大型水库1座(即位于永兴县青山垅水库),中型水库4座,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永乐江的洪灾。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永乐江基本上是3年发生一次大洪灾,有时1年内有数次洪灾。洪灾的发生直接影响流域两岸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对交通干线也直接带来影响。特别是水库泄洪时,对境内造成的灾害更为严重。所以迫切需要建立永乐江流域的防洪体系,加大公益林植被保护力度。

2006年7月9日,受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永乐江流域及周边水系水位暴涨,遭遇50年一遇的洪灾。洪水肆虐后,公路中断,房屋倒塌,即将收割的水稻全部被毁。2012年6月,县内各地连续遭遇强降雨袭击,渌田镇永乐江流域受灾情况严重。这次强降雨造成永乐江沿河庄稼大面积受淹,多处路面、桥梁、山塘被洪水冲毁。

在渌田这片土地上,人们生生不息。这里打响了北伐军在入湘作战的第一场战役,留下的叶挺独立团不辱使命取得湖湘作战第一场胜利。这里陶冶着4万多渌田人最朴实的情操。今天,渌田人驾驶的挖掘机早已忙碌在南国广东和全国许多建筑工地上。这里孕育着蔡仪眼中最完美的美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今日之渌田,借衡炎高速公路、吉衡铁路之地利,南下广深,北往长沙,东接吉安,西通衡阳,四通八达,百业俱兴。

永乐江镇

永乐江镇位于安仁县北部。原名香草坪,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徙县治于此,至今已有1015年历史,现在仍为安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县治地位进一步巩固。2014年7月1日吉衡铁路安仁火车站建成通车,结束了安仁县不通火车的历史,从安仁坐火车去西偏北部70公里处的衡阳只要12.5元,1个小时。

永乐江镇始为县治时名永安镇,民国时期名城厢镇,1953年建县治建制镇,更名为城关镇。1958年属火箭公社,1961年析出为城关公社,1984年恢复为城关镇。辖区面积24.1平方公里,耕地260公顷,3.15万人。2012年4月16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安仁县将清溪镇、禾市乡、排山乡、军山乡、城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永乐江镇。镇名取自流经该县的永乐江名。

永乐江镇以原清溪镇、禾市乡、排山乡、军山乡、城关镇的行政区域为行政区域,辖45个建制村、4个居委会,总面积358.74平方公里,总人口13.44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县城五一北路(原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新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安仁县辖5个镇、12个乡。[1]

参考文献

  1. 白鹭欢聚永乐江,搜狗, 2020年09月14日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