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通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通桥,俗称“小石桥”,是位于中国河北省赵县的一座古老的单孔圆弧拱桥。

简介

永通桥位于赵县县城西门外的清水河上。永通桥的建造年代,由于无原始资料,所以历来众说纷纭。早年曾有说法称其建于金朝。根据1986年从永通桥下出土的桥石构件及刻字考证,永通桥始建于唐朝永泰初年(765年)。然而,桥下出土的物件的风格,极似隋朝作品,故也有说法认为永通桥和安济桥是同时建造的,或永通桥的建造年代在隋末唐初。

永通桥的结构完全模仿安济桥[1]。因其修建时间晚于安济桥(俗称“大石桥”、“赵州桥”),且形体又较小,故俗称“小石桥”。

和安济桥一样,永通桥也是一座单孔敞肩弧形坦拱石桥,全长32米,宽6.3米。主拱也是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以21道纵向并排的拱券石砌成,跨度26米,拱矢大约5.2米,桥面跨度极小,近乎水平,便于车辆通行。桥的拱肩上,大拱上也伏设四个小拱,小拱和大拱幅度之比大于安济桥。

永通桥的圆弧拱的跨度是25.9米,拱高3米,扁平率为0.23,是全世界扁平率最小的古桥。

永通桥的雕刻精美,桥面两旁有22根方形座柱。现存的桥栏板上,以及各小券的撞券石上,均有精美浮雕[2]。故赵县流传有民谚:“大石桥看功劳,小石桥看花草。”

1961年,赵县的永通桥(小石桥)和安济桥(大石桥,俗称“赵州桥”)、福建安平桥,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首批重点保护的三座古桥。

意义

永通桥正是在这样一条十分重要和著名的漕河上建造的唯一的一座大型石拱桥。史称它是“陆运京储之通道”。石桥的前身是座木桥,因通惠河坡度较大、河水湍急。常将这里原建的木桥冲毁,影响交通,因此有内宫太监李德奏于明英宗,建议于此地建石桥,英宗准奏,正统十一年十二月石桥竣工,英宗赐名“永通桥”。石桥的建成,不仅解决了交通,控制了洪水,还为古老的通惠河增加了一个美丽壮观的景点。所谓“长桥映月”正是通州八景之一。

视频

永通桥 相关视频

赵县唐代永通桥
永通桥又名小石桥, 与赵州桥有“姊妹桥”之称,你知道吗

参考文献